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进行废水除磷的研究,该文采用共聚法制备除污染型聚硅酸铁(PSF)混凝剂,研究PSF的水解规律,并应用透射电镜(TEM)、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及烧杯搅拌实验,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微观性质(微观形态及粒径分布)及其除磷效能,初步探讨PSF的除磷机理。结果发现,PSF除磷机理主要是配位吸附作用,Fe3 与PO43-的沉淀反应只占少部分。PSF除磷最佳金属与磷的摩尔比为0.6~1.2,而在该范围内PSF除磷效率比PFA高出30%多。PSF的除磷最佳pH为7~12,而PFA仅为11~12。混凝剂除磷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微观性质,而PSF独特的微观特征正是其具有优异除磷效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除污染型聚硅酸铁混凝剂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废水除磷的研究,该文采用共聚法制备除污染型聚硅酸铁(PSF)混凝剂,研究PSF的水解规律,并应用透射电镜(TEM)、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及烧杯搅拌实验,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微观性质(微观形态及粒径分布)及其除磷效能,初步探讨PSF的除磷机理。结果发现:PSF除磷机理主要是配位吸附作用,Fe3 与PO43-的沉淀反应只占少部分。PSF除磷最佳金属与磷的摩尔比为0.6~1.2,而在该范围内PSF除磷效率比PFA高出30%多。PSF除磷的最佳pH为7~12,而PFA仅为11~12。混凝剂除磷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微观性质,而PSF独特的微观特征正是其具有优异除磷效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对污水生物法脱氮除磷机理进行简要分析,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评述了近年来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复合铁铝吸附剂的制备及对水中痕量磷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复合铁铝吸附剂,研究了磷浓度、pH值、温度及共存离子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复合铁铝吸附剂除磷效果显著,吸附容量随溶液磷浓度升高而升高,同等条件下,吸附容量是活性氧化铝的3.5倍;对磷的吸附作用以化学吸附为主,磷在吸附剂表面同时存在着非特性吸附和强的特性吸附;CO32-对除磷效果产生较强干扰,CO32-与PO43-在吸附剂颗粒表面存在着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5.
污水生物除磷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除磷微生物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生物除磷机理,介绍生物除磷技术.  相似文献   

6.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物废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介绍了几种典型脱氮除磷工艺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生物废水除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展望了生物废水除磷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生物除磷机理的研究刘谨,高廷耀围绕生物除磷的生化机理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对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有指导作用的因素,其中包括COD与污泥含磷量的比值对除磷的作用,NOt的影响情况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实用意义.生物除磷机理的研究@刘谨,高廷耀...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复合除磷吸附剂——镧铁活性炭纤维(LaFe-activated carbon fiber, LaFe-ACF), 讨论了铁镧摩尔比、金属离子总浓度单因素对制备材料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制备LaFe-ACF 的最佳铁镧摩尔比为3∶7,最佳金属离子溶液浓度为0.15 mol/L. 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考察了LaFe-ACF的吸附除磷性能. LaFe-ACF 的静态吸附结果表明, 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很好地描述吸附过程, 说明LaFe-ACF除磷是单分子层吸附过程, 且其最大吸附量计算值为29.44 mg/g.  相似文献   

9.
污水除磷技术研究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晓娟  肖举强 《甘肃科技》2004,20(3):102-103
本文阐述了污水除磷的最新研究动态 ,重点介绍了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吸附法除磷机理和研究现状 ,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探讨了今后生活污水除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废水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控制因素为磷,文章介绍了近些年来废水除磷的方法、机理及优缺点,并进一步介绍了废水除磷的现状、发展与动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抗氧化性较好的大孔吸附树脂和大孔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生产高纯过氧化氢的方法。通过实验选择了D9904作为脱除有机物的树脂,在8BV/h的流速下,总有机碳(TOC)净化度为88.7%。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仪(ICP)分析离子含量的变化,考察了大孔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净化效果。在8BV/h的流速下,ICP检出物总净化率达98.5%,总P去除率大于99.9%,可满足电子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SBR侧流除磷工艺低成本化学除磷及磷回收潜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反应器,SBR)侧流除磷工艺为基础,以厌氧释磷液的富磷污水侧流化学除磷过程为研究对象,围绕磷资源回收,探索低成本化学除磷方法.结果表明,富磷污水化学除磷过程可以缓解碳酸盐对除磷药剂的竞争.当侧流化学除磷池以ρ(P)=3~5 mg/L作为出水磷质量浓度控制目标时,单位药剂(CaO/mg)除磷量为0.6~0.2 mg;除磷药剂的用量为城市污水直接化学除磷系统的7.7%~8.4%;处理单位体积(1 m3)ρ(P)=50 mg/L的富磷污水时,可以得到0.27 kg含磷率为17%的化学污泥.SBR侧流除磷工艺可以回收污水中65%的磷,当提高SBR运行周期n和充水比λ时,磷的回收率有望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SBR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对SBR在控制参数、检测方法、基质的影响、工艺的改进、硝酸盐的影响、共同脱氮除磷,以及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望了SBR除磷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种适合当前国情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是水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自70年代起,氮、磷污染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不具备氮、磷脱除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氮、磷的控制势必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简要介绍在实验室研究和万吨级的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高浓度活性污泥连续进水间歇曝气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该工艺可在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使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在保持较高的BOD5,COD去除率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基质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粉煤灰+石灰石混合基质床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并与石灰石单一基质床相比较,结果表明,粉煤灰是一种磷吸附能力很强的基质,在人工湿地中填充粉煤灰和石灰石组成的混合基质可以明显提高磷去除效率,而且粉煤灰还可以作为碱源供应碱而有利于氮的去除;磷素在人工湿地中的主要去除机理是基质吸附,因此加大基质填充深度增加基质填充量可以明显提高磷的去除;而氨氮的主要去除机理为硝化/反硝化反应,湿地内部溶解氧是限制其去除的关键因素,因此增加基质填充高度虽然能增强反硝化作用,但不能增加复氧而强化硝化作用,故对氨氮的去除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市某黑臭河道为处理对象,通过模拟天然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分布,构建逐级下沉式梯级浮床系统(Staged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SFTWs),分析温度、植物种类、pH值和溶解氧(DO)等因素对浮床系统的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系统的除磷率受温度变化较为明显,一定温度范围内两者呈正...  相似文献   

17.
以水生植物-梭鱼草作为湿地植物,新型填料蜂巢石作为湿地填料,构建了同时具有美化景观与净化黑臭水体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并将其成功应用于黑臭水体除磷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TP去除率为58.13%~83.25%,且TP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相一致.TP的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在运行时间小于2个月...  相似文献   

18.
A_2N-SBR双污泥反硝化生物除磷系统效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生活污水和A2N-SBR工艺对反硝化除磷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进水COD浓度为325mg/L,磷浓度为9.1mg/L,氨氮浓度为65mg/L的条件下,出水氨氮浓度和磷浓度分别为3.3mg/L和0.17mg/L,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和98%.进水C/N比对A2N-SBR反硝化除磷体系的除磷和脱氮效率都有重要影响,在进水C/N比为5时获得了最佳的脱氮和除磷效率;当C/N比小于5时,氮和磷的去除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当C/N比大于5时,氮的去除率未受到影响,而磷的去除率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