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邹俊杰 《科技资讯》2014,12(25):228-229
湖北省三面环山,中南部平原洼地,是便于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集中区域。长江、汉江流经这块平原洼地,这两条大江给这块肥沃的土地既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又带来频繁、严重的洪涝灾害,不治水,就没有湖北今日的面貌;不除水害、不兴水利,湖北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现代化就要受到影响,基本的生存发展条件和防洪抗灾也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区不麦加续数年均衡增产、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不断改善水利条件,实行科学浇灌;培肥地力、科学施肥;选用良种;实行模式化栽培;发挥机械优势,适时收获;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水利建设是中国水利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从三个方面论述民国时期的水利事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说明这一时期水利事业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地位: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和科技理论代替古代的治河思想和水利技术;对水利实行现代式的经营管理;培养水利科技人才,注重水利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民国时期水利建设举步为艰。  相似文献   

4.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回顾水利旅游的发展历程,为水利旅游的后续发展总结经验。从供给方面,探讨了水利旅游供给的代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供给类型和发展趋势;从需求方面,探讨了水利旅游需求的表现——水利旅游人次的发展趋势和季节特征,以27个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分析年度发展趋势,以南京JNH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例分析季节性特征。结果表明:水库型和河湖型水利旅游供给充足,增长较快;水利旅游地旅游人次增长显著,但季节性波动明显。最后提出水利旅游供给适度均衡化发展和调节水利旅游需求季节性平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解──读《庄》漫笔之一王锺陵一“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我以为非《齐物论》本文,乃《庄》书外篇之国入者。对“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其应属外篇,但论之不详、不深;而对于“故昔...  相似文献   

6.
用光镜和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鲫鱼尾部不同节段脊髓中神经分泌细胞-Dahlgren细胞计量学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尾部最后12-10节脊柱中脊髓的Dahlgren细胞和胞核的大小在春夏间明显减小,此后逐渐增大,与卵巢年周期性的发育同步;而3-1节的细胞与前者的不 在于其减小过程要延缓到夏秋之间的产卵后期。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榆阳区水利局成立于1958年,是榆阳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之一,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水利、水保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编制全区水利、水保、水产等工作的中、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负责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目前,局机关包括下属单位共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6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涉及学科和专业20多个,技术力量雄厚。水利水保局下辖17个单位,在职职工1030人,内设办公室、财务股、工程股3个办股。  相似文献   

8.
读<"科教兴国",三问三议>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孔宪铎先生《“科教兴国”,三问三议》一文,甚感畅然,深受启发。孔先生关于“科教兴国”的三问三议,事实上是提出和分析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弄明白的3个是非问题,分析精辟,发人深省。“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前者是末,后者是本,没有“国兴科教”,就不会有“科教兴国”。如果我们的经济尚处在原始社会经济形态上,兴不兴科教倒也无所谓,然而我们的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迈进,经济要现代化,社会要现代化,客观上要求人也要现代化,兴不兴科教就不是无所谓了。科教兴则人兴,人兴则经济兴、社会兴,最终表现为国兴。科教不…  相似文献   

9.
金灭北宋,将卫州纳入版图,开启了对卫州100多年的统治。卫州靠近黄河,自古以来频遭水患,金也不例外,明昌年间升为河平军节度,并要求卫州之地的官员兼管河防之事。蒙金易代之际,金宣宗南迁,卫州的战略地位持续受到重视,金视之为拱卫汴京的门户,并多次在卫州击退蒙古的进攻,金哀宗开兴元年(1232年)失去对卫州的控制,卫州最终被纳入蒙古统治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本书对134个断裂力学和疲劳问题给出逐步的解题指导。全书分为两部分,A部分断裂力学,含84个问题,分为8节,第1节线弹性应力场,含16个问题;第2节弹-塑性应力场,含9个问题;第3节应变能释放率,含8个问题;第4节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准则,含9个问题;第5节J-积分和裂纹张开位移断裂准则,含14个问题;第6节应变能密度断裂准则和混合型裂纹扩展,含21个问题;第7节动态断裂,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技术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是当前应用热点之一,已引起广泛关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作为"智慧水利",尤其是防汛抗旱信息化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行业防汛抗旱业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山洪灾害多发区域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为例,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实现方案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而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一大课题。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认识现代生态护坡工程,以创新发展的观点,就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应重视并研究古代水利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材料与实验科学的突破,催生了西方现代水利。征服自然的西方水利规划理念,将人类对江河的利用推向了极致。但是,以高坝水库为代表的现代水利工程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河流生态和流域自然环境的破坏之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基于古代与现代水利不同规划理念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中国古代水利所蕴含的科学和文化价值。指出未来水利应当向历史学习的若干方面,以及保护、利用水利遗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广西水、旱、蝗灾害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区近380年来水、旱、蝗三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季风气候异常是导致旱、涝灾害的主导因素;地形、地貌的差异是造成区域性旱、涝灾害的重要因子;生态环境恶化及河流水位暴涨暴落是引起旱、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久失修促使农田旱涝调节能力减弱。论证了旱、涝灾害与蝗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在东亚飞蝗未彻底根治之前,旱、涝灾害与自然地理环境等生态因素的相互作用和互相配合,是造成飞蝗大发生的重要根源.提出以下综合治理对策:(1)加快河流治理.消除旱、涝灾害;(2)积极造林绿化,维护生态平衡;(3)兴修农田水利,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上述三项措施后,我区水、旱、蝗三大自然灾害可得到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其它任何物质不能替代的一种经济资源 ,因此应尽可能的做到一水多用 ,使水利工程与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建设、区域环境的保护密切结合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汉中市水利工程的实地调查 ,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洪涝淹没风险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水文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形成洪涝淹没的主要致灾因子;根据下垫面性质,江河、道路等线状阻水建筑物的分布以及地形、水利区划等因素划分地理单元和计算单元.根据内涝及风暴潮不同的致灾原理,分别建立沿海地区风暴潮洪水淹没、郊区内涝淹没和中心城区内涝淹没计算、评价模型.考虑防洪工程的分布及影响,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模糊数学分析法为工具,进行不同区划单元洪涝淹没风险的综合计算分析与评价.以上海市为例,对风险图绘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探究流域、区域和城镇3个层面之间工况与调度变化的洪涝互馈效应,以太湖流域及其内部水利分区、城镇为例,基于控制变量的思路设计不同的模拟工况和调度情景,定量模拟了各层面在不同防洪工程工况与调度方案下的流域洪涝运动过程,从水位变化角度分析了各层面之间的洪涝互馈效应。结果表明:适当抬升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内部排水控制水位可在保证城镇内部洪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外部区域和流域防洪压力,但效果有限;适当降低各区域沿长江和杭州湾外排工程排水控制水位可有效增加流域和区域洪涝外排水量,显著降低太湖水位以及区域水位,对城镇内部水位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吴淞江等流域行洪工程可大幅提高流域外排能力,显著降低太湖以及区域水位,而区域层面的防洪排涝工程仅能增加本区域外排水量,降低本区域内水位,对流域和城镇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有感于水之利害关系巨大,在《史记》中首创《河渠书》,以记载战国至汉武帝时期全国水利建设的情况。在对《河渠书》做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主要是对文中出现的水利工程及其利用的水系进行归纳,并试图探讨《河渠书》中所提及的水利工程在当时发挥的效用及其对现今水利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浪护堤、救生保安,对于防洪抗洪具有重要意义。有“洪水走廊”这称的江苏省水患频繁,应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建设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资源保护、增加科技投入建设防洪减灾生态保安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