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弹塑性变形与热应力交互作用角度,研究了材料在高温下应变率与流动定律,粘塑性与塑性加载函数,加卸载准则,得出了一种新的高温混凝土非线性多轴热力学本的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高温下混凝土的塑性和粘塑性应变分析是有关水工结构的设计基础本构关系用于表示材料应力和应变之间的联系 ,其中混凝土的硬化模型研究占有重要地位 在硬化模型研究中的难点之一是 ,关键材料参数须由双轴拉压试验方法确定 ,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工作量大 笔者通过分析材料单元在多轴应力状态和单轴应力状态下变形的内在联系 ,得到了一种由单轴压缩试验确定关键硬化材料参数的简便方法 ,改进了高温下的混凝土本构关系 ,使得进行更为可靠的结构设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水泥混凝土是集料与水泥浆的混合物,当水泥和水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凝结硬化后,把集料粘结成坚如磐石的材料,在高温下水份损失速度和水泥水化速度加快,温度升高会导致坍落度的损失、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缩短,早期强度升高而后期强度降低,易产生塑性收缩开裂,对混凝土养护及保护提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论述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及施工中作业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4.
高温下混凝土的塑性和粘塑性应变分析是有关水工结构的设计基础本构关系用于表示材料应力和应变之间的联系,其中混凝土的硬化模型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在硬化模型研究中的难点之一是,关键材料参数须由双轴拉压试验方法确定,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工作量大,笔者通过分析材料单元在多轴应力状态和单轴应力状态下变形的内在联系,得出了一种由单轴压缩试验确定关键硬化材料参数的简便方法,改进了高温下的混凝土本构关系,使得进行更为可靠的结构设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能否根据材料力学性能和混合比计算出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变常数,首先研究了材料的性能对混凝土流变常数(塑性粘度、屈服值)的影响,然后研究了一种根据混合材的力学性能和混合比计算混凝土的塑性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高温陶瓷超导材料塑性成形的各种方法,提出了诱发高温陶瓷超导材料塑性甚至超塑性的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温高湿环境中喷射混凝土材料配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喷射混凝土原材料研究入手,针对喷射混凝土实际所处的高温高湿环境,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模拟现场的高温高湿环境,对试块进行养护、试压,最终确定了喷射混凝土的材料配方。为如何研究材料在特殊环境下的性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高强混凝土受火后抗渗透性能衰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高温后混凝土材料的残余耐久性进行评价,研究了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渗透性能的变化.采用氯离子渗透系数、湿迁移渗透系数与空气渗透系数研究了氯离子、水与空气3种不同介质在受高温后混凝土中的传输行为,以及温度、强度等级、骨料种类对HSC高温后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渗透系数都能很好地反映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渗透性变化;混凝土的受火温度升高,渗透系数增加;受相同温度作用后,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较低的渗透系数,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抗渗性衰减程度大于普通混凝土;以石灰岩为粗骨料的高强混凝土抗渗透性能优于玄武岩为粗骨料的高强混凝土.结合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变化对高温后混凝土材料的残余耐久性做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9.
根据Perzyna粘塑性模型,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建立了高温(火灾)下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全耦合变分原理,给出了原理应用的有限元列式。,该原理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表达形式规范,可以为数值手段实现,为混凝土结构在高温(火灾)下考虑损伤累积的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纤维增强混凝土通常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少量的钢纤维、合成纤维等制成,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性能,近年来纤维增强混凝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厚壁圆筒的制造中.由于Mohr-Coulomb、Mises、Tresca等屈服准则只适合拉、压强度相等的金属类材料,不适用于纤维混凝土,因此本文在讨论纤维增强混凝土软化特性的基础上,基于俞茂宏提出的能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统一强度理论和材料应变软化特性,得到了适合应变软化材料的统一强度准则,分析了受内压作用纤维增强混凝土厚壁圆管的受力特性,导出了其弹性与塑性极限荷载统一解形式.利用此解,可以很容易得到具有应变软化特性的各种拉、压强度不等材料以及不同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厚壁圆管极限荷载解,同时,由于此解既考虑了材料的软化特性的影响又考虑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因此它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Recently, bulk metallic glasses (BMGs) have at- 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due to their extremely high strength, improved wear resistance and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1-7]. However, it is known that their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are currently…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 结合Tersoff势函数, 模拟α-SiO2晶体在应变加载下的力学性能, 并考察温度对α-SiO2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α-SiO2在常温加载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及断裂变形3个阶段, 获得的屈服强度为22.6 GPa, 断裂强度为36 GPa; 在塑性变形阶段观察到α-SiO2从晶相向非晶转化的相变过程; 随着温度的升高, α-SiO2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 温度越高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越低, α-SiO2晶体在高温单轴加载下易出现断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 结合Tersoff势函数, 模拟α-SiO2晶体在应变加载下的力学性能, 并考察温度对α-SiO2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α-SiO2在常温加载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及断裂变形3个阶段, 获得的屈服强度为22.6 GPa, 断裂强度为36 GPa; 在塑性变形阶段观察到α-SiO2从晶相向非晶转化的相变过程; 随着温度的升高, α-SiO2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 温度越高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越低, α-SiO2晶体在高温单轴加载下易出现断裂.  相似文献   

14.
采用Uintah计算程序中的物质点方法对PBX9501炸药的冲击响应进行了细观数值模拟.基于PBX9501的细观显微图像建立了相应的二维计算模型,并通过以固定速度运动的活塞对炸药进行冲击加载.模拟结果表明,冲击加载下在炸药颗粒边界出现较大的塑性应变,随后,塑性应变能转化为热能,导致颗粒边界区域温度急剧升高形成热点.文中还研究了冲击波强度对炸药冲击响应的影响,发现随着冲击波强度的增加塑性应变和温升分布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塑性应变和温升的值都大幅增加.也就是说,冲击波强度越大,导致的热点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温遇水冷却后不同岩性岩石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物理特性和力学响应特征的变化规律,对高温遇水冷却后的花岗岩、大理岩及绿砂岩试件分别开展了单轴压缩和循环加卸载试验. 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超过400 °C后,三类岩石的体积增长率显著增加,400 °C可以作为三类岩石物理参数发生突变的阈值温度.总体上,三类热处理水冷却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花岗岩在200 °C温度处理后峰值强度比常温时有所增加.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滞回曲线接近于线性,上限应力较高且不可逆变形小;而绿砂岩和大理岩的上限应力低于花岗岩且变形较大.相同温度热冲击下滞回环宽度大小顺序为绿砂岩>大理岩>花岗岩.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三类高温遇水冷却岩样的塑性变形减小,弹性模量增大,试件强度较单轴压缩均有提高;随温度升高,破坏面裂纹更为发育,破裂岩屑更为细碎.   相似文献   

16.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高温后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2个强梁弱柱框架和2个强柱弱梁框架,预先对其中2个框架进行明火升温试验,然后对所有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各榀框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关系、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与高温和梁柱尺寸等因素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受火后混凝土框架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强梁弱柱型框架的承载力下降更为明显,且屈服位移增大,极限位移减小;受火后混凝土框架的塑性铰出现顺序改变为柱底—梁端—柱顶,柱端更容易出现塑性铰.常温下强柱弱梁型(破坏形态为梁端先出现塑性铰)框架在火灾后可能转化为"强梁弱柱"型破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温和骨料类型对钢筋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针对硅质和钙质两种不同骨料的RC边节点进行了高温后的低周反复载荷试验,分析了高温后硅质和钙质骨料RC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破坏形态、延性指标和耗能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钙质骨料混凝土边节点,硅质骨料的承载力退化较少,梁柱相对转角偏小,高温核心区剪切变形较小,证实硅质骨料混凝土边节点有更好的弹塑性性能、耗能能力及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固溶工艺处理后的00Cr25Ni7Mo3N双相不锈钢,在恒温的热拉伸试验机上进行超塑性测试,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超塑性扩散连接实验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固溶处理金相及连接试样界面孔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由于固溶处理温度不同,α相和γ相体积比(xα/xγ)不同.超塑性拉伸测试中,在同一变形条件下,随着初始xα/xγ的增大,延伸率和峰值应力相应增大.固溶温度为1350℃的试样,在960℃、1×10-3s-1条件下拉伸,延伸率达到1186%;超塑性扩散连接在1100℃温度下进行时,压力加载形式不同,扩散连接界面结合机理不同,但加载形式对试样的界面剪切强度影响不大.在连接过程中,界面孔洞闭合情况和滞留位置与晶界迁移的相对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固支梁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位荷载法分析了两端固支超静定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加载及变形过程,并给出了加载各阶段的弯矩和位移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受力变形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弹性阶段:固支端附近产生塑性变形阶段;固支端为塑性铰而固支端附近塑性区卸载阶段;固支端保持为塑性铰而梁中部部分区域产生塑性变形直至形成塑性流动阶段.  相似文献   

20.
Zr基非晶合金准静态压缩下的多重剪切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UTM和SEM研究了Zr-Ti-Ni-Cu块状非晶合金的准静态单轴压缩变形和断裂行为. 研究表明:该合金的室温压缩变形过程主要表现为弹性和塑性变形,塑性变形阶段没有加工硬化现象. 在准静态压缩条件下Zr基非晶合金表现出多重剪切效应,提高了塑性. 微观研究证明,剪切带的滑移分枝与相互交叉是非晶合金塑性提高的主要机制. 沿着剪切带发现了微空洞和微裂纹,剪切带的形成与自由体积的合并有关. 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脉纹状断口形貌,受力状态的不同脉状花纹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