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公路选线设计对个人经验依赖较大,虽然随着工程实践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进步,设计理念也从选线地质逐步深化到地质选线,但仍未完全形成系统的方法论。本文通过对部分路线设计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多年路线设计的经验,提炼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控制因素的系统综合分析、最差的地质条件控制路线方案(‘木桶’原理)、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否决路线方案、综合选线与整体最优"等公路工程地质选线基本原则,总结出按"以服务功能草定路线走向→宏观识别、碎部研判,优选路线走廊→走廊带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估→根据地形条件初拟路线方案→结合工程地质修订确定推荐线位→推荐线位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推荐线位的比选和修订"程序进行地质选线工作的一般程序和定性研究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公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域路网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西部地区地形主要以山区为主,针对地形地貌复杂的山区公路选线困难问题,以"乌蒙山水潦乡至二郎镇农村扶贫公路建设工程"为实例,通过分析该公路的路线方案、技术指标以及路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搭配等因素,提出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思路与原则。  相似文献   

3.
宋朝辉 《科技信息》2009,(11):284-284
在实际工作中,公路路线选线常因地理环境、人为等因素,必须使路线通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公路设计与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不良地段的地质特点、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原则,确定路线通过不良地质路段的治理方案。本文谈了结合工程对软弱路基进行处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公路路线方案选择的特点,提出了公路路线方案选择的原则和步骤,研究了路线方案选择方法,包括生态选线和安全选线,提出了安全选线的标准。这些方法的提出,为设计人员在选线过程中合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解决设计主要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山区农村公路路线的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许前波 《科技信息》2011,(13):720-720,706
公路选线是在其修建之前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它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尤其是对山区农村公路,更应该慎重选取路线走向,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充分考虑。本文对山区农村公路常见的选线方案和特点以及定线方法和选线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期得到一种实用的选线技术。  相似文献   

6.
王世槐  何定举 《科技信息》2011,(17):I0337-I0337,I0380
通过对山区公路中的沿溪线,越岭线,山脊线的选线基本方法和理论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日前山区公路选线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措施。同时,文章还对影响选线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概括出在山区公路选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甘肃省公路网结构的完善及省委省政府《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的实施,公路建设任务逐渐向地质环境复杂的山区倾斜.甘肃省陇南、天水、甘南等地区属西秦岭构造带,重峦迭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公路选线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本论述结合G248线江果河至迭部公路工程的可行性报告编制工作,重点介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山区公路的选线理念、选线原则、选线方法及路线综合比选等内容,具体分析了G248线江果河至迭部公路工程全线贯通K方案及局部比选A、B、C方案的优缺点,得出推荐路线方案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邓应玲  牟锐亮 《科技信息》2013,(13):377-378
本文针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案比选中应该考虑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构建了山区公路选线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投影法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出最理想的方案。通过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证明此方法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祁荣欣 《工程与建设》2022,(2):348-350,405
为解决传统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及建设施工中存在的承载力低的问题,开展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在明确路线平面设计原则、路线纵断面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确定路线起讫点及主要控制点,路线平、纵面设计,路线平、纵组合设计,完成对G341线环县至车路崾岘公路工程的路线设计;并通过确定山区公路路线主要技术指标、桥梁质量控制、隧...  相似文献   

10.
山区公路建设牵涉的内容很多,有安全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而不同的选线方案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又不一样.如何得到各因素综合最优的方案,对山区公路的选线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模糊控制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建立了山区公路方案的两级模糊评价方法.并以工程实例为基础,对该方法的运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水电站进场公路由于工期紧、勘测设计时间短,路线往往与公路实际选线的地形地貌不符,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路线修改问题。本文主要对改线过程中的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区高速公路的桥型选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桥梁设计工程师应根据已有的水文、地质、环境、施工技术、交通运输等资料,作出多种方案,进行反复比较,选出最佳方案.文章首先介绍了山区公路的特点以及桥梁与路基、隧道的关系,并结合工程实践,从整体上把握路线方案,通过平,纵指标分析,局部方案比选等方面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一条重要干线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段的规划设计情况,结合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路线与立交CAD系统BID-RoadV5.1》设计软件,通过选线,浅析数字地面模型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路自动选线交点搜索区域有限、评价方法不足等问题,基于遗传算法,通过构建公路线形约束模型、公路自动选线优化模型及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实现了公路三维空间选线方案自动寻优与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自动选线与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在给定的设计区域、拟定的技术、经济和安全条件下,克服路线交点只能在给定断面寻优的不足,实现设计方案的自动收敛和优化。在考虑路线安全性条件下,可以保证路线交点在拟定的选线区域全局进行自动搜索,验证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自动选线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升了选线工作的效率。该方法可以实现以速度一致性为指标的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提高了选线方案的安全性设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公路自动选线的理论基础,继续开展公路选线自动寻优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传统的交互式公路CAD系统不能完成公路选线决策等智能性任务的问题,将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智能进化算法-遗传算法引入到公路选线过程中,通过对象组件技术进行空间数据挖掘,以获取选线环境知识,建立了基于GIS的空间环境知识模型;通过确立遗传进化策略、遗传算子,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路线平面优化模型,借助选线环境知识,对路线遗传种群进行评价和选择,以获得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公路智能选线系统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自适应性和快速收敛的特点;优选方案有效地兼顾了地形、地质、生态和安全等因素,可作为交互设计的初始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选取适当的公路标准和技术指标,搞好公路的总体设计,应用高科技手段,做好公路的选线工作,做好构造物方案选择与论证,加强防护排水设计,优化防护方案,搞好公路的绿化美化工程,积极做好环保与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等方面论述了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做好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搞好公路的勘察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区公路的特点,阐述路线方案选择特点、原则、步骤,进而对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路线方案选择应注意和考虑的一些问题,从路线方案选择的角度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对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起到一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拟建姚渡(川甘界)至广元段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与秦岭西部山区的交结部位,构造发育,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因此,查明路线走廊带内工程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对公路选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项目遥感解译结果,分析了线路穿越路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总结了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及采空区等主要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规律;从工程地质角度选定了最佳公路方案线路,为该段公路选线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基础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公路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线路的选取.公路的选线先要确定总体布局的基本走向,再解决其局部的线路方案,然后具体定线.这个过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而且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因此,调查清楚路线走向的地质状况,选择最佳的设计路线是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公路路线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综合比选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必须针对路线方案进行多目标多层次的决策分析。结合公路项目选线的特点与原则,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完整可靠的公路路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公路路线方案的优选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