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华人移民作为美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随着华人素质的整体提高及中国实力的增强,华人在知识领域和政治领域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华人已成为美国重要的社会力量,为当代美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明珠 《科技信息》2011,(18):I0146-I0146
该论文旨在分析美国华人移民聚居于唐人街后华裔移民男性自我矛盾的精神状况以及他们的艰难的身份认同。该论文立足于对华人移民史和美国对华人移民的政策演变。总结出了华人移民、华裔移民男性产生自我矛盾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挖掘美国华裔移民男性所面临的艰难困境,他们的自我矛盾,沉默暗哑,逆来顺受,以及他们男性特质的缺失与丧失。该论文着重于分析《吃碗茶》的文本,探析《吃碗茶》的两代男主人公自我矛盾的形象的形成过程,形成的原因。即中西的文化冲突,移民政策的演变,种族的歧视,女性化的社会分工,单身汉社会的束缚,传统父权制的压迫。并且该论文继续探析在《吃碗茶》中矛盾的移民华裔男性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是由王华基和李刚这一父辈所展现的自我矛盾的“父权制”。另一方面是移民二代王宾来所展现的被“阉割”的自我矛盾的,沉默按压,逆来顺受的男性移民形象,他们面临的一系列的尴尬与痛苦以及他们最终自我矛盾的化解。《吃碗茶》的结局暗示了自我矛盾的美国华裔移民男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社会生活领域。独立的市民社会是法治形成的必要社会条件。市场经济作为市民社会的经济形式促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发展,并孕育社会普遍的法治理念。市民社会权利以各种形式制约国家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社会条件。中国在探求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富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做出正确的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商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商是美国华人移民中的特殊群体,在美国华人社会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它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和对华移民政策的变化而发生重大的历史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特征。它不仅为美国早期华埠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主导着当今华人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大量来自各国的移民进入。德国的移民群体并没有迅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而是较长期地相对聚居,保持着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习俗,从而使得本民族意识形态的一些基本要素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19世纪中叶德国移民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对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国种族歧视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种族成份复杂的移民国家。自殖民地建立至今,种族歧视问题的形成更多地掺杂着历史、化和政治等诸多因素。对白人种族优越论及美国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天赋使命感和种族歧视的实质逐一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尹国梁 《科技信息》2009,(36):I0062-I0063,I0066
本文从美国华人移民的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生活方式几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在一个多世纪的变迁,并且就二战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华人移民作了全面的比较,探讨了华裔美国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治理念的型塑、体系的建构及其在社会中的传播,其首要的前提与基础是现代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从发生学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法治是在近代以来市民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萌芽和发展起来的;从事实判断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法治的整个理论体系是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逻辑互动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从价值判断的视角来审视,现代市民社会的积极成长使现代法治真正实现了对传统人治或礼治的超越,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法治角度对三峡移民法制本身和移民法制人文环境(不依法移民现象及移民思想动态反映)进行法治分析,从而针对农村移民法制建设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必须切实贯彻依法移民思想,依法规范移民,建构现行移民法制体系和大力营造良好的移民法制人文环境,以确保整个移民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治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文章从现代法治的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指出和谐社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而依法治国则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不仅是法治的生长根基,也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法治的中国特色,应在于它不仅要保障一般意义上的秩序、自由、效益和正义,更要成为和谐正义.当下中国法治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法治"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向度,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实践,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成为一个充满和谐精神的伦理实体.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实现了由昔日他国殖民地到今天雄霸世界的超级大国角色的转变。究其原因,移民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研究移民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揭示美国长期保持经济竞争力的秘诀,希望能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所启示,毕竟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了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方针,为实践中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指明了科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也是维系社会协调与和谐发展的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和谐社会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则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在建设民主政治,维护公平正义的历程中检察机关充分高效地行使其检察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从检察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定位和检察权的内容来看,将我国的检察权界定为复合性的专门法律监督权最符合其实然意义上的理论定位、最能因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检察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创造和谐的社会法治环境、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推进司法文明等一系列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兴建三峡工程,开展库区百万大移民,建设和谐库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构建和谐库区社会过程中,法治建设作为其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尤为重大。构建三峡库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结合库区法治实践,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库区法治。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而社会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基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公众对法律信仰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法律信仰的宗教土壤与法治的真正价值没有得以弘扬所致。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培育法律信仰的土壤,夯实法律信仰的根基,培养公众信仰法律的情感和信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前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产品经济转为商品经济,由专制(人治)社会转到法制(法治)社会。在法制文明推进过程中,我国社会存在着冲突种种:传统道德与法治观念;人治思想与法治观念;人情与法律规范;商业道德与农业道德等。在这些冲突中,政府应用舆论工具大力倡导法制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