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凡 《系统科学学报》2011,(3):74-77,81
以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为例,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来对时间问题加以考察,阐述了时间之矢在物理学中重新发现的意义,认为时间之矢的重新发现有可能改变科学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2.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是普利高津支撑耗散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学术界在理解普利高津这句名言时,往往将“非平衡”与“差异”等同起来,这是不符合普利高津的本意的。非平衡的真正涵义在于开放和流动。“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并不等同于“差异是有序的源泉”。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同样也是无序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诺贝尔奖得主伊利亚·普利高津教授诞生94周年和逝世8周年,简要回忆了他及其领导的Brussels-Ausdin(布鲁塞尔-奥斯汀)学派对世界科学的主要贡献,并学习他的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耗散结构论的科学与哲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二十世纪以来科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系统的概念系统的思维开始在科学与化等诸多领域中蔓延开来,形成了在系统的意义上对传统思想和世界性的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普利高津及其创立的耗散结构论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了耗散结构论的科学意义与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最大信息熵原理(MaximumInformation EntropyPrinciple,MIEP)中约束条件的新理解,进一步把经典的MIEP运用于边界彻底开放的情形,建立起拓展的MIEP。由此不同于现有的诸多前沿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的信息过程本体论的论点,并导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机制,把世界万象描述为一个从无限的深层次的“隐存在”到有限的“具象存在”尔后又回归无限的隐存在”之动态涌现和不断进化的过程,形成一种基于信息过程本体论的世界观,从信息主义的角度对宇宙万象的本质作了统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系统科学的时空观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以时间为主导、空间时间化的演化时空观。新的时空观是从系统科学提升为生成论、从科学到哲学的关键。生成论"生之"、"成之"的两个维度本身就内含了新的时空观;潜有→缘有→显有的生成过程与分形理论发展的新的空间观若合符节;生成元包含了新的时空观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7.
自指包括否定性自指和肯定性自指。否定性自指往往导致自指悖论。自指悖论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作用,其原因在于没有时间性,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图灵对可判定性问题的证明便是其中的代表。分形几何、逻辑斯蒂方程、DNA转录和自复制程序则肯定了肯定性自指的建设性作用。肯定性自指将时间和生长因素引入到自指中,使之成为能够描述世界生成演化的生成逻辑。自指将时间引入到逻辑中来,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原子构成论为基石的近现代科学在描述简单机械物理系统以外的对象诸如量子现象、宇宙演化和复杂系统时遭遇到挑战。本文在分析这种危机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成性本原来取代原子。针对这个主客体相融的、表达自由意志的开放实在,提出用更为广泛的广义信息概念取代力、物质和能量,从广义信息动力学角度建立起包容近现代科学的一个全新科学框架构想,以作为解释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广泛领域中存在的大自然现象的指导思想,并最终实现跨学科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可拓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可拓原理提出了解释物元世界的总图景。它给物元变换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抽象出存在于可拓学中的基本自然观——可拓原理,并对之予以科学表述,可以起到下述作用:研究可拓学的哲学基础;使唯物辩证法的“转化”观念精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以长三角城市群41座城市2004~2020年的城际联合申请专利为数据基础,构建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采用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实证分析促进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因素。研究表明: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关系的演化是内外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间技术创新合作更倾向于嵌入三角结构而非星型结构,具有突出的“小世界”“高集聚”特征;网络演化过程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异性;网络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对外开放水平越高的城市,与其他城市形成创新合作关系的概率越高;人力资本水平接近的城市更倾向于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地理、制度及组织邻近性均对城市间技术创新合作产生积极作用。从截面扩展至纵向维度并引入时间依赖项进行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分析,研究结论为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同时为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层级树的生长模型发现,尽管新部门的添加是随机且等概率的,但由于层级树自身的结构特性使节点累计度的增加具有了择优机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证实,在管理幅度恒定时,节点累计度为kcum的概率P(kcum)与累计度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幂律分布:P(kcum)=m2kcum-2/(m-1)(kcum〉〉2)。这说明对累计度分布而言,产生无标度行为的演化模型无需同时具备增长和择优两个条件,层级树的结构特点会使累计度的变化形成“富者愈富”的择优机制。这一结果使我们对层级树结构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对用Cayley树及其近似结构描述的实际应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涌现研究的学科演进及其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涌现”是客观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诸多领域都曾对其进行过一定的描述。首先回顾科学发展中关于涌现研究的学科演进,指出系统涌现的内在特征。进而在复杂性科学框架内,分析其产生机理并置于动态系统中加以解释。最后对涌现结果本身进行评价,引发对涌现生成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总题目下的第七篇。全文的总目的是试图从现代物理、分子物学与脑神经解剖等学科领域的最新实验事实,以及相应的前沿理论领域围绕着演化概念研究的展开所获得的已有理念与成就为基础,按照“由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物理世界之最初情景出现以来,世界物质总是在其不同时空点具体结构状态下的几种基本相互作用属性形成的制约机械造成的物质——能量结构与分布仍非完全平衡态势的推动下,不断地一层一层完成其全方位整体性进一步精细平衡结构,实现其该层次从无序到有序的起伏演化——这一总体自然法则”的认识主线,提出一种建立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的定性定量框架思路与若干细节方法。文中对相互作用、进化、演化、适应性与复杂性等概念进行了分析,对突变、分歧、吸引子、混沌、协同、分形等基于此种理论作了一种较为直观的诠释。同时,也将论及所谓信息的本质与其人本意义下的价值概念,特别是她与非线性的密切关系等。当然,这一切均还是初步的,尽管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也已经获得了一些较为严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系统演化描述方法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系统科学有关系统演化的理论描述,分析并构建了描述风险投资系统演化的方法和模型,为应用系统科学研究风险投资宏观发展问题奠定基础。具体根据系统发展经历不同性质的演化阶段的理论观点,分析描述风险投资系统演化过程的方法;通过对演化方程局限性分析,提出系统阶段演化影响函数模型的概念,以描述某阶段系统变量对系统演化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于网络的认识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概念由来已久。然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网络概念的理解和关于网络演化规律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作为系统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些新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小世界网络(Small World Network)和无标度网络(Scale Free Network)两种值得关注的网络理论,并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它们提供的启示。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师生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于这两种理论的关系和改进方向提出若干观点,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和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该文是总标题下的第八篇。全文的总目的是试图从现代物理、分子生物学与脑神解剖学等学科领域的最新实验事实,以及相应的前沿理论领域围绕着演化概念研究的展开所获得已有与成就为基础,按照“由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物理世界之最初情景出现以来,世界物质总是在其不同时空点具体结构状态下的几种基本相互作用属性形成的机械造成的物质-能量结构与分布仍非完全平衡态热的推动下,不断的一层一层完成其全方位整体性进一步精细平衡结构,实现其该层次从无序到有序的起伏演化-这一总体自然法则”的认识主线,提出一种建立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的定性定量框架思路与若干细节方法。文中对相互作用、进化、演化、适应性与复杂性等概念进行了分析,对突变、分歧、吸引子、混沌、协同、分形等基于此种理论做了一处较为直观的诠释。同时,也将论及信息的本质与其人本意义下的价值概念,特别是她与非线性的密切关系等。当然,这一切均还是初步的,尽管其中一部分我们也已经获得了一些较为严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城市人口规模演化模型,尤其是Logistic增长型模型所存在的局限性,应用分支理论提出了城市人口规模分支演化模型;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支稳定性分析与随机性分析和描述(包括分支概率的极大极小判别以及随机涨落分析);最后将分支模型应用于天津市区人口规模演化的一段历史踪迹的分析,并与Logistic模型进行了对比以说明该模型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知识网络的演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科学知识网络的演化规律及动力问题, 建立了科学知识网络的演化模型. 模型构建了基于局域世界的增长网络, 通过引入跨领域交叉连接、度择优连接和时间优先连接三种连接机制以反映科学知识的集聚和交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其中跨领域交叉既形成一定集聚拓扑结构又满足学科知识交叉引用的要求, 度择优机制保证对经典科学理论的继承, 时间优先机制则促使对最新知识的吸收和发展. 数理分析和实验模拟表明度择优的作用是全局性的, 而时间优先连接机制的作用是局部的, 模型的拓扑特征与实际统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学习和系统介绍乌杰的新著作《系统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指出乌杰的系统哲学有三次重大突破。本书是他的哲学的第三次突破的成果,它系统研究和说明系统哲学的统一的数学基础,从而更科学更准确表述了乌杰的系统哲学的五大定律。特别重要的是本书深入分析和试图从哲学上解决爱因斯坦——杨振宁问题:世界为什么是和谐的和可以理解的。也因此使乌杰系统哲学成为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3个复杂网络动力学框架的研究方向:第1个方向涉及布尔网络、信息距离及其动力学描述,可以看作“先分解、后综合”的传统物理学还原论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延伸和发展;第2个方向涉及最小作用量原理在一些类型的复杂网络系统中的新形式和新应用,可以看作传统物理学中的“大自然自组织”观点的延伸和发展;第3个方向涉及演化图的网络矩阵谱描述,可以看作传统图论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