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渔塘金矿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的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属于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渔塘金矿成矿阶段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可分为三类:H_2O-CO_2包裹体(Ⅰ型)、富CO_2包裹体(Ⅱ型)和水溶液包裹体(Ⅲ型).成矿前石英-黄铁矿脉主要含有Ⅰ型包裹体,CO_2含量较为一致,均一温度为345℃~383℃,盐度为2.0wt.%~6.5wt.%NaCl eq..在金成矿期脉体中,有三种类型的包裹体,并且气相比和CO_2含量变化较大,Ⅱ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75℃~314℃,盐度为1.8wt.%~4.8wt.%NaCl eq.;Ⅲ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78℃~354℃,盐度为4.2wt.%~9.6wt.%NaCl eq.;Ⅰ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90℃~363℃,盐度为1.0wt.%~5.5wt.%NaCl eq..成矿后石英-黄铁矿脉只包含Ⅲ型包裹体,以较低的温度和盐度为特征.因此成矿前为高温、富CO_2的富矿流体;在成矿期发生了不混溶作用,形成不同盐度的两种流体,导致流体具有较为一致的温度和不同的盐度,金主要在此阶段富集;成矿后流体具低温和贫CO_2的特征.渔塘金矿的成矿流体具有典型的不混溶特征,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江西龙头岗铜锌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干矽卡岩、湿矽卡岩、硫化物-石英和石英-碳酸盐阶段,铜锌矿化主要发生在硫化物-石英阶段.对不同成矿阶段的钙铁辉石和石英所进行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干矽卡岩和石英-碳酸盐阶段主要发育富液相两相包裹体(Ⅰ类),硫化物-石英阶段除Ⅰ类包裹体外,还发育有富气相两相(Ⅱ类)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Ⅲ类).干矽卡岩阶段Ⅰ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45℃~418℃,盐度为3.2wt.%~8.7wt.%NaCl equiv.;在硫化物-石英阶段,流体曾发生沸腾,由Ⅱ类包裹体和Ⅲ类包裹体构成的沸腾包裹体组合均一温度分别为295℃~391℃与267℃~360℃,盐度分别为0.7wt.%~3.4wt.%NaCl equiv.和31.6wt.%~38.9wt.%NaCl equiv.;石英-碳酸盐阶段Ⅰ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4℃~274℃,盐度为0.2wt.%~2.2wt.%NaCl equiv..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三类包裹体的气相组成均以H_2O为主,其次还含有少量的CO_2和CO.认为构造减压可能是导致流体沸腾的重要原因,成矿物质沉淀也与流体沸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辽西蒋家屯和兰家沟钼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的成矿流体被识别出来.蒋家屯脉状钼矿含矿石英脉中发现大量的Ⅰ型水溶液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为163~234℃,盐度为3.06%~ 6.01%(NaCl eqv,质量分数),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度、低盐度流体.兰家沟斑岩型钼矿含矿石英脉中发育含CO2Ⅱ型包裹体,包裹体内较高含量的CO2指示了成矿深度较大.兰家沟钼矿的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200~283℃(Ⅰ型包裹体)和281~346℃(Ⅱ型包裹体),盐度为2.74%~7.31%(NaCl eqv,质量分数)(Ⅰ型包裹体)和3.52%~4.80%(NaCl eqv,质量分数)(Ⅱ型包裹体).鉴于上述研究,与大型兰家沟斑岩型钼矿相比,目前揭露的蒋家屯脉状钼矿体成矿深度较小,成矿温度较低,其深部可能会发现更具经济价值的斑岩型钼矿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宝兴厂无矿化斑状花岗岩石英斑晶和煌斑岩石英脉、矿化阶段辉钼矿石英脉、黄铜矿-辉钼矿石英脉、黄铁矿-辉钼矿石英脉、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以及黄铁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及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石英斑晶和石英脉原生包裹体中发育富气相包裹体和富液相包裹体2种类型.流体包裹体以中高温(a.v.250.7℃~450℃),中盐度(a.v.6.65%~10.78%NaCl.eqv)为特征,但是无矿化的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和盐度较矿化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要高.矿化阶段的成矿流体捕获压力(3.90~13.4 MPa)及成矿深度(0.53~1.30 km)均显示该矿床形成于浅成的环境,与斑岩成矿系统一致.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以水蒸汽为主,伴有少量的CO_2,液相成分中主要富含Na~+和Cl~-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NaCl-H_2O体系.综上所述,宝兴厂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多阶段侵入体相关,暗示其成岩主要与金沙江—哀牢山一带岩浆作用有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流体成分的测试数据,代表着早期岩浆流体出溶与晚期对流循环的大气降水混合的热液事件.  相似文献   

5.
紫木凼金矿床是黔西南典型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对该矿床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类型有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固体包裹体四种,其中H_2O包裹体温度变化为84.9~243℃,主要集中在110~230℃;盐度0.18%~7.59%(NaCl),平均4.05%(NaCl);密度0.8~1.0 g/cm~3;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09.4~254.4℃,平均241.42℃,盐度为0.82%~2.81%(NaCl),平均1.704%(NaCl),密度介于0.917~0.967 g/cm3之间,平均为0.944 g/cm~3,压力变化范围108.622~150.946 MPa,平均133.639 MPa,高于上覆岩层静岩压力,说明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具有超压性质的流体。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共生于同一视域内,且CO_2-H_2O包裹体以不同比例的CO_2相出现,加热时富H_2O相包裹体均一到水相,富CO_2相包裹体均一到气相,两种均一温度基本一致;反映成矿过程中发生过流体不混溶,致使Au沉淀并成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均一法、冷冻法、爆裂法研究了大龙山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均一温度、盐度等,以及它们的垂直变化规律,为阐明成矿溶液性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原生分带提供了依据。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数量和均一温度从下至上逐渐增高,黑钨矿的爆裂温度从下至上也略有增高。矿床主要成矿温度为340—240℃,为高—中温热液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含盐度,在矿化富集地段略高,平均6.33(重量%),属中等盐度。  相似文献   

7.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成矿前阶段(Ⅰ)均一温度集中在300.0~350.0℃,盐度(NaCl质量分数)介于9.209%~9.856%,成矿压力变化于82.7~108.4 MPa,侵位深度约为3.18~4.17km;成矿阶段(Ⅱ)均一温度主要在195.0~225.0℃,盐度介于4.495%~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71.1~73.6 MPa,侵位深度为2.73~2.83 km;成矿后阶段(Ⅲ)均一温度在106.8~171.1℃,盐度介于2.737%~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41.0~46.0 MPa,侵位深度约为1.58~1.77 km。稀有气体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3He/4He比值平均为0.461 4 Ra,居于地壳与地幔的特征值之间;40Ar/36Ar和38Ar/36Ar平均值分别为341.8和0.206 75,居于地球大气与MORB或OIB的特征值之间;129~136Xe/130Xe比值与大气比值相比,均表现出有过剩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温压较高的含CO2深部热液将金属元素向浅部运移,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加上CO2的逃逸,导致溶液过饱和,金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沉淀下来形成矿床,呈现出从成矿前阶段(Ⅰ)→成矿阶段(Ⅱ)→成矿后阶段(Ⅲ),含矿流体以温度、压力、盐度和侵位深度降低的连续演化特点。这一演化过程反映来自深部的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和物质相互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从而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新疆白干湖钨锡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干湖钨锡矿床位于新疆祁漫塔格加里东褶皱带的转折部位,是东昆仑西段1个较好的钨锡(金)矿区,对白干湖矿区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黑钨矿石英脉中发育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及测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主要发育3类包裹体: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I)、水溶液-CO2三相包裹体(Ⅱ)以及纯CO2两相包裹体(Ⅲ);Ⅰ型包裹体液相组分主要为NaCl水溶液,含少量KCl,其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60-310℃,盐度为1.82%~16.43%;Ⅱ型水溶液-CO2三相包裹体气相组分含有CO2及CH4等组分,均一温度为247~320℃,w(NaCl)为2.8%~9.4%;Ⅲ型CO2两相包裹体含量较少,均一温度为19.8~27.7℃;白干湖钨锡矿床成矿流体为中低盐度、中高温的NaCl-H2O-CO2体系.在成矿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降低,流体发生相分离成为较高盐度的水溶液流体和较低盐度的富CO2流体,钨锡成矿物质趋向于富集在中高盐度水溶液相中,并导致白干湖钨锡矿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安曼金矿床地处马来西亚半岛吉兰丹州西南部,矿体呈脉状赋存于二叠—三叠系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内,并受断裂控制。对安曼金矿床流体包裹和群体成分进行研究。研究研究表明:安曼金矿床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主要发育CO2-H2O包裹体及气液两相H2O包裹体,早期阶段主要以CO2-H2O包裹体为主,主成矿阶段CO2-H2O包裹体及气液两相H2O包裹体均有发育,后期多为气液两相H2O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在早阶段分别为248~352℃和1.6%~8.8%,主成矿阶段分别为185~336℃和0.43%~11.6%,晚阶段分别为118~226℃和2.9%~5.1%;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并含有少量CH4和H2;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阴离子以Cl-,SO42-和F-为主。据沸腾包裹体群的均一温度推测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230~326℃。安曼金矿床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低盐度、富CO2的中低温流体,主成矿阶段流体不混溶作用引起成矿流体中的CO2相分离是促使金沉淀的直接因素。安曼金矿床形成与二叠—三叠纪时期马来半岛中缅马苏陆块和印支陆块间的碰撞造山机制有关,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在对粤北302铀矿床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划分矿物生成世代,并对成矿期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得出成矿期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按其成分划分为盐水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纯CO2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冰点温度为-0.8~-3.4℃,均一温度为106~254℃,盐度为2.39%~5.55%wtNa Cl equiv;含CO2三相包裹体充填度为20%~90%,均一温度为198~354℃,盐度为3.76%~9.24%wtNa Cl equiv;纯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8~22.1℃。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结合显微测温数据说明成矿流体经历过沸腾作用,其成矿温度大约在250℃,压力约为(1.0~1.1)×108Pa,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302铀矿床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早期到晚期黑山梁钨钼矿石英脉型矿床,均一温度逐渐降低,盐度逐渐降低,密度逐渐上升.矿床的成矿深度为2.63~3.54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黑山梁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CO_2-H_2O-NaCl(SO_4~(2-))体系.氧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具岩浆水特征.金属硫化物中硫同位素表明成矿热液中硫的来源主要是幔源硫或岩浆硫.引起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是流体混合导致温度、压力下降等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水的加入.黑山梁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岩浆分异热液,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天水热液的掺入比例显著增大,具岩浆水特征.  相似文献   

12.
珊瑚钨锡矿床是一处典型的大型云英岩型钨锡矿床,通过包裹体显微测温得到如下结论:(1)珊瑚矿区包裹类型较简单,主要是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少量的纯液相包裹体,而次生包裹体多成群分布;(2)包裹体的变化温度范围为190~260℃,冰点温度为-3~-5℃,盐度变化介于7%~11%之间,流体密度为0.760~0.945 g/cm3,由此可推断该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热液;(3)根据均一温度-盐度散点图可知,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与成矿流体的沸腾有关,且受到外来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学等分析,研究大福楼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大福楼锡矿共发育6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即Ⅰ型(单相气相包裹体)、Ⅱ型(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Ⅲ型(两相富蒸汽包裹体)、Ⅳ型(两相富液体包裹体)、Ⅴ型(含CO2相包裹体)以及Ⅵ型(含NaCl子矿物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430℃,主要的成矿温度为120~145℃和380~430℃。流体包裹体盐度变化不大,介于17.00%~22.00%之间,属于高盐度流体,具有岩浆热液的标志;流体密度为0.158~1.105 g/cm3,压力为12.0~65.0MPa,属于中高压力的成矿流体。大福楼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与大厂矿田其他矿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其可能相似的来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4.
茅坪钨矿是赣南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资源储量最大的矿床,主要由石英脉型矿体组成,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床.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方法,对黑钨矿及共生石英中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均一温度普遍比共生石英高,指示了黑钨矿沉淀早于大部分共生石英,这一结论与岩相学结果一致.石英中包裹体记录了流体的早期不混溶和晚期混合,而黑钨矿中包裹体只记录了流体的简单冷却作用.流体的简单冷却是导致黑钨矿沉淀的主要机制.黑钨矿中除原生包裹体外,还发育少量次生包裹体,但黑钨矿中次生包裹体比共生石英中少.黑钨矿中次生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与石英中原生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相似,表明黑钨矿中次生包裹体形成于共生石英形成期间,记录了黑钨矿沉淀后的残余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含矿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矿石硫、铅同位素,含矿石英氢、氧同位素等研究,探讨姚冲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显微观察表明流体包裹体可分为LH2O+VH2O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Ⅰ型)、LH2O+LCO2+VCO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和含子矿物的LH2O+LCO2+VCO2+S四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型)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90℃~384℃(含子晶介于322℃~513℃)之间,盐度介于1.62wt%~13.18wt%NaCl eq之间;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组分分析显示:Ⅰ型包裹体主要为H2O并含有少量CO2,Ⅱ型和Ⅲ型包裹体主要为H2O和CO2;计算密度介于0.641~0.965g·cm-3之间,估算最大成矿深度约2km.矿石硫同位素δ34SV-CDT值介于-2.89‰~-0.30‰之间,均值为-1.78‰.矿石铅同位素206 Pb/204 Pb比值介于16.363~17.344之间,均值为16.757;207Pb/204Pb比值介于15.298~15.473之间,均值为15.368;208Pb/204Pb比值介于37.324~37.854之间,均值为37.539.含矿石英的δDSMOW值介于-79.80‰~-64.30‰之间,均值-70.20‰;δ18 OH2O值介于1.24‰~3.08‰之间,均值2.07‰.以上研究表明姚冲钼矿床形成于中高温浅成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溶融形成的岩浆,可能混有少量的地幔物质;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混合作用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浙江衢州地区铀成矿流体来源及其迁移富集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路和大洲火山岩盆地分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是赣杭铀成矿带东段重要的产铀区,其成矿特征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发育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CO_2(含)多相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和盐度在成矿期明显增高。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显著发育,表明铀成矿是在流体沸腾作用机制下形成。成矿流体总体为富含卤素、硫及碱金属的C-H-O流体,δ~(34)S值在大洲矿区为2.6‰~5‰,平均为3.8‰,在新路矿区为-16.3‰~14.9‰,平均为2.1‰,结合不同区段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研究认为深部铀元素是通过铀氢化物、铂合金氮化物从上地幔、地壳深部迁移至地壳浅部成矿,浅部铀元素是通过热液蚀变萃取并以碳酸盐配合物迁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鸣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中南部.钼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内,钼矿化主要载体为石英脉,呈脉状、网脉状分布于矿体的内部.研究了主要含矿石英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包裹体相态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矿床的成矿温度峰值分别为400,220℃,盐度为19%~144%,成矿压力平均为18MPa,成矿深度为09~28km,成矿流体成分富含CO2,H2O,CH4等多种气态组分,以及Na+,Ca2+,SO2-4,Cl-液态组分;矿床初始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后期受大气降水的混入.矿床成因类型应划归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8.
高松山金矿床属典型的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为主。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将其分为3个成矿阶段:阶段Ⅰ宽脉状乳白色石英、角砾状石英;阶段Ⅱ烟灰色脉状石英;阶段Ⅲ乳白色脉状晶洞状石英-碳酸盐-萤石。均一温度为154.5~306℃,平均为229.4℃,主要集中在200~260℃之间。盐度变化于0.18wt%~4.65wt%NaCl,主要集中在0.5wt%~2.0wt%NaCl,平均1.5wt%NaCl。流体密度0.70~0.93g/cm^3,压力22.4~34.1MPa,成矿深度0.75~1.14km;氢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小,δ^18Ov—smow=2.7‰~4.1‰,δDv,smow=-117‰~-129‰,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物,且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19.
浙江泰顺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母岩为黄玉花岗质斑岩脉,主要有黄玉钾长花岗斑岩(Ⅳ号脉),黄玉二长花岗斑岩(Ⅰ号脉深部)和黄英斑岩(Ⅰ号脉浅部)。组成基质的黄玉占全岩10-22%,具典型火成斑状结构。组成斑晶矿物主要有石英、条纹长石、钠长石和黑鳞云母。根据全岩高的F/Cl值(146-303),强过铝质(A/NKC=1.574~12.938)和K_2O>Na_2O等特点判断,在成因上与华南S型花岗岩相似。石英斑晶中含大量原生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80-472℃,含盐度为3.7~44.4wt%NaCl。此外还含少量不均匀包裹体,由数个结晶相(石英,云母和黄玉)和气液相组成,它是在流体/熔体不混溶作用下被捕获的。本文还从富F熔体的解聚作用,不混溶作用和反向演化等方面探讨本区岩石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红十井金矿床热液期各阶段含矿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探讨其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机制.热液期第Ⅰ、Ⅱ、Ⅲ阶段包裹体液相和气相成分均主要为H_2O,第Ⅰ、Ⅱ阶段包裹体气相成分可检测到较多CO_2,第Ⅱ阶段包裹体气相成分可检测到极少量的CH_4、SO_2;第Ⅱ阶段包裹体中可见极少量NaCl子晶.红十井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第Ⅰ阶段温度中等偏高、盐度中等、为含有少量CO_2气相成分的H_2O-CO_2-NaCl流体体系;第Ⅱ阶段中温、盐度从低到高均有分布、为含有较多CO_2气液相成分的H_2O-CO_2-NaCl流体体系;第Ⅲ阶段温度中等偏低、盐度中等偏低、为无CO_2气液相成分的H_2O-NaCl流体体系.红十井金矿成矿流体普遍经历了流体不混溶过程,最终导致矿质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