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刚 《世界知识》2008,(12):25-27
作家钱钢在其1986年发表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中,揭示了一个令人战栗的诡秘现象——北京所处的北纬40度一带,是世界上的大地震多发带。据美国地质调查所汇总的古今大地震丧生人数排行榜,逾10万的11次依次为:(一)1556年中国山西、陕西地震,83万;(二)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地震,28.3万;(三)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  相似文献   

2.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境内与叙利亚毗邻的边境地区连发的强烈地震以及并发灾害,已造成土叙两国五万多人丧生,其中土死亡人数逼近4.6万人,另有超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1300多万人受到持续影响。这场大地震是现代土耳其建国百年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又发生在近20年来最关键的一次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之前,加剧了土政经形势和外交前景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自然界很凶恶的敌人,在资本主义国家和旧中国,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一九○六年的美国加里福尼大地震和一九二三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美日反动政府不但不救灾,反而乘机残害人民,结果死亡十万余人。一九二○年甘肃海源大地震伤亡也十分严重,反动政府不闻不问,还利用地震鱼肉人民,致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伤亡和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22日、8月25日,云南盐津、大关县等地相继发生两次五级以上地震,二十余人死亡,百余人受伤,三十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亿元人民币。今年也正好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年周年,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24.2419万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个小概率事件,毕竟地球上不是经常地发生破坏性地震,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被瓦砾掩埋的经历。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房倒屋塌的惊吓,但感受过多次大地的震动,更经受过几次大地震惨状的震撼。地震究竟离我们是近还是远?我无法说得清楚,但近二三十年中导致重大灾害的地震似乎感觉很多,且都历历在目。就中国来说,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约24万人;1999年台湾7.3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发生大陆地震最多国家,仅20世纪来,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为110万,我国就占60万。特别是全球城市地震灾害趋烈,已占到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65%。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已为世界重视,已成为我国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1988年我国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以来,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工作一起抓”。杭州市区域不属多震区。但据历史地震研究,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是本省陆域少数几个历史上曾有过破坏性地震的城市。近二十年来邻近地区及台湾强烈地震也…  相似文献   

7.
2008年,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不寻常的一年!从雪灾到列车相撞再到汶川大地震,在短短几个月内,中国经历了三次重创,灾难一次比一次强烈,结果一次比一次更令人胆颤心惊。本该是北京奥运的圣火激扬五洲的时刻,却被空前的悲哀凝固了。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亚洲。地球物理学家布鲁斯·普雷斯格雷夫在第一时间就通过媒体发出惊叹: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地震。  相似文献   

8.
10月23日,日本新发生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震级里氏6.8级。这次地震使日本损失严重,造成几十人死亡,两千多人受伤,多处山体滑坡,住房倒塌,交通瘫痪。为什么日本是地震的重灾区和频发区?让我们关注日本的地理构造及日本人面对可能发生地震时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11,(8):4-7
2008年以前,提起大地震,大多数中国人民会立刻把它和唐山联系起来。现在。2011年。再谈起大地震,人们已经不知道说的是哪一次了。汶川、海地、玉树、福岛……这些本来毫无关系的地名。被地震归为了“同类项”。神出鬼没,不可预测的地震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不速之客”。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是自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它震级高、强度大、余震多,范围广、次生灾害大、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汶川地震灾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我国西南及周边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向挤压,导致龙门山冲断带向东南逆冲,撞击四川盆地,引发汶川8.0级大地震.人类对客观世界、自然环境及发展规律还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以及深达数十、数百km的震源及其活动规律等,远未认识.必须加强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震源活动规律及趋势的探讨、认识与科学研究;逐步提高对地震的预警与预报,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条令,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确保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人类面临最复杂的自然灾害,每年都会给很多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研究地震的空间分布及驱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USGS和EM-DAT数据库及NOAA网站的相关资料,利用ArcGIS10.2制作全球地震空间分布图,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地震级数与其造成经济损失值之间的关系,统计1998—2017年全球地震灾害造成的房屋破坏、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值及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998—2017年各阶段全球地震发生频率和强度目前都已进入多发期;大陆内部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较少,多发生在其边缘地带,海洋单位面积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比陆地高;地震在大陆上分布多呈面状,海洋(包括岛屿)上呈带状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可怕、最具破坏性的。众所周知.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对地震孕育规律的认识还难以准确预报地震,况且一次大地震往往孕育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长期的平静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导致社会和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面对突然其来的大地震不得不付出沉痛的代价。2008年的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是续唐山地震以来伤亡最大、损失最重、社会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从汉代至清代,见于记载的地震有8000余次,其中破坏性地震有600多次,其中明代以来(1368年后)的大地震除了青藏高原外很少遗漏,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更是受灾严重。地震发生会导致建筑物大量倒塌,然而许多古代建筑却在数次严重的地震中留存至今,这里面有着不少的诀窍。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自然界最可怕的灾难之一。但足以给人类社会造成破坏的大地震(7级以上大地震)一年中大约只会发生20次左右。尽管大地震发生的次数不多、频率很低,破坏力大都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但其冲击力却可使广大地区发生震动。而地震引起的海啸,数小时内就可横越大洋。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壳的大小板块相互挤压、移动和摩擦产生的,多数大地震都发生在三个板块挤压摩擦带上。第一条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从南、北美洲的西岸一直伸展到亚洲太平洋沿岸;第二条是由西向东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地震带;第三条是横越各大洋的海底山岭地震带,它蜿蜒伸展数千里。火山素有“魔鬼的烟囱”之称,亦是人类尚未征服的一种天灾。它喷出的炽热岩浆流能在顷刻间吞没其所流经的一切,而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带来的气候变  相似文献   

15.
地震后的人员伤亡快速评估,对于地震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基于地震场景重建的经验模型,研究了云南省的地震人员死亡率,并以鲁甸地震为例,对震后死亡人数进行了估算。收集了云南地区1970年至2008年至少造成1人伤亡的37个地震案例,基于地震烈度分布图和人口密度数据,得到地震案例各个烈度区的暴露人口数;运用美国地质调查局基于地震烈度的人口死亡率模型对人口死亡数进行估算,随后比较人口死亡估算值和人口死亡实际数的差值,对差值进行最优化求解使其最小,从而确定模型的参数值,得到云南省的地震人口死亡率。计算得到鲁甸6.5级地震人员死亡数为308,与实际死亡人数(617)处于同一量级,该地震属于特别重大地震,应急响应级别为I级,与实际情况相符。结果表明,基于地震场景重建的死亡率经验模型对于中国省市地区尺度的震后死亡人数快速评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地处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是太平洋环火同带频繁活动的地区,台风、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极为常见。发生于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共造成6393人死亡及失踪、4万多人受伤、24万多栋房屋倒塌、受灾户数达43.7万户。  相似文献   

17.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崪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地震,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能感觉到的只有5万多次,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一年只有几次。但是,地震一旦发生,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世界地震史上,一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有4次,全在中国,其中2次就发生在近一百年里。 20世纪,又是一个震灾频频的世纪。 旧金山大地震拉开了20世纪震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非常频繁,是一个震灾十分严重的国家。20世纪,中国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百年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因此,对于我们国家而言,防震抗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地震中对各类房屋建筑震害的调查发现,在高烈度区,理论上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筋砼结构倒塌了,而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砌体结构却裂而不倒,笔者就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措施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震伤亡人数的概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利用可靠度方法预测城市地震人员伤亡数目的概率模型 ,利用此模型可计算出所需概率意义下的伤亡人数的范围 ,为地震区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和地震救援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给出了 H市的发生地震时伤亡人数的预测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