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一、文化素质的涵义 要了解文化素质的科学内涵,首先应对“素质”和“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说明。“素质”一词己广泛散见于政府文件、学术论文和人们的日常用语中。那么,素质的含义是什么呢?从不同学科和不同的视角出发,“素质”一词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三个层次的含义。狭义的“素质”概念“通常是指人生来具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①这一“素质”概念主要是指先天生理素质,是生理学、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中义的“素质”是指人的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在日常的人际评价中,当我们讲某人在某一方面素质较好时,往往是指此人在某方面有很好的潜能或发展潜力,是成为某一方面高手的“潜人才”。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指人的全部主体现实性,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②教育学通常从广义上界定文化素质的内涵。目前,教育界非常流行的“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一词,我们应从广义上加以理解。 “文化”一词更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概念。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克拉克洪在...  相似文献   

2.
“动漫”一词,人们习惯把它的概念固定在艺术范畴.把它看成动画和漫画的合称。然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动漫”早已走出了动画和漫画的范畴.除了各类媒体上看到的漫画和影视音像制品上的动画片以外.我们还可以从游戏产品、电子产品、文化用品、互联网、移动通讯、印刷品、玩具、服装、食品等许多产品上看到动漫的存在。如果说21世纪“动漫”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所有行业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3.
“中华”一词是由“中国”与“华夏”二名复合而成,其现代的词义,既可指中国,也可指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词义相近,但也有区别。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4.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中心论点。比之于诗论、文论来说,李清照的词论也可以说“别是一家”。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词论》中所使用的某些概念,如铺叙、典重、故实、情致、富贵态等,不能把它们混同于一般诗论、文论中的同名概念。这一点,未能引起学界的充分注意,因此在研究李清照《词论》的时候,产生了某些歧异。有人还提出:李清照的创作实践是否与她的理论相一致?这个问题虽然源于宋代,但是近年来提得更为突出。因此,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决策概念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很多学科当中,特别是军事学、管理学、运筹学以及领导科学都把决策当作一个基本范畴来使用。这些学科使用决策概念,基本上都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决策的最初含义也基本如此,决策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 making”,原意是“作出决定”。后来人们为了文字精炼和准确,把它译为“决策”。按汉语习惯,决策就是决定对策,与“决定”、“决断”、“抉择”等词的词义相近。近年来,人们也开始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决策,在认识论中引入决策范畴,应该说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从哲学的角度看,决策的涵义主要指: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已有  相似文献   

6.
一、博客的概念及其表现特征 “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指网上写作的一种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文档组成的栏目,两侧通常还可有补充材料,频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链接。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无穷项数列及数列极限的概念。文中“数列”一词是“无穷数列”的简称;凡提到“数”,统指“实数”。数列及其极限是高等数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数列及其极限的概念,对于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是很重要的。一、数列的概念所谓自然数的顺序,是指全体自然数按逐次增大排列的顺序,即1,2,3,…,n,……。 {n}在此基础上,即可给出数列的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特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就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他当时所说的“文明社会”,是指与战  相似文献   

9.
“可靠性”.在词典里表述为“可以信赖依靠的品质”。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可靠”,指的是这个人“可以信赖”,说到做到。具体到工业科技领域,国家标准(GB 6583)对产品“可靠性”的规定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我们日常生活说到产品的“可靠性”。常常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包括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一词出自对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认识。知识历来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经济密切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事实今天已经非常明显。经济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知识可以扩大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力.知识还可以提供调整生产要素,创造革新产品和改进生产程序的能力。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具有如下特点:1、非消耗性。知识可经无数次使用而自身并不减少.而且使用越多体现的价值越高。2、共享性。知识不具排斥性.可供许多人同时享有和使用.较少受时空的局限。3、非稀缺性…  相似文献   

11.
东兰壮语指示词的语义特征是距离定位,分为近指、中指、远指;句法特征为:指示词有指示代名词、指示形容词、指示副词;语用特征为情景指、认同指、回指、篇章指、下指、助指以及概念关联.语法化的目标为:第三人称代词、标句词的词内成分、定语标记的词内成分、后置定语的边界标记、不定标记以及数词“一”、表“直陈式”的句末语气词、句子连接词/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12.
刘然 《科技智囊》2006,(11):48-50
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团队”这个词,它不仅可以代表工作小组,也可以指大型企业单位。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找出许多和它意义相近的词,如“组织”、“集体”等等。可是,为什么只有它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这个词的词义入手:“团”可以理解为紧密联合的,团结的;“队”则指一群人。“团队”顾名思义,便可解释为紧密团结在一起的一群人。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词不仅表现出了单位状况——是一群人而非一个人,并且,它还点出了支撑一个集体或企业最重要的力量——凝聚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团结。所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这个词的深意  相似文献   

13.
赵佩钦 《科技信息》2007,(8):102-103
猪是古人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猪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猪历来是农家之宝。然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猪的形象却是懒惰、肮脏、贪婪和愚笨。本文将使用Wordsmith等语料库检索软件对“pig”一词及其对应的“猪”一词进行基于语料库的检索、分析,进而归纳其用法和搭配。旨在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和帮助。作者还认为学术研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娱乐。  相似文献   

14.
《银川科技》1997,(4):1-1
在最近国内的一些大众传媒上.“技术创新”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渐次高了起来.相比较来说.我国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较晚。国际上最早从事这一理论研究的是一位美籍澳裔的经济学家,叫熊彼特,在西方经济学家中很有地位,他在1912年就提出了创新理论,他把着眼点放在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现在“新经济”似乎已经取代“知识经济”,进一步成为国际上最热门、在国际研讨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我们国内的媒体和市场分析人员,也在大量使用这个概念,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 首先要明确的是,“新经济”这样一个语义含混的词,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人们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以下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传统  相似文献   

16.
学会、协会、顾名思义,学术之会,协作之会.这里的“会”,是团体之意.故,开展学术活动的群众团体,称为学会:协会,作为协作组织来讲,是与学会不同的另一个概念.然而,就目前二名词的使用来看.协会,也多学术性群众团体.可以说,二者没做本质的区别,是语词不同的同一概念.做为组织实体来说,  相似文献   

17.
张朝堃 《科技信息》2008,(36):383-383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 公共产品理论是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两大基石之一。所谓公共产品,按萨缪尔森的经典表述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也消费该产品”,其实质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服务,而不是“产品”本身。因此,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加速转型期“社会转型(socialtransformation)”一词来源于西方发展社会学理论和现代化理论。“转型”是社会学家对生物学概念的借用。在生物学中, transformation为生物演化论, 是指“微生物细胞之间以‘裸露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形式转移遗传物质的过程”, 特指一物种变为另一物种。[1]西方社会学家借用此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意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有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是指什么?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创造力亦称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这里的“新颖”主要是指不墨守成规、破旧立新、前所未有。这里的“独特”主要指不同凡响、别出心裁。创造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