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公共交通方式下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对建设环保、低碳的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将贵阳市星级酒店与居住小区视为客源地,选取平均可达时间和可达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GIS网络分析法,分析贵阳市星级酒店与居住小区到达旅游景点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探究轨道交通对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及机理。研究表明:1)无论是常规公共交通,还是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贵阳市星级酒店到达旅游景点的平均可达性都优于居住小区,轨道交通开通后,星级酒店和居住小区到旅游景点的整体平均可达性优化率分别达到了18. 25%和17. 34%; 2)轨道交通开通后,星级酒店和居住小区到旅游景点的可达性系数极差分别为1. 23和0. 87,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水平不均衡分布现象较突出,内部差异显著; 3)无论是常规公共交通,还是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星级酒店和居住小区到3A级旅游景点的平均可达性均最高; 4)轨道交通能有效提高贵阳市各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轨道交通开通后,星级酒店与居住小区到各旅游景点的平均可达性优化率最低均达到了7. 78%。  相似文献   

2.
以包头市文化教育功能空间分布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包头市区2016年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职教育、高等教育机构点为节点,基于交通网络数据,采用可达性方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5种类型文化教育服务功能进行空间特征制图,并分析当前文化教育服务功能状态下文化教育点与农村居民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文化教育点最近邻空间分布集聚程度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5种类型教育机构点可达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职教育高等教育.5种类型文化教育服务功能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面积大小由高等级的功能区向低等级的功能区逐渐递减,并由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城中心向周围呈现递减的趋势;结合各功能区所服务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关系可知,5种类型文化教育服务功能由强到弱排序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职教育高等教育.最后,根据文化教育功能空间分布特征,从新增教育点、道路网优化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倡导完整社区及生活圈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而现有研究针对老年人重点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公平性分析鲜见﹒基于此,以石家庄二环路以内区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确定老年人需求程度最高的3种设施,包括公园广场、菜市场和超市;分别计算居住小区到3种设施的最短距离,并依据最短距离计算3种设施的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计算各类设施可达性的基尼系数来体现公平性,即:先以平均房价代表小区居民平均收入,再进行平均收入和设施可达性的双变量集聚分析来确定矛盾突出区域﹒结果表明:菜市场和超市可达性较好,但菜市场可达性的公平性相对最差,超市可达性的公平性相对较好;公园广场可达性较差,但可达性的公平性相对较好;低收入低可达性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西部和北部地区﹒最后,提出了有利于提高设施可达性及其公平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讨公共交通方式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评价贵阳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研究结果表明:1)步行与常规公交可达性均由城区核心位置呈不规则环状向外围逐渐变差;2)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较好,87.43%的居住小区与82.63%的城市居民覆盖在30 min范围内;3)常规公交平均可达性较好且差异较大;4)步行与常规公交均可达区域分布于城区中心位置,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多样化,综合可达性好;步行与常规公交均难可达区域分布于城区边缘区域,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单一,综合可达性差。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贵阳市公共交通与公园绿地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市为例, 研究公租房周边公共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首先, 采用核密度分析2012—2017年深圳公租房的空间布局特征, 发现总体上呈现“南山前海–深圳北周边”双核集聚的特征; 然后, 基于ArcGIS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 将深圳各区公租房公共设施的综合可达性分为3个梯队。最后, 指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设方式和设施数量均会影响公租房公共设施的可达性, 使用混合OLS和固定效应模型, 发现在3种主要建设方式中, 城市更新配建方式对提高公租房的公共设施可达性影响显著, 集中新建和地铁上盖建设方式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为案例地,选择23个游憩空间作为分析对象,从本地居民视角切入,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兼顾周边设施,运用Python编程语言和ArcGIS软件,评价了上海市游憩空间可达性发展水平.各个游憩空间30 min以内可达区域占比为5.79%~7.12%,240 min以内可达区域面积占比为46.37%~56.95%.各个游憩空间可达性空间形态可以概括为圈层-树枝状、不对称圈层-树枝状、椭圆-轴向和多中心圈层4种结构类型.研究区范围内游憩者到达23个游憩空间的平均时间为127.05 min,有50%以上区域可在4 h内到达任一游憩空间.陆家嘴周边的游憩设施步行指数最高,外围地区的游憩空间周边尚未形成集聚的游憩设施,步行指数较低.兼顾周边设施的综合可达性差异明显,高分值游憩空间聚集于城市中心地区,低分值游憩空间分布于步行指数较低的外围地区.兼顾周边设施的城市游憩空间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深化了对游憩空间布局均衡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基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综合交通路网络,利用GIS空间分析中成本距离算法,选取平均旅行时间和可达性系数指标,对示范区五星级农家乐空间可达性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农家乐空间布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圈层结构。依据缓冲区范围内的农家乐个数,将其空间布局归纳为"交通依赖型"、"景区辐射型"、"都市边缘型"3类;示范区内的农家乐平均旅行时间都在3h以内,平均用时1.794h,综合交通网络较发达。但可达性系数极差达到0.964,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突出,内部差异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表现为以农家乐为核心的距离衰减规律且交通网络指向性特征明显。农家乐空间分布和交通路网结构是影响可达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空间分析法与时间成本分析法,以福建省闽侯县329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分析 闽侯县自然村的空间格局,计算各自然村到所属乡镇(街道)政府驻地的交通可达性,并对其交通 可达性的特征与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闽侯县自然村空间格局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 中的分布特点,县域南部自然村集聚程度高于北部,除局部高密度区外,自南向北核密度逐渐降 低;(2)闽侯县自然村交通可达性总体较好,可达时间为5~104 min,约95%的自然村分布在离所 属乡镇(街道)政府驻地60 min的车程之内;闽侯县自然村到县城所在地甘蔗街道的可达性差异巨 大,仅有44%的自然村分布在60 min的车程内;(3)影响自然村分布的因素有空间格局、地形、河 流、交通和城镇化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居民旅游出行模式与旅游空间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推动“交通模式—旅游结构”的互动发展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研究青海省106个A级景点和43个自驾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交通可达性,分析县域等时圈内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协调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协调性区域,进而采用空间关联方法来分析青海省旅游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以西宁市为核心集聚分布,景点和营地分布空间格局演变的方向逐渐向南部和西部发展,沿交通网高核密度区形成旅游廊道,全省A级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47 h,自驾车营地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35 h;②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耦合协调性与可达性程度呈现区域一致性,中低可达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较低;③自驾车营地和A级景点可达性呈较强空间集聚格局,冷热点区以西宁市区为兔形之首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由核心热点区逐渐过度到外围冷点区,推进自驾车营地建设向南部和西部通道扩散.为了增强全域自驾旅游可达性,提升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协调程度,应注重中低可达性区域自驾车营地分期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市、县及乡镇三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及地形条件因素,基于包含乡村道的交通网络数据集,应用成本距离分析方法计算各级行政区可达性,揭示不同尺度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可达性总体格局大致相同.内部时间圈以中低可达性为主,外部时间圈以中高可达性为主.可达性值由内向外逐渐递减,呈现较明显的圈层分布,且时段越长,圈层分布越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核心增长极——中原城市群以及纵向京港澳高速和横向连霍高速交通轴线沿线地区.低值区环绕在河南省周边区域,尤其以西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分布最为集中.②分析单元越小,时段越短,内部可达性的空间异质性越明显.高可达值集聚的中原城市群内部既有中可达值区,亦存在低可达值区.乡级0.5、1.0h时段呈现更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主要围绕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宁洛高速、沪陕高速、大广高速以及济广高速等主要交通轴线沿线高度集聚.③分析单元越小,时段越长,空间自相关程度愈发显著,可达性在空间上集聚越明显.HH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以及京港澳高速和连霍高速交通轴线沿线地区.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人口老龄化的乡镇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区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化特征,可为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人口、经济和社会差异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2000年、2010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变异系数法和空间冷热点分析对贵阳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贵阳人口老龄化在空间上呈现中心高、近郊次之和远郊低的特点,2010年则呈现中心高、远郊次之和近郊低状态;2000—2010年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动呈由内到外的城市圈层递增态势。2) 2000—2010年贵阳市乡镇老龄化在全局空间上集聚效应放缓,而局部空间自相关以正向空间彼此连接。3) 2000—2010年贵阳市各乡镇人口老龄化变异系数大体呈现由近郊区龚家寨街道向外先递减再增加规律。4)2000—2010年贵阳市老龄化冷热点空间呈现显著的转移与扩散态势。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设施是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以2018年高德地图文化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北京各行政区空间分布的数量差异,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北京文化设施的总体空间分布形态,最后结合热点分析(Getis-Ord G~*_i)统计指数法进一步探究北京中心城区文化设施及各类型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以下结论:中心城区文化设施数量分布较多,周边城区分布较少;北京文化设施的核密度值随着与中心城区距离的增加呈现圈层式衰减;不同类型文化设施在中心城区的集聚特征不同。在城市化发展的作用下,当前北京城市文化设施集聚范围随着城市交通干线进一步向外围扩张,而不同类型文化设施集聚特征的偏向性更加明显,但是中心城区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的南北城差异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各类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在城市的主城区,是分析城市中心体系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是从高德地图中提取出来的,研究基于POI数据对于城市中心体系识别与特征分析。首先,通过网络爬取高德地图POI的坐标信息并进行坐标转换导入GIS平台;再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生成南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密度分布图;最后,依托南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密度分布图,分析南宁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推导出南宁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根据POI数据识别分析南宁市中心体系整体呈现单中心集聚发展,城市副中心与郊区中心发展力度欠佳,还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将结果与《南宁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进行对比,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省已评的1277家四、五星级农家乐为样本,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1980-2015年间安徽省农家乐的空间集聚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农家乐出现了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演化经历了散点模式—多点模式—点轴模式—网络模式四个不同阶段的区域空间集聚演变过程,呈现出由单一散点布局向集群化、网络化布局的发展路径,并最终形成"五圈三带"的总体空间格局.从城市依托、旅游资源依赖、交通推动、政策扶持和市场驱动五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安徽省农家乐空间集聚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金峰 《河南科学》2019,37(12):2041-2048
运用熵权法对中原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剖析了物流业发展空间演变特征,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了城市物流联系强度,并进行了城市聚类及物流空间网络结构分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由"中心-外围"向"南北中高,东西部低"空间格局转变,呈现一定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整体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集聚态势不显著,城市物流集聚水平差异变动较大.中原城市群城市物流网络呈现明显的功能性层级特征,整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物流联系总量差距较大,空间联系不平衡,由"十"字形向"H"形空间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老龄化系数(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征老龄化的情况,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法,研究江苏省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在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苏省县域老龄化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即老龄化系数相似的地区呈集聚分布,2000年-2010年空间集聚性有所减弱,空间异质性增强,但是集聚的空间格局并没发生太大的改变;冷热点发生了一定的迁移,2010年在苏南地区出现了冷点区域分支,这与经济热点的迁移有关;集聚格局由"南高北低"向"中间高两边低"转变;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人口社会基本发展因素以及出生率与老龄化呈现负相关,死亡率、受教育程度以及医疗卫生水平对老龄化起正向的积极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老龄化的影响在两次人口普查中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探究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及空间类型,可指导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老年友好城市相关政策制定。基于第5、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以重庆市为研究范围,以乡镇街道为最小空间尺度,以10a为时间尺度,构建由老年人口数量、比例和密度组成的综合老龄化指数,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市老龄化集聚性及集聚位置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空间类型划分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重庆市老龄化程度加剧,并由主城区向郊区扩张,老龄化集聚效应减弱,分布格局由"中心—边缘"向"圈层结构"转变;2)都市经济发达圈以自然老化和集聚稀释为主,虽有大量年轻人涌入,但老化型乡镇街道数量仍多于年轻化型;3)渝西经济走廊呈现以年轻人大量流失为主的残留老化型,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以自然老化型为主,重庆市老龄化整体呈现一种主城区和边缘地区低于近郊地区的夹层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状态具有时空性,自身又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城市交通状态空间自相关特性,对交通管制、居民出行行为以及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出租车GPS空间数据库,划分交通小区并计算各交通小区平均行程速度和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对贵阳市中心城区交通状态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时空Moran’s I指数形成良好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性,且随时间的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呈波动式变化,工作日与休息日分时段时空Moran’s I指数变化态势明显,交通状态表现为时空集聚性强;2)局部时空Moran’s I指数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模式在空间上维持良好的稳定机制,高高聚集呈现城市外围区域指向性特征,低低聚集呈现城市核心区指向性特征;3)工作日与休息日早晚高峰时段各种类型区分布格局保持高度共轭协同,仅有小部分区域出现异质情况;4)时空Moran’s I指数时空聚集区域在空间上表现出由弱聚集向强聚集,再向弱聚集状态转变。在高峰时段表现为强聚集趋势,在非高峰时段聚集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作为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规划与布局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具有决定性影响.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系统地对大连市建成区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缺医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给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大连市建成区可达时间分布形式总体呈现由中心城区逐渐向外围地区递减的趋势,可达性值变化趋势是以中心城区可达性高值区沿主要交通线逐渐衰减;大连市建成区内各社区可达性平均值为2.16,其中,可达性最好的社区为学子社区,最差的社区为华鑫社区.人口密度、道路密度与医疗设施数量是造成可达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2)根据LISA空间聚类模型所得结果,高水平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不均衡地区与周边地区医疗资源分布差异显著,而低水平地区中营城子街道得分最高,应最先改善医疗资源在该地区内的分配.(3)通过GIS空间分析手段所得结果表明,大连市现有医疗资源分配基本均衡,应适当整合由中山公园、北京街、人民广场、白云和白山路街道所围成的地区内过于集中的医疗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综合分析各街道人口、道路与土地使用情况后,认为凌水、营城子街道应各增加1处医院,红旗街道内应增加3处医院.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量高质量旅游资源点位数据,利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可达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14类共计1 538处高质量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格局,揭示该区域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属"凝聚型"分布类型,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形成"f型"核密度分布结构,且核密度聚集区呈现出由行政驻地中心城区向外围城郊地区扩散的多中心等级圈层体系特征;旅游资源布局与交通线路关系密切,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整体可达性较好,85.7%的旅游资源均在1h可达性范围内;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均在3h城市圈以内,成为交通网络密集且旅游资源点分布呈现聚合性的区位;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布局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分别成为其内在动力与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