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连云港海域两种主要类别浒苔为研究对象,考察氮、磷营养盐的添加对浒苔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能够明显提高浒苔叶绿素a含量,效果优于磷的添加。缘管浒苔较浒苔属浒苔对营养盐的利用效率更好,叶绿素a含量提升更高。两种氮源利用实验显示,浒苔对NH_4~+的吸收速率高于对NO_3~-的吸收,NH_4~+对浒苔叶绿素a的累积作用更加明显,NH_4~+与NO_3~-等比例存在时,NH_4~+与NO_3~-存在一定竞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降水中氮营养盐质量浓度及其沉降通量变化特征的研究,研究了大气湿沉降中氮营养盐对大亚湾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H4+-N、NO3--N/NO2--N和TN降雨量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74、0.536和1.23mg/L,氮质量浓度在8月份出现了明显的峰值;湿沉降通量分别为58.93、78.13和158.75kg/( km2.月),其中无机氮占总氮含量的86.34%,大亚湾大气湿沉降中氮营养盐主要以NO3--N/NO2--N的形式存在.与2009年的观测结果相比较,2012年大气中氮的沉降通量增加了约1倍.通过大气湿沉降输入的氮营养盐在大亚湾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在研究水体富营养盐问题时应考虑降水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净化滤柱降低微污染水源水中的CODMn并去除NH4+-N、Mn2+,考察净化启动过程中以及沿程的CODMn、ρ(NH4+-N)、ρ(Mn2+)变化.结果表明,在71 d时,出水中的CODMn、ρ(NH4+-N)、ρ(Mn2+)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并且CODMn最先达标,生物除锰效果受到NH4+-N氧化过程中产生的NO2--N的影响.净化的沿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净化启动的进行, CODMn的降低率和NH4+-N的去除率逐渐提高,稳定阶段CODMn、NH4+  相似文献   

4.
采用上流式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反应器,通过氮去除效能的变化,研究无机碳(inorganic carbon, IC)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及IC质量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不投加IC时,反应器脱氮效能明显下降,当进水IC和总无机氮(total inorganic nitrogen,TIN)的质量浓度之比ρICTIN为0.2~0.4时,脱氮效能得到恢复并逐步提高.ρ○IC○TIN从0.4继续提高至1.0时,脱氮效能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在ρ○IC○TIN为0.4的条件下启动新反应器,运行61天后氮去除负荷达到1.04kg·m-3·d-1,ANAMMOX菌活性明显高于原反应器.表明厌氧氨氧化过程中,IC主要提供碳源并充当反应催化剂,充足的IC供应是提高ANAMMOX活性和维持稳定脱氮的必要条件,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中进水IC和TIN最佳质量浓度之比为0.4.  相似文献   

5.
基于氨氮(NH+4-N)污染地下水内在生态恢复机制, 利用生态安全型天然矿物材料火山渣负载地下水中土著氮细菌进行NH+4-N污染地下水净化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火山渣负载土著氮细菌生物量约为2.12×107 个/g; 负载材料在去除地下水中NH+4-N时,可有效去除水化学因子,NH+4-N去除率为83.39%~98.84%,水化学因子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Fe2+,HCO-3,Ca2+,Mn2+,CO2-3,SO2-4,S2-,Mg2+,其中Fe2+,Mn2+,S2-,SO2-4一定程度上促进NH+4-N净化; CO2-3,HCO-3,Ca2+,Mg2+抑制NH+4-N净化; 负载材料的微观结构在净化后表面变平滑, 细小突起被覆盖. 研究结果为氮污染地下水内在生态调控修复技术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不同聚集厚度藻类分解过程对碳、氮和磷的产生及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聚集厚度(3 cm、5 cm、10 cm、15 cm和20 cm)藻类衰亡分解过程中碳、氮和磷的迁移特征及温室气体产生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藻类衰亡分解过程中,藻聚集厚度20 cm时水体溶解性有机碳(TOC)浓度值最高;同时,随着藻类聚集厚度的增加,各处理组中总氮(TN)、总磷(TP)和铵态氮(NH+4-N)的浓度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态碳以CH4和CO2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培养结束时,藻聚集厚度20 cm处理组中CH4和CO2排放通量最大,分别为58.85 mg·m-2·h-1和489.18 mg·m-2·h-1;此外,N2O的排放通量随着藻聚集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过程中,水体中NH+...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1年4—5月南通市城区主要河流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监测和对12月濠河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实验分析,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叶绿素a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动于6.4~293.9μg/L之间,主要与水体pH值有关,而与总磷、总氮等营养盐含量及溶解氧、电导率和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或不相关;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含量波动于5.8~69.0μg/g,主要与含水率有关,这表明沉积物中叶绿素a含量主要受上覆水体叶绿素a转移、渗入的控制;此外,沉积物颗粒粒径大小、烧失量等对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赣江流域的10个子流域,研究温度和降水如何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与河流氮磷营养盐浓度的相关性.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氮磷指标为2014年每月对赣江7条支流测定的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总磷(TP)浓度,用相关分析得到土地利用方式与水体氮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不考虑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旱地与河流NH+4-N具有显著相关性,建设用地与河流NO-3-N具有显著相关性;(ii)旱地、草地和林地在中温条件下与河流氮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在低温条件下与磷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水田和水域在高温条件下与河流氮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在中温条件下与磷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iii)除林地外,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在高降水量情况下与河流氮磷营养盐的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选用根茎型禾草牛鞭草为材料,研究硝态氮、铵态氮对牛鞭草光合碳同化酶、叶绿素合成前体及叶绿素合成的影响,探究不同形态氮与牛鞭草光合碳同化及叶绿素合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m(NO_3~--N):m(NH_4~+-N)为1:0和1:1的氮添加条件下,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叶绿素合成前体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ate ALA)、胆色素原(Porphobilinogen PBG)、尿卟啉原Ⅲ(UroporphyrinogenⅢ)及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均显著高于m(NO_3~--N):m(NH_4~+-N)=0:1与不施氮NO,但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牛鞭草培养过程中,适量增加硝态氮有利于提高牛鞭草光合碳同化能力及叶绿素合成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促进其生长及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以火山渣为吸附材料, 研究其对低温水体中SO2-4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火山渣对SO2-4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当SO2-4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1 000 mg/L时, 吸附量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ρ(SO2-4)=1 000 mg/L时, 火山渣最大吸附量为6.24 mg/g, 平衡时间最短, 为4 h; 吸附过程的最佳pH=7; Ca2+,Mg2+对火山渣吸附SO2-4有一定促进作用, 而Cl-与NO-3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紫外光作用下α-萘酚的冰相光转化规律, 考察了其影响因素, 分析了光转化产物, 并推断了反应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  在紫外光作用下, 冰相中α-萘酚可以发生光转化, 其转化率随α-萘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随光强的增大和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天然松花江水中α-萘酚的光转化较纯水中快; 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有利于α-萘酚的光转化; 加入NO-3,NO-2,HCO-3,Fe2+,Fe3+和Mn2+均促进了α-萘酚的光转化, Cl-对α-萘酚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 通过GC-MS检测出冰相中α-萘酚的4种光转化产物, 推测其光转化途径为缩合、 氧化和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2.
用光助Fenton体系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几种不同的氧化体系对水溶液中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进行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降解效率依次为:UV/FentonUV/H2O2无光Fenton>UV/Fe2+UV>H2O2;紫外光与Fenton体系之间存在协同效应;UV/Fenton体系是高效的降解体系;pH值、H2O2浓度、Fe2+浓度是光化学降解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Li1.18Ni0.15Co0.15Mn0.52O2, 并对其进行Cu3(PO4)2表面修饰. 用X射线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样品的表面形貌, 并对样品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结果表明: Cu3(PO4)2均匀包覆在材料表面, 以非晶态存在, 修饰后Li+在过渡金属层中的有序排列被破坏; 表面修饰后富锂材料的首圈库仑效率由77%提高至94%; 表面修饰前后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均为244 mA·h/g, 100圈循环后经Cu3(PO4)2表面修饰的富锂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203 mA·h/g, 容量保持率为83%; 表面修饰后的材料在3.0,2.7 V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 相对应在充放电曲线出现新平台; Cu3(PO4)2修饰后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阻抗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多组态准简并微扰理论, 计算了S2分子基态和S+2分子离子基态与激发态的绝热势能曲线, 并拟合光谱参数,  得到了S2分子9~16 eV的3p电子电离的绝热电离能和垂直电离能. 计算结果表明, S2分子的第一绝热电离能为9.34 eV, 与实验值(9.356±0.002)eV相符. 比较了其他电离谱带绝热和垂直电离能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 并分析了误差产生因素,  结合计算结果对S+2(A2Πu)和S+2(B2Σ-g)电离谱带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体中Cd2+污染问题, 采用生态安全型火山渣进行吸附低温水体中Cd2+的实验研究, 分析火山渣吸附Cd2+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火山渣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Cd2+吸附剂, 1.00 g火山渣对10 ℃,0.5 mg/L水体中Cd2+的去除率达97.10%; 接近中性环境有利于吸附Cd2+; Ca2+,Mg2+,NO-3对火山渣吸附Cd2+有抑制作用, Fe2+和 Mn2+的抑制作用较小; 当NH+4和NO-2的质量浓度低于50 mg/L时, 对吸附无影响, 当其质量浓度大于50 mg/L时, 对吸附有抑制作用; SO2-4对吸附作用无影响; 质量浓度较大的HCO-3对吸附Cd2+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Cu2+和Pb2+两种重金属在长春地区一些典型路域植被土壤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 这两种重金属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 但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 即两种重金属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过程更接近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灌木丛植被类型的土壤对Cu2+和Pb2+的饱和吸附量最大, 分别为3 429,5 311 mg/kg; 灌木丛植被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速率最大, 由Elovich方程可知, 这与该土壤的pH值、 阳离子交换量(CEC)、 有机质含量和黏粒含量较高等理化性质有关, 且Pb2+比Cu2+更易被土壤吸附.  相似文献   

17.
用内层包埋、外层覆盖的方法制备一种基于TOA+PTS4-离子对的pCO2平面荧光传感膜,并将该传感膜制备的pCO2平面光极系统应用于生物扰动存在的水/沉积物体系,通过连续监测体系垂直剖面pCO2的分布及变化,可得水/沉积物体系中pCO2的原位二维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在生物扰动作用下,体系中底层上覆水pCO2的变化较大,先上升后逐渐稳定;沉积物表层的pCO2边界扩散层逐渐消失,中层沉积物中pCO2基本不变,深层沉积物中pCO2先增大后逐渐稳定.体系中pCO2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变化,涉及CO2产生和消耗的动态过程,是物理混合、颤蚓生命活动及有机质矿化等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不同离子强度(c(NaNO3)=0.01~1.0 mol/L)条件下, 针铁矿和δ-MnO2吸附Cu2+前后表面羟基结构及其特征吸收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表面游离羟基参与了针铁矿和δ-MnO2对Cu2+的吸附, 其Fe-O-(H)和Mn-O-(H)结构中的H+被Cu2+取代, 转变为Fe-O-
(Cu)和Mn-O-(Cu); 随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 NaNO3的NO-3能以-NO2的形式参与吸附反应并缔结在两种氧化物表面; δ-MnO2吸附Cu2+后特征吸收峰未发生明显变化, 而针铁矿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PbO2电极的改性及非均相电催化氧化废水中的硝基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热分解 电镀法制备Ti基PbO2电极(Ti/PbO2)、 F-掺杂Ti基PbO2电极(Ti/F-PbO2)和F-,La3+共掺杂Ti基PbO2电极(Ti/F-La-PbO2), 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Ti/F-PbO2电极和Ti/PbO2电极的表面结构, 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Ti/PbO2电极、 Ti/F-PbO2电极和Ti/F-La-PbO2电极的晶相. 通过加速电解寿命和电催化降解废水中硝基苯的实验, 研究F-掺杂和F-,La3+共掺杂对PbO2电极稳定性及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使用SEM和XRD测试分析了Fe3+/MgO的表面结构及晶型, 并将自制Fe3+/MgO催化剂应用于电催化处理废水中硝基苯的实验体系, 探讨了电解体系中相关因素和催化剂用量对废水中硝基苯及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La3+掺杂使电极镀膜表面晶粒细化; 不同掺杂均影响晶体生长的晶面取向; F-掺杂提高了PbO2阳极的电解寿命; La3+掺杂改善了PbO2电极的导电性能; Ti/F-La-PbO2电极的电催化降解活性显著提高; 在电解体系中, 催化剂显著提高了电解反应速率和COD及废水中硝基苯的去除率; 硝基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以苯并三噻吩共聚物(BTT-BTz)为给体材料,具有不同能级结构的富勒烯衍生物为受体材料,通过共混方式制备光敏薄膜,并研究受体材料的能级结构对光伏器件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Jsc)、填充因子(FF)和电池效率(PC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C60BA为电子受体材料时,器件的Voc=1.06V,但Jsc较低,使得PCE仅为1.49%;当PC60BM和PC70BM为受体材料时,Voc分别为0.86V和0.81V,但Jsc较高,使得PCE分别为3.22%和5.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