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海南师范大学科技园于2014年9月被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园区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兴产业孵化"三个中心任务,立足海南区域经济特色,重点孵化互联网、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环境保护与治理  相似文献   

2.
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创建的独具特色的5+2孵化服务模式,致力于打造过硬的科技服务品牌,以高品质带动高效益,促进了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了孵化器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对区域经济贡献的成倍增长。孵化中心孕育了以IT、生物医药、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材料为主导产业的科技产业集群,不仅培育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家和技术创新项目,而且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1广东省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1.1快速发展,规模扩大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设立了工程研发中心,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市与中科院共建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公共平台先后创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增强了广东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实力。1.2产业链形成,细分节点不完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东省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  相似文献   

4.
苏州吴中科技城位于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城市副中心西部的旺山、苏州城南工业带的中心区域,南临越湖路(吴中大道),北靠苏州国际教育园、苏州城区, 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吴中科技城将以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和生物医药等为主要产业。目前,科技城首期己签约入驻的项目有:芯园芯联IC设计园、吴中生命科学园及吴中科技创业园研发基地、产业基地等。  相似文献   

5.
成立于1994年,隶属高新区。中心率先成立"全国少有、江苏唯一"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江苏省苏州新药创制中心"。此外,还建立了苏高新软件园、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孵化器  相似文献   

6.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宁生 《广东科技》2005,(10):101-102
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专业镇创新中心、公共实验室以及其它科技支撑平台)是优化和集成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载体。区域创新平台的规模、结构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区域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州科学城要"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殷殷嘱托,着眼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核心枢纽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围绕建设国家实验室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集群,发挥"集聚、加速、协同、攀登"四大功能,推动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样本,成为华南地区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8.
2006年江干科技工作主要目标:创建省级科技强区。——科技孵化平台。主动协助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构建科技孵化大平台;着力打造科创中心孵化高地。以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区科创中心为依托,引进一批电子机械、生物医药、IT等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孵化培育,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骨干企业,成为推动江干区都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科技成果交流中介平台。争取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重视和支持,协助大世界五金城创建大院名校科研成果集散交流平台。探索完善咨询、投资、评估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积极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发挥江苏的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平台建设、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平台建设、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平台建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平台建设,在组织方面进行突破,在人才激励、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实现江苏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重点扶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生物医药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变化,从医药研发能力、产业园区孵化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学研"生态体系、产业政策体系5方面分析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并从产业布局、企业孵化、产业链完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大品牌等7个方面为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为创业者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瞄准创建国内一流孵化器的目标,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创新孵化体系,现已形成了IC装备制造、软件及数字娱乐、生物医药、自动化、信息通讯、新材料六大专业孵化器和动漫技术、IC装备加工检测、中药与天然药物三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业孵化器功能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移动通信信令数据识别上海—苏州组成的巨型城市区域内通勤联系,应用非参数分析方法识别区域内就业中心,以此测度巨型城市区域的多中心结构。利用移动通信信令数据识别就业者工作地数据,得到整个区域内基于网格的就业密度分布。应用改进的非参数分析方法识别巨型城市区域内就业中心。第一阶段利用局部加权回归识别出候选就业中心;第二阶段识别围绕候选中心的高就业密度网格,与候选就业中心组成就业中心范围。最后,用内外交互指数和水平交互指数验证了该区域的功能多中心程度。研究发现,在通勤联系视角下,上海和苏州组成的巨型城市区域内存在20个有区域影响力的就业中心,已经形成了功能多中心结构。利用移动通信信令数据和非参数分析精确识别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就业中心范围,避免了既往研究中行政单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为准确认识上海—苏州巨型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是浙江省引进海外高端机构、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技成果,对接全球科技资源的重要平台和载体。5月22日,首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创新服务活动在德清千人计划产业园内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5家国合基地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带来了64位海外高层次人才、112个国际合作成果和32家国外合作伙伴信息。  相似文献   

14.
日前,科技部、天津市在天津滨海新区启动共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该区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为核心,规划面积10km2,拟投资100亿元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孵化平台,实施吸引生物医药领军人才的突破性政策。经过5年建设,推进生物医药研发转化重大项目100项,聚集企业和研发机构100家,带动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使滨海新区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21,30(7)
2017年12月,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支撑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正式启动省实验室建设,对标国际最优最好最先进水平,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作为首批启动建设的4家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8年4月成立。实验室战略性布局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并努力打造"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研究模式。经过三年的创新发展,实验室产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成果,培育出一批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有力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引擎,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战略高地。近日,本刊记者专门电话连线了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教授,就实验室近3年来的创新发展成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位于苏州城南的苏州市吴中科技创业园成立于2004年10月。作为吴中区科技创新的新载体,科技创业园通过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孵化服务、配备必要的共享设施,创造出一个促进技术创新的优良环境,使国内外中小型科技企业能够依托一流的载体资源迅速发展,成为吴中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新的摇篮,同时通过错位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软件产业,走出了一条与苏州园区、新区孵化器不同的发展之路,短短一年时间,吴中科技创业园已从成立当初的名不见经传成长为苏州城南“科技小巨人”。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25日记者采访了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中关村生物医药园设施齐全、功能布局合理、规模较大,现已成为专业性“孵化器”。作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园内建设了符合GMP标准的生物工程生产车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药物合成与制剂实验室、分析检测实验室等多个开放性实验室,为生物医药企业、农业生物技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就业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科技创业中心紧紧围绕"完善功能、巩固成绩、提升实力"的主线,以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前伸后延的孵化能力、继续发挥集聚扩散效应,不断探索孵化器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1997年3月28日,是漕河泾开发区每一位创业者值得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正式成立了。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作为开发区创新创业服务的对外窗口,是在全国孵化器行业中第一家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机构,它主要为孵化企业提供商务、管理、培训、投融资等各类孵化服务,孵化培育了357家科技型企业,存活率为90.88%。通过努力,树立了漕河泾开发区创新创业的品牌,得到了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成为国家级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和上海最具活力的创业园区。创业中心经过多年奋力拼搏,积极开拓,改革创新,对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期间,创业中心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及上海市科委、市经委等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得到了开发区企业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今天,创业中心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号召,坚持走开发区自主创新道路,进一步为创业创新和产业创新服务,注重综合孵化与专业孵化、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推进创业中心"系统化、规范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建设,把漕河泾开发区的"双创"工作做实、做好、做出特色!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家集创新研发、公共服务和孵化育成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或"研究院")立足佛山,面向广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以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为目标、以专业特色学科为依托、以研发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产业技术为核心,通过"纳米加工平台+研究中心+育成中心"的运营模式,大力开展产业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性技术研发、技术系统集成、工程化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纳米技术和半导体产业发展生态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