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的学术思想中具有丰富的德治思想内涵,如"爱民"、"惜民"、"保民而王","尊重贤能"等,对其进行摒弃和吸收对我们构建当代的行政伦理观的理论体系,对党员干部进行行政伦理教育,无疑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孟子关于性善论、舍生取义、浩然之气、大丈夫以及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人格思想,深刻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而且对当今人格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详细探讨了人格与孟子人格思想,分析了大学生人格现状,把孟子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有机融合,借鉴其人格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分析利用孟子人格思想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上看,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其前期发展以行政管理思想为主,且与民本思想关系至深,经历了一个由哲学性管理原则到制度性管理操作的漫长历史过程,为后世管理思想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民本行政管理思想的萌芽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行政的历史极为久远,但明确的行政理论概念,则较为晚出。《左传》中“行其政事”、“行其政令”等说法,含有推行政令、管理政务的意思,可视为萌芽状态的行政概念。《孟子·梁惠王》说:“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里的行政,实际上就是治理国家的意思,与《左传》所言的不同之处,在于行政  相似文献   

4.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学源于邹鲁文化,是孔于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者。孟子重视审美教育,其审美教育思想体系对后世影响极大。一在“思以其学易天下”的思想主导下,自觉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审美教育思想,重视诗教与乐教及自然美熏陶的意义,是孟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孟子师说>还原<孟子>太和气象,主要由三方面展开:以"知痛痒心"解说孟子"性善论",以"即事即义"发挥孟子"养气说",以"本之心术"阐扬孟子"尊王斥霸"思想.<孟子师说>从人之本心出发,还原了孟子的个人修养理论和社会政治学说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以来,被尊奉为亚圣,其学说与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对华夏民族的心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以孟子的“人道”论为核心,阐述了孟子的人生哲学,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其对当今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又进行了新的拓展.其具体内涵包括对父母生时的奉养,对父母死后的丧祀,娶妻生子以延续香火三个方面.孟子的孝道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有糟粕,也有合理内核.他的孝道思想对<孝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合理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又进行了新的拓展。其具体内涵包括对父母生时的奉养,对父母死后的丧祀,娶妻生子以延续香火三个方面。孟子的孝道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有糟粕,也有合理内核。他的孝道思想对《孝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合理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孟子“仁政”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教育三个方面,贯穿着“民本”的主张,孟子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孟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指出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天命观;同时更强化了人的主体性和道德伦理的自觉性,从而形成了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1.
法家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各具特色,这与他们各自的哲学背景有密切的关系。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以法治国"的主张为中国古代中央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西方近代行政组织管理理论中的官僚制的行政组织理论在西方行政组织管理思想上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法家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不断比较、影响和融合。从各自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的比较分析中考察其各自的特点及二者融合发展的趋势,并借此找出对我国管理思想和实践有所启发之处,有助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管理思想发展的现代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是孟子思想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他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与观念,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纵观《孟子》,洋洋洒洒,十万余言,除了其主体仁政——内圣外王思想之外,孟子的“时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甚至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时变”思想,是孟子进行游说、讲学、辩论等活动的主要方法,是孟子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征。《孟子》一书通过对孟子言行的记录,不仅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亦成功地为后人展示了一个鲜活的辩者形象。孟子与时人的论辩涉及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哲学等诸多领域;通过对旁征博引、因势利导、诱敌入彀、归谬反驳、执经行权等论辩方法的娴熟驾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戴震对气、欲、才三个关键词进行梳理之后,试图重构孟子的性善论。它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准备阶段,东原以孟子为集中意识,指出程朱论气、欲、才违背了《孟子》文本,从而对当时奉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心性论进行了批判;后是建立阶段,东原以孟子为支援意识,完成了自己以情感哲学替换理性哲学的性善论建构。在第一个阶段上,戴震以孟子为集中意识,亦即合法化认同孟子,显示了他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奠定了《孟子字义疏证》"准孟"的思想基调;而在第二个阶段上,戴震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越来越被距离感所取代,逐渐从对孟子的合法化认同走向自身的创造性转换,并成为具有"准孟"品格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以来,被尊奉为亚圣,其学说与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对华夏民族的心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以孟子的“人道”论为核心,阐述了孟子的人生哲学,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其对当今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孟子是儒学重镇,其思想涉及多个方面,在长期不同角度的研读中既有一致又有争议。最近出土的简帛对孟子思想的研读有重要推进,它既使部分共识得以深化、又使部分争议得以澄清,了解出土简帛对于全面而深刻把握孟子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韩愈对孟子的推崇是明显的,除了著名的“道统论”以外,韩愈还对孟子的“禽兽”、“仁义”、“道德”进行了重要的证明和展开,它对于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孟子思想是十分有帮助的。孟子通过“禽兽说”指出了人必须具有道德意识,而其道德的实际内容却是家庭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纵观<孟子>,洋洋洒洒,十万余言,除了其主体仁政--内圣外王思想之外,孟子的"时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甚至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时变"思想,是孟子进行游说、讲学、辩论等活动的主要方法,是孟子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问题上有两大针锋相对的观点: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二者都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从今天看来,性恶论无疑要比性善论思想深刻得多。本文主要通过对荀子性恶论思想的分析,以及和孟子性善论思想的简要比较,挖掘出性恶论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