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即《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订背景和原因,探讨了该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该规划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中央高层领导下制订和实施,是中国和苏联科技合作的结晶。其制订工作于1956年分两阶段进行,全国数百位科学家和多位苏联专家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坚力量。该规划以“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作为中国发展科学的方针,密切结合国家工业、农业、国防,以及医药卫生建设的需要。1957年,苏联组织约600位专家对该规划草案进行了研究。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苏联科学院提出了纲要式的综合性意见。该规划实施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和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工业、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规划树立了中国政府组织、领导科学家规划科学技术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技事业的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四年一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列宁逝世了,为了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为了表达苏联人民对自己领袖无限爱戴,苏联革命作家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文艺作品中再现列宁崇高而光辉的伟大形象。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斯大林同志在回答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提出的问题时说:“至于列宁和彼得大帝,那末彼得大帝是沧海一粟,而列宁是整个大海”。列宁的形象,是一个包含着巨大的历史范畴的形象,苏联革命作家在塑造列宁艺术形象的时候,只能选择列宁的某些特征,从特定的角度或侧面,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再现列宁的光辉形象。对于多  相似文献   

3.
原苏联自1948年起,建立了以军事为目的的高技术发展战略。1985年12月18日苏联与经互会成员国合作,制订了《到2000年科技进步综合纲要》,共同全面发展高技术所有领域,力争到本世纪末使苏联、东欧国家在科技和生产方面取得“现代化革命性进展”,由于苏联、东欧国家内部和国际共运等种种原因,致使东  相似文献   

4.
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1960年)的指示。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苏联人民物質与文化水平;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在按人口计算的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今年6月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四届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改进管理工业和建设的组织工作的法律。这个法律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集中领导,又扩大了地方的权力,使苏联的生产力有更广阔的发展余地,将大大有助于第六个  相似文献   

5.
程会强  张扬 《科技潮》2001,(7):60-61
千年伊始,世纪之交,我们在北京慕名采访了刚刚从俄罗斯、乌克兰访问归来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京文先生。他此次赴俄出席俄罗斯科学院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并接受俄罗斯莫列哈诺夫经济大学授予的经济科学荣誉博士称号,接受乌克兰管理科学院授予的荣誉院士称号。他是获这两个荣誉称号的第一位中国学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李京文1933年出生于广西陆川县一个书香门第。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到苏联留学,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曾先后在河北省计委、国家计委、北京经济学院供职,后任国家建委、建材局司长。1985年,调任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1994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选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科技》2006,(3):24-28
一、俄远东地区科研机构的构成及发展历程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科研院所众多,具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同俄罗斯其他地区一样,远东地区的科研机构分为科学院、国民经济各部门和高等院校三大系统。俄罗斯科学院是俄最高科研机构。部门科研系统在俄罗斯也很广泛,其工作范围主要是应用研究与发展研究,也有某些部门从事部分基础研究。目前,远东地区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的科研机构为骨干,形成了包括各院校研究机构在内的科学技术网,这一科学技术网包括了远东地区所有的重要生产力发展中心。这样既有利于科研与生产的联合,又能使科学研究走在生产的前面。  相似文献   

7.
苏联从二十年代末,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当时苏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企业数量不多,经济联系不太复杂,这个体制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工业,主要是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曾起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苏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数量的增加,国  相似文献   

8.
 自从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人们开始了对核反应堆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空等领域。从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至今,核能发电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发展起来,并逐渐在能源领域占据重要位置。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再次引起了公众对核能安全的关注,并对核能安全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为新堆与研究堆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1986年10月16日至17日,苏联科学院召开了全会。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在会上指出苏联科学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苏联科学的发展基本上仍然是粗放式的。目前,苏联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实验室和科研人员在数量上仍然不断增加,而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实际成果是不多的。二、对某些有前途的科学的发展缺乏长期规划,因此难于安排好科研单位的工作,也未能把巨大的科技资源和科研人员调动到这些科学的发展中来。三、科学院结构的主要环节是研究所。但是,目前有些研究所领导不力,虽然它们拥有不少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却没有创造出相称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0.
周炳喜  梁屹 《江西科学》2021,39(6):1030-1034
以宋元、明清时期的赣南历史军事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权重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历史时期的赣南地区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演化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赣南历史军事聚落及其空间影响格局演化呈现以下特征:军事聚落层级宋元代为三级、明代为四级和清代为五级;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三种空间影响格局:"多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双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轴"状、带状与"核心"状空间影响模式.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空间影响"轴"可以成为赣州城市发展主轴,空间影响环绕带上的城乡发展差异大,应加强城乡统筹和重点镇发展,空间影响副中心可以作为现代赣南次中心城市发展,历史军事聚落应作为历史城镇、历史乡村聚落进行重点保护.研究表明采用权重核密度估计法可以较好地表现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方便历史军事聚落演化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军”“民”间的技术差距大苏联工业技术的显著特征是:航天军事部门的技术与民用部门的技术发展不平衡,二者之间的差距悬殊。苏联从1957年成功地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连续创造了好几个“世界第一”,如发射到达月球的探测器,发射并回收载狗人造卫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等等。在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后,苏联在航天  相似文献   

12.
苏联东欧国家在研究生产和运用机器人方面,同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七十年代上半期,仅有苏联和保加利亚的个别工厂车间开始研制机器人。七十年代下半期,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各国普遍重视发展工业机器人。苏联和民主德国发展最快,1980年以前,苏联共拥有机器人6,500台。最近4年,产量猛增。1981-84年9月,就生产了29,843台;民主德国从七十年代下半期才开始研制和生产工业机器人,1980年时,已有机器人9,000台,1981-84年9月,又生产出2.6万多台。目前,苏联和民主德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第三号机器人生产国。到1985年,苏联和民主德国生产  相似文献   

13.
越南地区霸权主义是苏联全球霸权主义的马前卒。从去年十一月苏越签订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以来,越南进一步投靠苏联,苏联也加快了对越南军事渗透的步伐。各国报刊纷纷揭露苏联向越南派驻大批军事顾问,运送大量军事物资,日益频繁地派遣海军舰艇和军用飞机到越南及其邻近地区活动,并开始使用越南的港口和机场,从而显著加强了苏联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事实证明,苏联已经把越南变成它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军事扩张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至今已近三年。苏联科学院出版的《苏联科学》杂志今年第一期刊载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燃料能源委员会主席、消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委员会主席波·约·舍尔比那题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教训与结论》的长文。文章摘要如下: 加速发展原子能发电是苏联能源规划的基本组成部分。从1990年开始,苏联欧洲部分对电力需求的增加部分,将全靠原子能电站供应。规划还规定了大大扩充利用核能电站的热量作为集中供热的热源,包括生活供热和工业供热。发展核能头等重要的问题是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详细而深入地研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原因、环境污染以及后果的消除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侵略政策与日本军事基地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统治集团一贯打算利用日本的人力和工业能力,把它建立为进攻苏联和掠夺亚洲人民的根据地。因此,它践踏了波茨坦公告,横蛮地独占日本。它征用了日本大部分的军事基地,还在日本投降后最初两年半期间,用日本所负担的近半数的“终战处理费”(占领费),来加强这些基地。  相似文献   

16.
正现年62岁的戈奥尔基·达维达维奇·托罗拉亚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大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俄罗斯金砖国家研究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俄语世界"总统基金会区域执行主席,曾长期供职于苏联/俄罗斯外交系统,1978~1987年在苏联驻朝鲜商务代表处工作,后担任苏联工商会苏韩经济合作处处长、俄罗斯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局官员,1995年起任俄外交部负责朝鲜半岛事务的紧急全权特使、驻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四年是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苏联政府最近发表的一九五四年的生产公报显示:在过去一年内,苏联在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国家力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获得了新的巨大的成就;第五个五年计划正在顺利地执行着。重工业的进一步增长大家知道,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是苏联  相似文献   

18.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自去年2月召开以来到现在已满一周年了。在这一年内,苏联人民受了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决议的鼓舞,在发展工农业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联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列宁主义的政策和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1956年苏联工业品的产量比1955年增加11%,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增加11%以上,消费品的生产增加9%以上。苏联工业生产增长的这种速度,甚至比资本主义国家在繁荣时期的工业增长速度还要快许多倍。这就使苏联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从而越来越接近完成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提出的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即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按人口计算的产量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拿几种主要的工业品来说,1956年苏联钢产量  相似文献   

19.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20.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室主任奥米里扬诺夫斯基(以下简称奥米)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以后,连续不断地发表文章和讲话,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中散布了大量修正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特别是对量子力学中的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观点的评价,由过去的批判变为吹捧,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作了淋漓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