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州海岛耕作土壤质量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州海岛的各类耕作土壤,以土属作为评价单元,选了以11个参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文中分别采用指数和法及系统聚类法进行土壤质量的定量评价,并讨论了指数和法与系统聚类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六安地区土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乡镇为评价单元,选耕地利用率,建设用地指数等八个参评因子,对全区188个评价单元的各参评因子按确定的指标进行评分,依据各参评因子权重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分值,按分值的高低辅以定性调整将全区土地质量分为六等并提出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视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产出为其重要的功能,应用系统组分—功能分析法,建立了生态系统生物量产出功能的基本估算模型;用此模型对陕北黄土高原以植被群丛组为主体划分的22个基本生态单元的生物量产出进行了估算;在少匕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分为3个生态区,13个生态亚区;依照生态系统的组分与功能特点,提出了各区生态系统向良性转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地貌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武汉市地貌单元的分类及其特征后,综合评价了各地貌单元的开发利用适宜性。  相似文献   

5.
以人类活动指数来综合反映干旱区人类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能力,构建出反映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计算干旱区动态的人类活动指数的计算模式,这套计算方法不仅能反映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的时序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各评价单元之间的差异.通过以典型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县级区作为评价单元,选择1978~2000年间6个评价时段点计算研究区40个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结果表明,近20年中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普遍为增进过程,但增加幅度不同;增加较大的单元分布在水土组合条件好的源流区,增加较小单元位于水分条件较差和环境恶劣的区域;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差距很大,近20年间这种差距略有缩小,表明干旱区人类活动的定量研究结果有利于人类生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6.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生活垃圾3种处理技术各有利弊,涉及到具体情况时,面临的将是一个复杂困难的选择工作,通过对垃圾处理三大技术的综合分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然后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归一化,综合评价,最后得到一个通用的评价模型,选择采用3大类评价因子:第1类经济评价因子,第2类环境评价因子,第3类其他评价因子等,建立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拟建的某垃圾场为实例,应用模糊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得到了堆肥为最适合的处理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研究能够为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也能为完善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选取渝北区作为研究对象,按其行政区划分为31个参评单元,根据各单元的基础统计资料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综合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94.21%。以此8个综合因子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31个参评单元划分为3个综合潜力类型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价各类型区的整理综合潜力及整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灰色聚类分析中,把太原市西山矿区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研究对象,运用灰色聚类法对矿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定量评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把整个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单元划分。将全区划分为70个有效单元.经过筛选确定了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密度、地震强度、地面坡度、相对高差、矿层开采条件、多年平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矿层开采状况、灾害分布密度和规模大小十一个评估因子.由于原始数据样木中的各个输入数据值大小和单位都不同,为了避免评价结果受到数据样本数据绝对值大小和单位的影响,木文采用平均标准化方法,在应用数据样本之前进行数据的预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根据危险性评估的分类标准,确定了灰类白化函数.由公式计算出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根据太原西山矿区不同地质单元的地质要素实测值(聚类白化函数),计算出不同隶属关系的灰类的白化函数正然后计算出各加权聚类系数,即得不同隶属关系的聚类行向量,按照最大隶属关系确定该地质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文中以第26单元为例详细说明了灰色聚类法.按照该法依次求出其它单元所属地质灾害聚类类别,从而判断出各单元所属的危险性等级.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地形和岩性条件,按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将太原市西山矿区划分为三个区.木文用灰色聚类法两种方法对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所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太原市西山矿区实际情况基木吻合.  相似文献   

9.
在灰色聚类分析中,把太原市西山矿区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研究对象,运用灰色聚类法对矿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定量评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把整个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单元划分,将全区划分为70个有效单元.经过筛选确定了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密度、地震强度、地面坡度、相对高差、矿层开采条件、多年平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矿层开采状况、灾害分布密度和规模大小十一个评估因子.由于原始数据样木中的各个输入数据值大小和单位都不同,为了避免评价结果受到数据样本数据绝对值大小和单位的影响,木文采用平均标准化方法,在应用数据样本之前进行数据的预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根据危险性评估的分类标准,确定了灰类白化函数.由公式计算出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根据太原西山矿区不同地质单元的地质要素实测值(聚类白化函数),计算出不同隶属关系的灰类的白化函数fj^k,然后计算出各加权聚类系数,即得不同隶属关系的聚类行向量,按照最大隶属关系确定该地质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文中以第26单元为例详细说明了灰色聚类法.按照该法依次求出其它单元所属地质灾害聚类类别,从而判断出各单元所属的危险性等级.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地形和岩性条件,按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将太原市西山矿区划分为三个区.木文用灰色聚类法两种方法对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所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太原市西山矿区实际情况基木吻合.  相似文献   

10.
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油藏品质指数和流动层指数4个岩石物性参数,应用交会图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油藏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将其取心井和非取心井划分为A,B,C,D4类流动单元,并依据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通过井间流动单元预测,确定了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在4类流动单元中,A类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下部;B类储集物性较好,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C类储集物性一般;D类储集物性最差。实际应用效果说明流动单元法可以用来预测储层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探讨多期河道叠加的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通过优选参数, 选定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品质系数、流动层带指数作为参数因子, 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分类和评价, 认为用聚类分析法划分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是合理可行的, 对同类储层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变权欧式距离模型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加权欧式距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针对不同的待评价单元和不同污染性质的污染物,根据污染因子的污染贡献率计算其权重;以n个污染因子为坐标轴,以水质标准中的Ⅰ级水质作为n维空间的"原点",结合权重计算出每个待评价单元以及水质标准中其他各级水质与"原点"的变权欧式距离,并将后者作为划分每个待评价单元水质级别的标准,从而建立了适合水质综合评价的变权欧式距离模型。用该模型对1996-2006年钱塘江支流东阳江许村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灰色聚类法和模糊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水质实际情况符合较好,验证了变权欧式距离模型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在高原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来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选立地条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原条件下,由于土壤单元比较零散,相邻地块的高程变化有可能很大,评价单元的插值方法非常关键,分土类用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精度最高,是在山地条件下的单元图土壤养分赋值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将初次评价结果进行检验,进而对评价因子做出修正,然后再次评价是提高评价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土流失土壤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国水土流失土壤因子测试和评价模型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影响土壤指标发生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土壤指标随土类的变化、土壤指标的空间分异规律、土壤指标对区域水蚀过程和形态的协同影响等角度对中国水土流失土壤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本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影响全国范围内水蚀过程中土壤指标发生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容重、粉/粘、有机质含量;土壤指标值随土类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指标值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在地形等因子不变条件下,四个土壤指标的协同作用决定了区域水蚀过程、形态和危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水土流失土壤因子的宏观趋势性研究是可行的,但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流动指标FZI进行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的研究方法。方法利用储层结构系数GΦ确定了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根据储层流动指标FZI划分储层流动单元;根据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压汞实验等实验数据,分析各类储层流动单元的岩石物理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结果延长组长2、长6段储层可划分为6类流动单元,浅层长2段储层以Ⅰ,Ⅱ,Ⅲ类流动单元为主,长6段储层则以Ⅲ,Ⅳ,Ⅴ类流动单元为主,皆以低孔低渗以及发育次生溶孔为特征。结论根据储层流动单元开展储层分类与评价是揭示储层成因以及开展储层定量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建立了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将各个因子分级标准化和定量赋值,再用加权求和法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大连市金州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磊 《科技咨询导报》2011,(19):235-236
本文介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常用模型,以大连市金州区为例,介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包括评价单元的划分、选择评价因子及确定权重、确定评价模型及评分等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相似单元聚缩解法.该方法首先在裂纹尖端附近自动划分相似单元,多层相似单元形成一个子结构;然后将子结构内的大量结点自由度聚缩掉,在聚缩过程中充分利用相似形状单元具有相同刚度矩阵的特点,最后通过结点位移计算一组广义坐标,利用广义坐标和应力强度因子间的关系获得应力强度因子.作为算例,本文求解了边裂纹和中心裂纹矩形板的拉伸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太仓市浏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其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指标中以溶解氧、氨氮、总磷、石油类和铅等指标超标现象最为普遍,说明浏河水质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该结论对太仓市供水、用水安全以及如何实施单元水质目标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对中日两国中学体育教学单元(项)计划及教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中国教育思想倾向于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日本则向于以学生为中心;(2)中国注重动作技术及组织教学细节,日本注重对学生思维习惯、实践能力的培养;(3)教学评价中中国倾向定量评价,日本倾向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