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乙烯基硅油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聚合,合成稳定的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加料方式、反应温度和单体的滴加速度等操作参数对改性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采用IR谱图、粒径分析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出乳液中最佳有机硅加入量在质量分数为4%~8%之间。  相似文献   

2.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叔碳酸乙烯酯(VV10)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及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双重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作为对比,合成了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酸二酰肼(ADH)单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对2种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分布,两种乳胶膜的耐水性能、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及涂膜的光泽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DO5-PETA)和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改性的双重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相比于单交联型具有更小的粒径及更窄的粒径分布;此外,双重交联的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光泽度有明显提高,应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在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中,引入由正硅酸乙酯水解原位形成的纳米SiO2,制备了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以及综合热分析等手段对所制备的乳胶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乳液中无机相网络与有机相网络相互穿插,所得涂膜的热分解温度及热稳定性较相应的丙烯酸酯类乳液干膜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DMPA)、水合肼等为原料,制得了自乳化的肼基封端聚氨酯稳定乳液。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含酮羰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将含肼基和酮羰基的两种乳液共混,所得复合乳液用作塑 塑复合粘合剂,使其在室温下发生酮肼交联反应以提高粘接性能。考察了预聚反应时间对预聚反应程度、不同DMPA含量和R-值(预聚体中n(—NCO)/n(—OH))对聚氨酯乳液性能以及两种乳液配比对胶膜凝胶含量、吸水率及180°剥离强度的影响,并比较了含肼基聚氨酯和小分子己二酰肼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当预聚反应210min、DMPA质量分数4.5%、R值小于1.5时,可制得稳定的聚氨酯乳液;随着共混乳液中肼基含量的增加,乳胶膜凝胶含量增大,吸水率增加,180°剥离强度降低;含肼基的聚氨酯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改性效果优于小分子己二酰肼的改性。  相似文献   

5.
含氟单体对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和丙烯酸酯为单体,以水性聚氨酯作种子乳液,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聚合工艺制备聚氨酯-氟化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对FPUA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检测与表征,探讨了含氟单体、不同聚合工艺对FPUA复合乳液聚合稳定性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择合适的有机硅、有机氟改性苯丙乳液,可提高苯丙乳液涂料的耐候性、耐污性.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三氟乙酸丙烯酯、含氢聚硅氧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改性苯丙乳液及涂料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以上有机硅、有机氟均可用于苯丙乳液改性,但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三氟乙酸丙烯酯的混合物作改性单体所得乳液涂料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丙-硅溶胶纳米复合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稳定性、乳胶膜吸水率以及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独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壬基酚聚氧化乙烯基醚(OP-10)按质量比为2∶1复配时制备的乳液稳定性最好;当乳化剂用量为0.75%~1.5%时,所制复合乳液稳定性好,乳胶膜的吸水率为3.64%~5.72%.与共混乳液(硅溶胶和苯丙乳液的共混物)和苯丙乳液的乳胶膜相比,复合乳胶膜的吸水率显著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结果表明:与共混乳液相比,复合乳液中游离的纳米SiO2粒子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8.
氟树脂/聚丙烯酸酯胶乳型互穿网络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原位聚合和互穿网络的方法,以氟树脂乳液作种子乳液,氟碳乳剂和碳氢乳化剂为复配乳化剂。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和氟树脂胶乳型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所合成的乳液稳定性良好。通过对聚合物的微观形态、动态机械力学性能和接触角的分析,表明用此方法乳液聚合,可以较好地改善两种树脂的相容性,聚合物的表面能有了较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纳米聚丙烯酸酯微乳液改性纳米CaCO3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和纳米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对纳米CaCO3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改性纳米CaCO3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CaCO3由亲水疏油性变为亲油疏水性,纳米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与纳米CaCO3粒子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包覆到纳米CaCO3粒子表面.  相似文献   

10.
微乳液技术在制备水基高聚物微乳液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和各种微乳液聚合的特征研究,以及微乳液技术在制备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类微乳液中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单体,加入乳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液体可剥离胶。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聚合温度、聚合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含全氟基团的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化乙烯壬酚基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以水为介质,用间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的含氟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贮存和离心稳定性,考察了聚合物涂膜的双疏性(疏水、疏油性)、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成膜特性和表面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3.
14.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交联单体,聚乙烯醇1788为保护胶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_2S_2O_8)为引发剂,合成了硬核软壳型醋丙乳液胶黏剂.设计了核壳胶粒结构,研究了软硬单体、保护胶体、复配乳化剂对胶黏剂初粘性、粘度、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核软壳型醋丙乳液胶黏剂初粘性佳,粘度小,胶粒粒径分布窄,能满足打孔水松纸高速卷烟接嘴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性能稳定的绿色环保丙烯酸复合乳液,将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纳米SiO2经过表面改性后引入到环境友好丙烯酸酯乳液中,制备了无机-有机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探讨了其合成工艺条件对单体转化率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为75℃,乳化剂用量为5%,引发剂用量为0.6%时,复合乳液单体转化率及稳定性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动态压力作用下乳化炸药减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乳化炸药在动态压力作用下的减敏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三种不同方式敏化的乳化炸药的临界减敏压力,玻璃微球敏化的乳化炸药的临界减敏压力为134.66 MPa、化学发泡敏化的为99.83 MPa、珍珠岩敏化的为27.13 MPa;三者在动压作用下的减敏速率不同,膨胀珍珠岩敏化的乳化炸药的减敏速率最大,化学发泡敏化的次之,玻璃微球敏化的最小;对乳化基质在动态压力作用下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和乳化炸药的减敏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造成乳化炸药压力减敏的原因是敏化气泡载体的破坏和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敏化气泡载体的破坏是造成减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酯无皂核壳乳液聚合乳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液聚合常出现凝胶率过高、乳液粒径过大、分布过宽、乳液在配制涂料的过程中易破乳以及涂料最低成膜温度过高的问题.利用自制马来酸酯乳化剂便宜、无毒无污染、反应性好等特点,作为无皂乳液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来解决上述问题.选用性质不同的乳化剂复配,得到的乳液成膜后对成膜能力、耐水、耐酸碱能力进行对比,确定复配和乳化能力更好的乳化剂,并通过粒径和电位等的测试来确定乳液的性能.最终得到马来酸酯乳化剂与OP复配的比例为1∶1,乳液的吸水率为8.27%,固含量为48.06%,凝胶率为8.16%,单体妆化率为98.01%. 乳液的粒径控制为3.325 dnm,PDI为0.233.  相似文献   

18.
乳状液在岩心中运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影响因素及运移规律,了解乳状液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利用长岩心作为模型进行驱替实验,研究了乳状液液滴粒径、液滴密度及运移速度对其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在孔喉中的宏观运移阻力是乳状液液滴对孔喉堵塞的累积结果.大液滴的乳状液在孔隙介质中运移阻力明显大于小液滴的乳状液.注入速度对乳状液在岩心中运移阻力影响较大,在粒径孔径匹配的条件下,存在一个临界注入速度,在临界速度下乳液在岩心中才能形成明显的封堵.速度太低,乳状液破乳严重,乳状液变形通过孔喉的能力强不容易封堵孔喉;速度太高,乳状液液滴被分散破碎、粒径变小不容易封堵孔喉.  相似文献   

19.
可逆乳状液可以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在水包油型乳状液和油包水型乳状液之间实现逆转,所以在钻井液中应用时,利用可逆乳状液能集中不同液体形式的优点发挥更好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可逆乳状液的研究进展,包括p H控制的可逆乳状液、温度控制的可逆乳状液、盐度控制的可逆乳状液、光控制的可逆乳状液、p H和温度双重控制的可逆乳状液、复合乳化剂控制的可逆乳状液等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有机硅/丙烯酸乳胶漆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从聚合物共混改性的角度考察了利用不同有机硅/丙烯酸体系制取的乳胶漆涂膜的耐热性,透气性、透湿性、耐人工老化性等,结果表明,用无皂自乳化的硅丙乳液对丙烯酸乳胶漆进行改性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