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肥胖的机制与科学减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问题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现代疾病.其病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生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肥胖可以导致众多的并发病症.控制肥胖的手段有多种选择,运动与合理的饮食是最安全、可行的方法.合理的运动可以有效地控制、调整身体成分,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综述了肥胖的机制及科学减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共轭亚油酸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共轭亚油酸(CLA)因其具有调节脂肪代谢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CLA是一组具有共轭不饱和双键的亚油酸的位置和结构异构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特别是具有减少脂肪沉积的作用,并已开始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食品等领域.为此,就CLA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肥胖,慢性肾病的幕后推手2007年2月20日,国际肾脏病学会的新闻公告称,目前世界上超过5亿人(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的肾脏疾病,每年超过百万人口死于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共生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互利共生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人类和肠道菌群.人类利用肠道菌群消化食物来获得生存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而肠道菌群则获得栖息地和营养.肠道菌群与人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平衡状态,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会导致人体内的许多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炎症性肠病、癌症等.肠道菌群参与宿主新陈代谢、机体免疫、基因表达、疾病发展和药物疗效,同时它也受饮食、抗生素、生活方式、遗传和时间点的影响.作者系统地回顾了人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肠道菌群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描述了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肠道菌群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减肥撷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正困扰着人们,由于脂肪越多就越肥胖,体重就越重,肥胖给人的健康带来不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以及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都无不把肥胖列为危险的因素。现在,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或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人们希望以减肥、降脂等清除血管腔  相似文献   

6.
摘要: 肥胖是一种多病原疾病,病毒感染仅仅是引发肥胖的一种因素。已发现9 种病毒和生物因子与人类、动物肥 胖有关,尚有与肥胖有关的病毒和生物因子有待发现。“感染性肥胖”是一种新的概念,有助于人们将来生产出预 防肥胖的疫苗和抗病毒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从青少年单纯性肥胖谈科学饮食下有氧运动减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胖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温柔杀手".目前中国正步入肥胖大国的行列,因此,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社会要向肥胖挑战,让青少年远离肥胖走向健康.在肥胖青少年中有95%以上的为单纯性肥胖,文章就青少年单纯性肥胖问题向青少年及家长阐明科学合理饮食和有氧运动对预防肥胖和减肥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在合理的饮食下制定有效的运动减肥处方.  相似文献   

8.
“富裕型”疾病又称“文明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是一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五种疾病,且与营养摄入过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介绍了这五种疾病的合理饮食和食疗。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肥胖作为一种疾病,同时也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率越来越高,分析不同体重与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本文对中央民族大学校内980名退休人员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了整理,按体重指数(BMI)分为BMI24、BMI≥24两组,比较两组与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发现各组间高血压、脂肪肝和高血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分析和比较,进一步证实肥胖与高血压、脂肪肝和高血脂慢性疾病密切相关,抓好超重及肥胖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是今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多基因突变小鼠模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己知人类有近 2 0 0 0 0种疾病 ,其发生与发展都与基因受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其中相当一部分疾病的发病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基因功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 (AS)、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多基因疑难疾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AS的发病过程中 ,血脂代谢异常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载脂蛋白E(apoE)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和乳糜微粒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介导血浆脂蛋白的转运与清除 ,在脂质的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瘦素受体 (OB R)在体内介导瘦素的信号传导 ,调节能量代谢与平衡与肥胖以及血脂代谢有关。通过…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糖尿病发病率亦直线上升.由于糖尿病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且迄今为止是不能治愈的,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它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本文介绍了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性,让人们意识到糖尿病预防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了糖尿病的预防原理以及预防措施,从而使人们有目的地积极预防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包和平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685-1689
近年来一些新传染病源的出现,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更是威胁着社会的公共安全。高等院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区域,病原体从异地输入;集体食堂、集体宿舍;学生之间生活、学习接触密切,这些因素具备了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蔓延、爆发的条件[1]。因此了解高校学生传染病患病现状,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超声治疗具有非侵入性、空间分辨率高、刺激靶点多等特点,其磁共振兼容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逐渐应用于脑部疾病的治疗。综述了超声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2种主要类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和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治疗。目前,高强度聚焦超声在治疗脑肿瘤、神经性疼痛、震颤、帕金森、强迫症和脑中风等疾病领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在治疗抑郁症和癫痫等疾病方面具有临床应用。经颅精准聚焦的聚焦超声可非侵入性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望成为治疗脑部疾病新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恶性肿瘤能引起神经系统损伤,部分恶性肿瘤病人神经系统损伤出现在癌肿被发现之前,恶性肿瘤颅内转移是癌肿神经系统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颅内肿瘤的6%~10%.  相似文献   

15.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症,近年来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目前抗癌药物研究领域较活跃的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金属抗癌药物,以天然产物为原料的抗癌药物,抗癌药物靶向制剂,基因工程药物,纳米材料抗癌药物与癌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环境激素污染正严重威胁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从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危害出发,针对人体主要接触途径之一的饮用水中甲草胺的去除方法进行了实验和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实际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硝酸盐污染威胁着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储量高、易获取、低价高效的粘土矿物材料作为硝酸盐脱除剂极具潜力。首先从硝酸盐的特性和来源出发,介绍了用于水中硝酸盐去除的天然粘土矿物,包括高岭土、凹凸棒土、伊利石、海泡石和膨润土,发现它们普遍存在着离子交换容量较低、选择吸附性不高的问题。接着归纳了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和复合方法: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升粘土矿物材料对硝酸盐的脱除能力,改性技术能够改良其表面性质,调整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其中表面活性剂改性所取得的成效更优;复合技术能够拓宽其功能性,获取更多的操作性和性能提升,其中同双金属离子或壳聚糖复合是更好的办法。然后分析了粘土矿物材料的毒性,总结出其具有制备低毒性和高生物相容性复合材料的潜力,但需要对改性剂的选择和使用浓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后,展望了未来粘土矿物材料在硝酸盐去除方面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开发用于硝酸盐去除的新型粘土矿物材料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熊果烷-12-烯-2α,3β,28β-三醇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肿瘤是1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多种天然产物主要功能成分之一的熊果酸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因此,为了开发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笔者以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熊果酸C-2位,C-3位和C-28位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熊果烷三醇衍生物.相关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武进市水稻土酸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区域粮食生产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在对武进市水稻土酸化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是禽的烈性传染病,对养禽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对国内外禽流感近年来的流行情况、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及危害、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禽流感的诊断技术和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