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99年10月11日,瑞典卡罗琳外科医学研究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决定将199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京特·布洛贝尔(Gnter Blobel),以表彰他在细胞内蛋白质输运的信号理论和分子机理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众望所归的得奖者 1936年5月21日,京特·布洛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瓦尔特斯多夫,1960年在德国吐宾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美,1967年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来到洛克菲勒大学的乔治·帕拉德(1974年诺贝尔奖得主)、菲力浦·谢凯维兹领导的研究细胞精细结构以及新生蛋白转运  相似文献   

2.
杨振宇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亚太地区物理协会主席杨振宁教授被美国哲学学会授予本杰明·富兰克林奖。J.A.M.亚当斯(JudgeArlinM.Adams)在独立宫本杰明大厅给他颁发了奖章。富兰克林奖是美国哲学学会的最高奖赏,它包括由美国国会认可的金制奖章...  相似文献   

3.
今年十月中旬,瑞典皇家科学院和卡洛琳医学院分别宣布了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和医学·生理学奖的获奖者名单,各国报刊并刊载了他们的简介。物理学奖获奖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肯尼思·威尔逊博士1936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奥尔塞姆。1961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1971年以来任康奈尔大学物理学教授。他是因为提出了关于“相变的临界现象”的理论,从而解决了电子计算机也不可能解决的各种不大相同长度的起伏波动谱的问题而获奖的。  相似文献   

4.
阿尔弗莱德·吉尔曼(A.Gilman)等四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获得了1989年度腊斯克基础医学奖,另外三位获奖者是英国剑桥大学迈克尔·贝里奇(M.Borridge)教授,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医科大学霍尔德休斯医学院的埃德温·克雷布斯(E.Krebs)教授和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院亚萨托米·尼兹朱克(Y.Nishizuka)教授。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使细胞对激素、生长因子和其他环境因素作出反应的生化途径。据腊斯克基金会称:“它将帮助科学家们了解  相似文献   

5.
斯坦利·科恩和丽塔·利瓦伊一蒙塔尔西尼因生长因子方面的杰出研究,荣膺了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生长因子是为正在生长的动物细胞提供生命力的微蛋白质,因其能调节生长,所以对于治愈被破坏的组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恩是美国范德皮尔特医科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罗马细胞生物研究所的丽塔·利瓦伊一蒙塔尔西尼博士是第四位获该项诺贝尔奖的女性。利瓦伊一蒙塔尔西尼的成功之路上布满了荆棘,她是在恶劣的条件下极其艰难地开始这项研究的。她出身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57,2(Z1):96
<正> 美国安德烈·寇尔南德(André Cournand)教授、廸金逊·威·理查兹(Dickinson W.Richards)教授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韦尔纳·福斯曼(WernerForssmann)医生获得了1956年医学方面的诺贝尔奖金。他们在心脏插管术和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有了新的发现和重大成就。西班牙诗人希麦内斯(Juan Ramon Jimenez)由于用西班牙语写的表现着崇高情感和纯洁艺术的抒情诗章而获得了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金。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艾伦·黑格、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白川英树,以表彰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内作出的卓越贡献。 歪打正着 导电聚合物的最初“问世”,说起来颇富戏剧性——源于一次偶然  相似文献   

8.
莱纳斯·波林(Linus Pauling)1901年2月28日生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于俄勒冈农业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加利福尼亚工学院学习。1931年,任该学院教授,其后,历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教授。现年已88高龄却仍在继续从事研究。其间曾二次荣获诺贝尔奖,他是本世纪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莱纳斯·波林博士在1954年、1962年分别获诺贝尔化学奖、和平奖两项大奖,第二次因竞争失败而失去获诺贝尔医学奖、生物奖的机会。在此以“诺贝尔奖之路”为题,叙述了波林博士从5岁至30岁其间,以敏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非凡的材料,即高功率陶瓷,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研制这项技术的创始人之一去年荣获了阿图尔·布克哈特奖,他就是马克斯·普朗克金属研究所粉末冶金实验室主任君特·佩佐夫教授,这项奖用于表彰他在“科学开发高功率陶瓷方面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几乎是毫无争议地颁给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化学物理专家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艾哈迈德·泽维尔于1946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毕业后,他就到美国继续深造,并于1974年获得宾州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呆了两年后,艾哈迈德·泽维尔被加州理工大学聘用。因此,现在他拥有美国和埃及两个国籍。 任何一位化学家,或者是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一旦他了解了艾哈迈德·泽维尔的贡献后,都会感到激动不已。按照瑞士皇家科学院的说法,“他的贡献给化学及其相关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1.
确定生物体的遗传特性和功能的生物高聚物是以由若干密码子组合而成的长链形式存在的。1964年布鲁斯·梅里菲尔德(Bruce Merrifield)提出把生物高聚物连接到一种固态基质上,从而开创了这种生化物质合成的新天地。梅里菲尔德,1921年生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于1949年获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66起一直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生化教授。  相似文献   

12.
菲利普·夏普 194 4年 6月 6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北部的一个山间小农场 ,并在当地的公立学校接受初等教育。 1966年毕业于肯塔基州的联盟学院 ,获化学和数学双学士学位 ;1969年获得伊利诺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69年至 1971年 ,在加州理工学院诺曼·戴维森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攻细菌质粒分子生物学。1971年转入冷泉港实验室 ,开始研究动物病毒和哺乳动物细胞的分子生物学。   1974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癌症研究中心和生物学系 ,并分别于 1985年至 1991年、 1991年至 1999年任中心主任和系主任。 2 0 0 0年 2月 2 8日 ,就任新成立…  相似文献   

13.
凭借对光的行为和用途的研究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的一位利用量子力学解决了描述光的行为的理论;而其他两位则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了识别原子和分子的激光技术。在130万美元的奖金中,现年80岁的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J·格劳伯(RoyJ.Glauber)获得其中的一半,他的计算为量子光学奠定了基础;71岁的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L·霍尔(JohnL.Hall)及63岁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研究员、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教授特奥多尔·W·亨施(TheodorW.…  相似文献   

14.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一文,对198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朗和戈尔茨坦教授的工作作了介绍.由于作者曾在布朗实验室工作,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理的研究,因此本文颇有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窗     
导热率最差的材料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系教授大卫·约翰逊(David C.John-son)研制出了目前导热率最差的二硒化钨材料。与导热率最好的钻石相比,  相似文献   

16.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荣誉退休物理教授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保罗·劳特布尔(Paul Lauterhur)“因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发现”而分享2003年度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MRI扫描通过形成器官和组织的图像让医生能够看到人体的内部。  相似文献   

17.
<正>9月5日,美国艾伯特和玛丽·拉斯克基金会公布了2015年度拉斯克奖获奖名单,3位科学家和一个无国界医生组织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罗格斯大学退休教授伊芙琳·威特金(Evelyn Witkin,96岁)、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遗传学家斯蒂芬·埃里奇(Stephen Elledge,59岁)、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免疫学家詹姆斯·埃里森(James P.Allison,67岁)和无国界医生  相似文献   

18.
李辉 《世界科学》2012,(10):33-36
邵正中,1964年出生于上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6年至1998年在丹麦Aarhus大学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的生物大分子课题组,以"仿生制备"项目中的若干成果,荣获了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些成果,是邵正中(第一获奖人)教授等人在二十余年对蚕丝和蜘蛛丝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取得的。  相似文献   

19.
郭永发 《世界科学》1995,(1):10-11,20
不需证明的“理论数学”是否允许存在?郭永发(青海大学)一问题的引出在1990年日本举行的第2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4个菲尔兹奖中的3个分别授予了美国的E·Witten,新西兰的V·F·R·Jones和苏联的V·L·Drinfeld。MareHindr...  相似文献   

20.
[彼得·舒尔茨简介] 1956年6月23日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西那提。197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84年获有机化学哲学博士学位后赴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85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化学系任教。现已获得若干科学奖励和荣誉,他建立了一个横跨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酶学和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计划。帮助建立了Affymax研究所(一个药物公司)。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研究生物体系中的分子识别和催化的机制。这些研究在设计新的功能分于方面的应用将有助于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他的重要贡献包括催化抗体的产生、杂文晦的合成,以及向蛋白质分子中定位引入氨基酸类似物的方法和建立等。他还在每个学期教授大学生的有机化学课程。也经常应邀去美国的许多大学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