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国,上级政府的分权包括财政分权和行政分权,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财政分权在省级政府层面的影响.对于财政分权和行政分权对地级行政区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我国2002年到2006年的地级行政区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且东部地区的效果要优于西部地区,而行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在东部地区其综合效应为负,西部地区综合效应则为正.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从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两个角度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收入角度下的财政分权显著地促进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支出角度下的财政分权却显著抑制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科技投入,但是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的交互影响却对科技投入产生抑制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扩大地方政府财权、调整当前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和强化科技政策的法律效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守俊 《创新科技》2019,19(6):15-24
基于2011—2017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地方分权、政府补贴与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企业杠杆率显著负相关,政府补贴可以显著提高企业杠杆率。且财政分权与政府补贴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在所有权上具有异质性,财政分权程度高,非国有企业杠杆率会显著下降;政府补贴会显著提高非国有企业杠杆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对企业杠杆率影响更加显著,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不显著;政府补贴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更加显著,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不显著。因此,合理规范政府补贴、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不仅有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4—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得出:就全国而言,财政分权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其财政分权变革下的金融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异质性表现来看,东、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其财政分权体制变革下的金融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中部地区则相反。通过面板协整经验分析发现:短期内财政分权和金融发展并不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长期来看,财政分权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受金融发展的影响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200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废水排放总量与SO2排放量衡量环境污染程度,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财政分权度的提升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回归系数为负,而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两者交互项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受财政分权制度的制约; 3)环境保护支出和财政分权与环境保护支出两者交互项均与环境污染程度呈正相关,表明环保支出能够改善环境.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这是其社会契约论自然法思想的核心内容。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法律观"以及系统的自由学说,阐明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本文从:"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自由思想"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洛克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作为一项重要财政制度安排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北六省(区) 2009—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综合得分进行分析;其次,运用全面FGLS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西北六省(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收入分权与财政支出分权均对西北六省(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产生正向激励作用,且财政支出分权的作用力度大于财政收入分权.据此提出完善财政分权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等建议,以提升西北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8.
预算外资金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通过对我国1994-2004年“预算外”财政分权指标DCX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预算外”财政分权已处于过度状态.如果继续提高财政分权度,或者是放松对地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将财政分权和共同富裕纳入一个框架,使用2010-2020年的长三角地区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行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表明财政分权可以通过提升教育供给规模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政分权度的提高更有助于地区分阶段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研究对于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财政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融资资源获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财政分权对于企业研发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于企业研发投资的直接效应并不显著,财政分权度对企业研发融资约束水平具有显著的增进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财政分权对私有产权企业研发融资约束的增进效应更弱。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阶段,也是西藏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走出贫困落后的重要环节之一。公共财政以其自身所具有的职能属性,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公共财政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职能定位,结合西藏具体区情,探讨了西藏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提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4—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尝试从财政收入分权与财政支出分权两个维度研究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以财政收入分权还是以财政支出分权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都会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即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财政支出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要大于收入分权.以SO2排放量衡量的环境污染指标与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呈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研究还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交叉项与环境污染呈正向关系;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呈正比,其中第二产业影响最深;对外开放与环境污染呈负向关系但不显著.鉴于此,文章围绕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地处我国西部边境,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是欠发达地区。西藏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民生和谐、社会稳定、主权完整。城镇化作为协调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在西藏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城镇化过程中,西藏的人口、社会、经济方面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全面完整地评估西藏自治区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质量对于制定西藏接下来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文章采用耦合模型分析了2011-2020年西藏城镇化中“人口-社会-经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虽然在样本期内,“人口-社会-经济”耦合度始终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从耦合协调度来看,西藏 “人口-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度在最高的年份也仅为勉强协调,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进一步研究发现西藏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社会-经济”高耦合度是由于三个系统发展水平过低导致,西藏城镇化水质量较低,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已经开始限制人口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西藏人口、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解,为进一步推动西藏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赋予地方政府在税收、预算以及债务安排等方面的自主权,是地区经济稳步增长的保障。基于199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虽然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影响,最终将导致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总效应的损失。分地区考察发现,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遮掩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在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词:财政分权;技术创新;城乡收入差距;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4—2011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研究了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首先,基于财政分权构造的投入产出,通过SE-DEA测度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分析无效率的原因;最后,利用TOBIT模型对效率得分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且2002年后的财政分权政策扩大了4个地区之间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证明了把握财政分权的“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两个方面,二者发展的时空错位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矛盾.文章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2009—2019年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综合测度,通过泰尔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指数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错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研究时段内,城镇化水平由“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其变化取决于中低水平城市数量的替变转移上;随时间维度变化,城镇化质量提高显著,内部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规模内部差异扩大,规模结构不合理现象有所突显.2) 空间分布上:城镇化质量始终以中水平地区为主,高水平地区不断增加,低水平地区持续减少;城镇化规模始终保持“中部凸起”的分布格局,中等规模城市逐渐取代了小规模城市,成为区域主导的城镇化规模类型.3) 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现象主要由小部分城市的不匹配造成的.4)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均GDP、每万居民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率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空间错位指数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和土地城镇化率对空间错位指数贡献最大,其他因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978~2011年时序数据,考察了西藏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结果表明:西藏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内在因果关系,人口非农化率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动城镇化率增长0.4个百分点;但出现了城镇化发展缓慢以及非农化严重超前和城镇化严重滞后的问题.表明解决西藏的城镇化发展问题,需要将人口非农化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