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建材。本文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正交试验 ,分析了有关因素对粉煤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效果 ,并确定了不同标号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2.
普通混凝土绿色高性能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绿色材料的概念和发展状况.针对兰州市普通混凝土发展现状,分析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不足,提出了兰州市普通混凝土绿色高性能化的途径,总结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通过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和混凝土的约束收缩实验研究,优化了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应用于生产.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混凝土具有优越的性能,正是由于粉煤灰混凝土的优越性才能使其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兰州本地的原材料可以达到普通混凝土的绿色高性能化.  相似文献   

3.
矿物超细粉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和评述了粉煤灰、矿渣、硅灰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耐久性和强度的影响及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复掺粉煤灰和矿渣超细粉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重要作用;对粉煤灰和矿渣超细粉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和干燥收缩对于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 果表明,由于粉煤灰的滞后效应,用粉煤灰替代部分的水泥可以减少高性能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和干燥收缩.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水):m(胶)在0.25~0.35范围内,粉煤灰掺量在0~60%之间的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情况.结合汞压力测孔法分析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与孔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水胶质量比0.25~0.30,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系数随水胶质量比增加而增大;水胶质量比0.30~0.35,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系数却随水胶质量比增大而减小;且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受水胶质量比影响较大;养护龄期的延长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气体渗透性.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总孔隙率、孔临界孔径、平均孔径与气体渗透系数之间线性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0,0.83,可以用这些结构参数近似表征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限元理论及基本假定,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及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应用Fortran语言编制无粘结预应力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桥梁极限承载力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并用程序对9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良好,说明该分析程序是可靠的,并且能准确可靠的预测无粘结预应力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桥梁从开始加载直到破坏的全过程结构响应;试验结果也表明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桥梁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和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桥梁中混凝土、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参数按《桥规》取值计算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方法利用矿物掺和料来实现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之目的。结果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出发,选用20%粉煤灰、30%矿渣微粉进行单独等量取代水泥。通过对各组试样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比较,研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并对其作用特点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定量粉煤灰、矿渣微粉及少量减水剂可配制28d强度大于73~90MPa,坍落度大于225mm的C60和C80高性能混凝土。结论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可以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的平板法进行粉煤灰掺量和玄武岩纤维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单掺粉煤灰得出粉煤灰最优掺量为30%,然后再将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掺入到粉煤灰掺量为30%的混凝土中,得出玄武岩纤维掺量的最优值.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不大,但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的开裂面积、初裂时间等都起到了显著的改善作用.当粉煤灰掺量为30%、玄武岩纤维掺量为1.6 kg·m-3时,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面积最小,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养护对高性能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 4种不同养护条件下 ,对掺有养护剂 SAP、硅灰和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 ,采用混凝土板试验研究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和裂缝。研究结果表明 ,养护条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裂缝有显著的影响 ,硅灰和粉煤灰等矿物材料能减少塑性收缩并能优化混凝土的性能 ,自养护混凝土能显著地抑制其塑性收缩和裂缝  相似文献   

10.
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工程背景,试验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粉煤灰-矿粉)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外加剂和粉煤灰对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低水胶比和优质原材料配置高性能混凝土,同时掺加了粉煤灰、NH3G缓凝高效减水剂和DH9引气剂进一步改善其性能.利用抗碳化性能实验结果,探讨外掺料对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剂和粉煤灰的掺入较好地增强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掺合料之一,掺加粉煤灰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本文综述了粉煤灰的掺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粉煤灰能够很大程度上使混凝土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材料,是混凝土技术进入高科技时代的产物。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耐久性,通常需要使用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粉煤灰就是其中一种,它是工业废料,量大,价廉,不需(或稍进行)加工即可满足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粉煤灰电厂排放的粉煤灰是由大量的球状玻璃珠和少量的莫来石、石英等结晶物质组成,分为高钙粉煤灰和低钙粉煤灰两大类。我国绝大多数电厂排放的粉煤灰都是低钙的,故低钙粉煤灰又简称粉煤灰。粉煤灰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玻璃体、莫来石、石英和少量其他矿物。其化学成分是由原煤的成…  相似文献   

14.
汪浩然  于文刚  郭晓宇  汤卉 《科技资讯》2010,(24):110-110,112
为制备C60级高性能掺粉煤灰轻质混凝土,利用粉煤灰、高效减水剂配制出C60高性能混凝土。经实验研究发现:当粉煤灰掺量为16%,高效减水剂掺量为1.0%,高性能混凝土28d强度高达77.3MPa,CI-扩散系数低至1.5210-9cm2/s,1m3混凝土节约水泥200kg。  相似文献   

15.
对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机理的研究可以分析水灰比、孔隙率和掺入粉煤灰、硅灰等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在工程中,我们可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改善孔结构,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杨建东 《科技信息》2009,(13):304-304,329
通过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掺粉煤灰、矿粉与混凝土中不掺粉煤灰、矿粉的对比,分析粉煤灰、矿粉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关键在于能否成为绿色材科,使之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针对施工情况,探讨了中等强度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社会经济意义、工作性及力学性能,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抗压强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使用兰州地区的原材料配制出了强度等级达C6 0~C70级的粉煤灰复合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 ,分析了粗骨料种类、水泥用量、粉煤灰复合掺合料等几种重要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工作性能的影响 ,明确了利用当地原材料配制C6 0~C70级高性能混凝土所必然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掺粉煤灰高性能桥用混凝土变形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的工程建设,对掺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变形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依据GBJ81-85进行,收缩试验依据GBJ82-85进行,徐变试验依据JTJ270-98进行,自生收缩试验方法(除不加载外)同徐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Ⅰ级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的C50高性能混凝土不但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还可提高混凝土抵抗弹性变形,收缩变形和徐变变形的能力,与同强度等级未掺粉煤灰的混凝土相比较,掺入质量分数为12%-24%的Ⅰ级粉煤灰,取代10%-20%的硅酸盐水泥,其后期强度和抗压弹性模量增大,干燥收缩和徐变降低,通过分析研究,还得出不同粉煤灰掺量及配比的C50高性能混凝土徐变计算公式,可为实际工程中分析掺粉煤灰混凝土徐变性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运用常规的材料及通用的工艺方法,通过试验及结果分析,讨论了高效减水剂、活性矿渣、粉煤灰及水胶比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阐述了活性矿渣、粉煤灰的作用机理,总结出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