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伽色尼王朝是突厥人于962年以阿富汗东南地区为中心建立的政权,伽色尼王朝历时225年(962—1186年)。鼎盛时期,伽色尼王朝的版图东起东北印度,西至波斯西北部,北抵花剌子模,南迄锡斯坦。伽色尼王朝对印度发起过多次远征,并确立了对北印度的统治。伽色尼突厥人的远征严重破坏了印度北部的社会生产力,使北印度人民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尽管如此,伽色尼王朝的远征和统治打破了北印度闭塞的状况,将北印度纳入了伊斯兰世界。  相似文献   

2.
伽色尼王朝是中亚突厥人在阿富汗地区建立的一个突厥政权。它创建于962年,终于1186年,历时224年。在马赫默德统治时期(999-1030年),王朝处于极盛,其疆域北至河中地区,南到锡斯坦,东达卡拉吉,西抵里海南岸。伽色尼王朝的创建者阿尔普特勤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塞尔柱人是雇佣军出身而攫取最高权力的典型。这批突厥人在公元10世纪从北方南下进入穆斯林地区,接受伊斯兰教,受编为萨曼王朝边防军,又称臣于伽色尼王朝,势力增长,参与中亚战争纷争,遂反叛伽色尼,很快拥有伊朗大部分地区,到公元1055年径直进入阿拉伯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首领“苏丹”称号,自此,虽然哈里发名义上仍然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领,但实际上阿拉伯帝国已落入塞尔柱突厥人手中,史称塞尔柱帝国。此后塞尔柱帝国继续四面出击,并于1071年大败拜占庭军队,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尽属突厥人所有,在这里建立了罗姆苏丹国,曾顽强抵御十字军入侵,后败于蒙古入侵。  相似文献   

4.
中亚库布拉维教团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亚库布拉维教团是伊斯兰教苏菲派中的一支宗教团体,它不仅在12世纪后期至13世纪初的中亚政治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而且对伊朗什叶派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库布拉维教团的形成和教义以及在政治、宗教上的影响等方面作一初步论述。一 12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存在五个王朝即塞尔柱克王朝、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花刺子模王朝和西辽王朝。各王朝为了争夺中亚地区的统治权,掠夺土地和财富,彼此不  相似文献   

5.
塞尔柱克人是一支属突厥族的游牧部落。10世纪初期游牧于锡尔河以北草原。10世纪中期开始向河中地区迁移。约莫一个世纪以后,在里海东南的呼罗珊地区夺得地盘,站稳脚跟,并开始对外扩张,短时间内建立起庞大的塞尔柱克帝国,统治了西亚、中亚、小亚细亚广大地区。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甚至时欧洲的历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这里不揣粗陋,试图追踪塞尔柱克人迁徙的足迹,考察他们的活动,描述他们崛起的经过,并揭示他们兴起的历史条件。为叙述方便,凡有争论的问题,均在注释中阐述。塞尔柱克人从有史记载的10世纪起到1040年打败伽色尼王朝苏丹,建立帝国止,其间经历了近百年。塞尔柱克人从一  相似文献   

6.
纵观物理学史可以看出,有许多重要的物理发现往往是在偶然情况下获得的。关于电流,我们知道是意大利波罗那大学解剖学教授伽伐尼(Galvani,1737—1798)在1780年的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的。当时,伽伐尼和他的两名助手正在作青蛙解剖实验,他将解剖好的一只青蛙随手放在桌上,一名助手不慎将解剖刀的刀尖触到蛙腿的神经上,顿时青蛙的四条腿猛烈地发生痉挛,此刻,放在一旁的起电机跳起了大火花。伽伐尼立即注意到并抓住了这一意外偶然发生的现象,深入作了研究,从而发现了电流。对此,意大  相似文献   

7.
宋代厢军对维系宋王朝的稳定与安全起着重大作用:一方面,它着力吸纳了大量的社会不稳定群体,通过军队阶级之法,使这些人能够上下相维,难以生乱,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它通过履行其所固有的对内、对外军事职能,直接为国家安全出力效命。  相似文献   

8.
精确计算电磁炮发射轨道的受力变形,将发射轨道模拟为移动载荷作用下弹性基础上的简支梁,并应用欧拉梁理论建立了力学模型,利用伽辽金法和Sturn-Liouville展开,推导出了电磁炮发射轨道受正弦函数磁压力下控制方程的解析解.与通常用拉格朗日方程法计算轨道受力变形的方法相比,利用伽辽金法求解不需要计算梁的动能、应变能和耗散能.用Matlab软件做算例分析得到:梁的变形受阻尼系数、移动载荷的出口速度、弹性系数等因素影响显著,受轨道质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7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各宗教之间尽管存在着冲突,然大体上能够和平相处。8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一部分居民改宗了伊斯兰教;然而,终倭玛亚王朝一代,伊斯兰教并未在中亚取得胜利。阿拉伯人的征服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中亚,直到倭玛亚王朝统治末期,阿拉伯文化并未在中亚产生重要影响。在共同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过程中,突厥文化开始与中亚本地文化融合,开启了中亚早期的突厥化。  相似文献   

10.
《贝希斯墩铭文》是波斯帝国阿黑明尼得王朝时期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珍贵信息,从中可以发掘出国王大流士一世的王权理念:尊正统,尚才德;共天下,大一统;借神威,同神权。由此可以勾勒大流士治国艺术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辛亥时期,革命党人对湖北新军卓有成效的革命化改造,为武昌首义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湖北新军革命化改造的成效与蒋翊武的卓越领导是分不开的。作为湖北新军革命化改造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蒋翊武在组织愿景、核心制度、舆论阵地、发展战略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湖北新军"自下而上"的革命化改造模式。早期革命斗争经验的全面积累和后期对湖北革命形势的准确把握,是蒋翊武为新军革命化改造作出杰出贡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廖燕在三藩之乱时有过一次短暂的从军,时间是在康熙十五年(1676)。据考证廖燕那次从军参加的是反清的军队,从军的目的是为了希望能驱逐异族的统治。过去一直认为廖燕从军参加的是清军。其从军所寓的横浦宝界寺,位于今江西省大余县城內,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位于广东省境内。横浦是对江西大余等县一带的称呼。  相似文献   

13.
屯田制是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由秦时更戍制、汉初的募民实边和北方的假田制演化、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制度。居延汉简中反映出其时是军屯、民屯共存,军官、田官共管的管理形态。这种形态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民众。  相似文献   

14.
咸丰(1851—1861年)至光绪(1875—1908年)初年,河南承担的军饷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承担的是清军"围剿"太平军、捻军的军饷,后一阶段则是左宗棠西征和西北、东北的军饷,其总量远远超过了河南经济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明洪武三年至弘治五年计120多年间,实行"开中法"以解决边远地区军粮问题。明初,大批军队进入贵州,造成军粮不继。贵州建省后,明廷又调集大军入黔镇压各族人民起义。因此,明廷长期在贵州实行"开中法"。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勾画着革命军人与党、与老百姓、与军队集体及官兵相互之间关系等方面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蕴含着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最崇高的核心价值追求。弘扬井冈山精神对当代革命军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央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呼唤军队要制定新的干部制度政策。军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注重发扬军事、政治、经济民主,但在新形势下,军队必须以强军目标为指引,正视坚持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存在的问题,从两者关系、完善制度、文化熏陶、实践检验等方面来加强和推进军队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清廷在胶东地区进行海防建设,最终形成海防陆地绿营兵与绿营水师共同负责海防事宜,以军港、海湾、岛屿等塞为依托的水陆相维的海防体系,这一海防体系在抵御海上入侵、维护海疆安全方面发挥了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和太平军的关系中,冯子材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他因报复刘八的掳掠勒赎而投入清军,在开始的十年中战功并不彰显,以致提拔较慢。在督办镇江军务的五年中,对太平军基本是采取守势。因此,无论是说他凶恶地镇压太平军或是同情太平军,都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