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试图指出的是怪诞是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方式,长期运用于人们的艺术创作中。进入二十世纪更多的和荒诞派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荒诞派戏剧、绘画、雕塑等的主要艺术表现方式而和“怪诞”并生并存。其实“荒诞”才是审美范畴,而“怪诞”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因为和美、和艺术紧密联系而具有了特定的审美意蕴却没有形成独立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2.
在超现实主义阵营的艺术家中,达利创造了一种荒诞、怪异的画风,他将自己的主观妄想输入到他表现的客观物象之中,或将自己怪诞的主观臆想代替客观物象;发掘荒诞意识深处的意义,把自己的创作过程称之为"偏执狂的批判方式",并且善于和敢于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3.
加缪的《局外人》显示了对荒诞的彻悟,以一种冷漠,沉默,无所谓的方式,凭着心灵的绝对真实与荒诞社会作对抗,是对荒诞社会彻底的否定和强烈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怪诞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它的构成因素同时包含了恐怖恶心与滑稽可笑,它的构成原则是反常,带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又恐惧又好笑的混融感觉。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里,许多故事都具有怪诞之美。这种怪诞之美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追求一种异乎寻常的怪诞美,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孟郊诗歌的怪诞美是和传统的中和美相颉颃的,也与同一流派中的其他诗人的诗风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孟郊诗歌的审美形式、意象和意境上来分析其怪诞美,并从中唐诗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诗人自己的审美趣味来分析孟郊诗歌的怪诞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媛 《安徽科技》2010,(9):52-53
近年来,怪诞风格的角色设计较多地出现在西方数字媒体设计中,特别是3D数字动画、电影中出现了大量荒诞怪异的角色形象。相比之下,中国的数字角色开发风格还是以追求传统意义上的视觉美为主,对“美”和“丑”的审美标准有着明显的界定。本文通过对“怪诞”的相关理论性调查和对国内外数字角色设计中怪诞风格的分析归纳.深入探讨了怪诞风格运用在中国MMORPG角色设计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认为,怪诞艺术的总体特征是,通过迷狂的想象将形象弄得歪曲、反常,以求感性形象尽量接近抽象的理念。怪诞艺术有两种主要表现形态:形象的漫无边际性和人格化。黑格尔对怪诞的描述是基本准确的,但他以理性主义的眼光来贬斥怪诞,又是非常褊狭的。怪诞在古今东西方艺术中都有表现,人类对怪诞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大胆创造,既体现了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巨大好奇心和求新求异的美好理想,也体现了人类勇于超越和乐于创造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对我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契诃夫的《樱桃园》对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的影响主要在淡化戏剧冲突的表现手法和非传统喜剧精神方面.在戏剧创作上,夏衍与契诃夫具有共同的现实主义审美倾向,却缺少了契诃夫式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爱与欣赏。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后者本质上更近似于一种生活消费品。真正的艺术的消费对象是审美幻象本身,对于审美幻象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旅游审美差异对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 --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为例,剖析了旅游专业人员与普通公众在旅游资源的审美上存在的四个方面差异,主要表现在:普通公众在审美方法上的单一、片面,自然景观审美上偏好奇特造型地貌,对文物古迹缺乏审美兴趣,以及具有休闲娱乐的审美倾向,这些审美偏好和倾向的存在对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中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加深理解、价值判断、外出参观这五方面的运用,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魅力,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才能最终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接受美学视角解释异常翻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接受美学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但由于期望视野的不同,不同的译者对源作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因而有些文本存在着一些异常翻译现象。接受美学很好地解释了某些异常翻译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群芳竞艳的古代诗歌百花园中有一朵小小的奇葩,这就是谐趣诗.它虽然流传的数量不多,但却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它不仅能充分体现中国语言文字的灵活精巧,同时也能充分体现诗人们的心灵妙运,因此,一直为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所喜爱.  相似文献   

15.
康德把审美判断的特征从“质”的契机上界定为“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其用意在于借助审美来抵制人的思想行为受“欲望”所支配,从而使人具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表明审美乃是“作为一个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但这一思想从王国维把“美学”介绍到我国的那一天开始,就遭到我国美学界的曲解和误解,以致对“需要”与“欲望”不加区分、把“需要”也当作“欲望”来加以否定,从而造成我国现代美学研究领域的所谓“人生艺术化”而实际上却是与现实人生分离的一种高蹈的理论。由此,在区分“需要”与“欲望”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看到美与“作为一个人的人”的生存活动的不可分离性,即美是人的生存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语言艺术中最美的艺术.<三国演义>从开首到卷终,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有的是对全书的引领或总结,有的是对人物的或赞扬惋惜,或肯定哀叹,或亦褒亦贬,或否定揶揄.作者把如此之多的诗歌融入散文之中,锦上添花,熠熠生辉,照亮了全书.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给读者带来深刻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由光线传媒出品,徐峥、王宝强、黄渤等主演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已经达到了近13亿的票房,成为华语片票房冠军.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和审美发展下,这种新的混搭审美风格的呈现,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从前卫艺术看新世纪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怪陆离的前卫艺术不论艺术界还是学术界怎样评说,但是它依然给我们新世纪的美育以如下启迪:弘扬创新精神,磨砺理性思维,养成开放意识,坚守自由节操,从而向我们生命承受限度逼进、应有的深度掘进、涉猎的广度推进和理想的精度递进,以此使我们的个体生命获得一次全新意义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在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强化文本阅读与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直觉感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水平,对培养学生们文学创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有利于为时代培养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人才,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