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云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络服务平台”6年来的建设、运行、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提出了促进云南大型科学仪器对外开放,提高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实现共建共享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学仪器信息共享评价模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带动下,先后启动了科学仪器共用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共享建设形式化、服务不到位、仪器使用率低等。为此,如何评价科学仪器信息共享工作成效,成为目前科学仪器信息共享工作深化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本文从"可见"、"可得"和"可用"3个层面来建立科学仪器信息共享评价模型,用以评价各类科学仪器信息共享平台的共享服务水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其中,缺乏有效的共享模型用以指导构建完善的共享系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科技资源共享三层次模型,构建了包括可见、可及、可用三个层次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三层次模型。结合发达国家研究与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实例对三层次中的共享内容、共享策略、预约过程、实时监控和培训等进行了细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沈阳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的发展目标,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平台共建单位由最初的14家增加到38家,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由最初的45台(套)增加到471台(套),总价值超过4.2亿元人民币。2006年,共享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收入达1314.93万元,超过了“十五”期间沈阳地区共享仪器设备对外服务收入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以下简称大型仪器)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建立共享服务机制是提高大型仪器的综合使用效益、减少重复购置和浪费、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举措.沈阳地区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工作始于1997年,是原国家科委首批确立的八个试点省市之一.在推进本地区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工作中,沈阳市科技局围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紧密结合本市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并取得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6.
我国为数众多价格昂贵的科学仪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三低"现象:管理水平低、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低。建设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是解决"三低"问题的必要手段,仪器资源开放共享绩效评价在平台建设实践中是急需突破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重庆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多年来通过探索在实践中创立的绩效评价机制的详细内容,重点分析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并以多年来运行情况为例,分析其实际效果,指出平台绩效评价机制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最终解决"三低"问题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1项目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长三角共享服务平台共建协议书>的精神,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科技管理部门携手合作,于2007年6月22日正式开通"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该网整合两省一市3620台科学仪器设备,其中价值5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有209台,实现了长三角大型仪器设备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以下简称“浙江大仪平台”)是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建设思路,通过跨单位、跨部门和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为建设科技强省,改善浙江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而构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006年6月作为浙江省第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率先对外开放服务。七年来,在浙江省科技厅的领导下,在平台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及运行现状,介绍了该省在仪器资源共享方面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在对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实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仪器资源共享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以下简称“浙江大仪平台”)是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建设思路,通过跨单位、跨部门和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为建设科技强省,改善浙江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而构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006年6月作为浙江省第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率先对外开放服务。七年来,在浙江省科技厅的领导下,在平台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建设和服务,在资源整合、共享服务和创新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浙江省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仪器设备条件支撑,涌现了许多经验和亮点。  相似文献   

11.
科学开展科技资源开放与共享评价,对于有效改善政府公共投入,提升科技资源建设与服务机构的运行与服务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见性一可得性一可用性”三维评价模型,本文选取了29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9个仪器共享平台、35个科技文献共享平台、84个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开展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等层面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评价的对比分析,以了解我国目前网络环境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评价的总体状况,为科研活动中科技资源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需求工程——对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需求工程——对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的基础研究"针对软件在网络计算环境下成为服务的趋势,开展服务于大众的网络化软件需求元描述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为网络时代的软件工程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该项目启动两年来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规范科学技术名词在科技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文章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英译和汉语科技名词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服务系统中进行了文献检索统计。检索结果表明英译规范名词在不同的文献类型和学科中的使用有较大的差异;汉语科技名词的检索结果从科技文献使用的角度说明了规范名词遴选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文章还对《地理学名词》中不同形式的名词在科技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文献检索统计。  相似文献   

14.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是目前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总投资6.4亿元,工期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任务。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2009年5月对撞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亮度在束流能量1.89GeV能量下达3.21×1032cm-2s-1,达到设计指标,为改造前的30多倍,是此前该能区对撞机亮度世界纪录的4倍以上。BEPCII工程按进度、按指标、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于2009年7月17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BEPCII是一台粲物理能区国际领先的对撞机和高性能的兼用同步辐射装置,它的建成成为国际同类装置建设的一个范例,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BEPCII试运行期间,北京谱仪III共采集到一亿多ψ(2S)和两亿多J/ψ事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样本,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物理结果。BEPCII建成并投入运行,有望在今后多年里,不断取得重大物理成果,进一步保持和加强我国在粲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分析了平台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如平台的资源整合和宣传、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与激励、平台运行的经费支持等,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建议,继续建设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平台,推进平台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将为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流的科研组织形式——PI制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科技发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需求。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借鉴大项目管理所采用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在重点实验室管理中引入研究团队及研究团队负责人负责制,提出一种复合型的科研组织形式——“点一群一阵”结构。通过合理的队伍构建和资源配置,PI既能以研究组为基本单元进行自由探索,又可组成团队发挥群体优势、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之数据联盟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资源建设是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难点之一。本文比较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资源建设的三种主要模式,指出数据交换模式更适合于当前目标定位,即建设开放共享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数据联盟模式,由此构建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可灵活地解决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问题,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并提出了当前构建科学数据联盟模式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两点建议;最后以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建设为例进行了实例说明。本研究将为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