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疆于田县地处干旱内陆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生态环境脆弱。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经营方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威胁到人类生产和生活。应用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方法,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是于田县建设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因地制宜地提出于田县建设生态农业,可以着重于发展立体结构生态农业模式、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农业模式和特色农业主导型生态农业模式,并提出了实践操作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鄱阳湖圩区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养分循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合理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养分循环,可提高系统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更新能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高人们对生态修复的认识水平;防治水污染;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作物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最终实现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对湖泊面源污染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湖泊面源污染的实质是资源利用问题,并由此提出在湖区及湖泊水源区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产生,达到控制和治理湖泊面源污染之目的。介绍了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一般程序、主要建设研究内容。最后列举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和胜利油田大型生态农场建设两个典型案例,具体介绍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对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消除土壤污染、治理与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农业是人类存在及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而生态环境又是人类生存息息柑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重要指导思想。能否保持农业的生态平衡和保持什么样的生态平衡,它将给我们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农业生态与建设生态农业,使农业经济的再生产能够在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持续、稳定、迅速的发展,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道路建设对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广泛的影响,路域生态学为科学阐明人、车、道路及其相连的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不同区域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特点,优化调控路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路域生态产品、构建路域生态工程技术体系,是推动道路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根据我国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发展要求,在对路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路域生态工程技术的内涵、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为生态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广西农业要步入生态农业的轨道,要详细了解:一、广西农业的简单概况;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学本质;三、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四、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观点;五、生态农业广西的一些模式。  相似文献   

8.
山区村镇的生态环境是影响流域全局安全与发展的基本单元.如何设计山区村镇的发展路径是涉及长江这样的大河流域生态重建的重要课题.调整产业结构·生态农业·生态重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生态教育·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化建设的系统思维和因地制宜的规划与实施是关键.北川县黄家坝村正在进行着成功的探索与实践.该村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湔江下游窄河谷浸蚀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己使渴望致富的农民体验到自身利益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开始实施按生态微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山区地域特色的农、林、药、旅多元经济,多功能庭院经济和农村第三产业,小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成生态文明示范村落的初期目标;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围绕县城拓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加快小城镇化步伐,积极参与构筑区域生态屏障,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确保生态环境基本单元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几种重要的农业资源进行了可持续利用的分析,并结合生态农业在我国的试点情况,提出发展生态农业才是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许红 《安徽科技》2015,(11):22-23
<正>环巢湖流域作为生态经济区,其完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宝贵的旅游资源是该区域最大的财富,也是发展建设的重点。合肥市明确提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大水面优势,重点发展环湖生态农业,力争环巢湖现代生态农业综合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成为综合性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环巢湖生态农业,是建设合肥区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 (ecopolis)是本世纪 80年代国际上刚刚出现的全新概念 ,是人们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一种理论构想。这种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 ,综合研究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 ,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 ,生态良性循环 ,居民安居乐业的人类住区。其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 ,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简单地说 ,生态城市就是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人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分析山东省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与植被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强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农业上沿袭已久的“单一种植”的弱点和弊端,阐明“生态农业”的内含、特征与优越性;第三部分介绍人工生态系统选优的原则,探讨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村庄”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模式构建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出发,对生态农业模式的内涵、分类、构建原则和构建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系统分析角度出发,将模式构建过程分为系统辨识、系统诊断、系统综合分析、系统优化设计、系统决策和方案实施六个阶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现代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系统。现代生态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顺天时,量地力,根据社会需要,讲求经济效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人的智能作用,调整生态系统,使之成为更合理的有序结构;降低自然地理的“熵值”,使之成为高质量的生态系统;建立三维空间的生产生态体系,使之发挥现代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这虽然是一项艰巨的生态工程,然而却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兹就古代生态经济学思想,当前生态失调的恶果和三维空间的生产生态体系加以论述。 一、我国古代的生态经济学思想 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生态经济学问题。古人穴居,渴饮饥食,就必须寻找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相传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嫘祖栽桑养蚕,都是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农业生产,满足生活需要。这些记述不正反映了我国古代生态经济思想的启蒙吗?  相似文献   

15.
滕敏 《阿坝科技》2004,(2):58-61
生态农业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生产体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高效生态农业,它要求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合理组织生产,使农业的生产方式与环境相互协调,保证全社会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的需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从若尔盖县实际出发,对发展高原生态农业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韶关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实施生态农业战略,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功能与配套技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一个完整、协调、持续、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并指出了实施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和较为可行的几种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小二台乡生态农业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生态农业,是完全不同于现代石油农业的新型农业模式,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国内对生态农业的探讨和研究以及取得的成果,为克服石油农业带来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指明了道路.位于河北省坝上高原的张北县,由于农业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沙化、草场退化严重,农业生产力低,并且处于京津风沙源区.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是发展当地农业生产的正确选择.本文以河北省坝上张北县典型地区小二台乡为例,借鉴国内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分析小二台乡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小二台乡生态农业模式探讨,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阳城县依据资源区划调查,利用、保护和发展农业资源,建设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阳城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工程数学模型的任务在于提供对于系统现状及其功能、结构的认识,并用于预测系统即将发生的行为,进一步外加某种措施,对系统实施控制,以求达到它的最优化。文章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试验,建立了小型农业生态工程的数学模型。并以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一家农户为例,介绍小型农业生态工程的数学模型,及其在指导实际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蓄水后形成的消落带,其生态环境既是严峻考验,也是生态机遇。大面积消落带植被在出露的生长季节所蓄积的碳及营养物质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加以妥善利用,就可化害为利。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着眼于消落带的生态友好型利用。立足消落带向增加碳汇、生物生产、环境净化等多功能生态经济效益转变的需求,探索消落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工程模式。自2008年以来,在三峡库区澎溪河一级支流白夹溪消落带实施了包括基塘工程、林泽工程、鸟类生境再造等生态工程。本文论述了针对水位变动的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设计原则、工程实施内容,简要分析了生态工程的效益。论文最后指出,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的未来努力方向是将基塘工程、林泽工程、生境再造工程与生态经济结合起来,开发消落带生态友好型利用的综合集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