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的话     
本期《科技与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民间工艺“和雕塑艺术的重视,黄杨木雕.紫砂陶雕.陶瓷艺术.等等,这些传统而又创新的“工艺”,理应吸引着我们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湖北通山木雕为研究对象,以其传统木雕工艺特征作为研究的重点,引入现代需求和现代审美概念展开讨论,以期将传统木雕工艺与“现代”理念结合,拓宽木雕艺术市场,为通山木雕工艺的发展寻找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余宁莉 《安徽科技》2015,(12):19-20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徽派三雕是古徽州的奇葩,徽派木雕则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朵。徽派木雕广泛应用于民间装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徽州的文化名片,被载入世界文化史册。  相似文献   

4.
王莹莹 《科技信息》2010,(8):265-265
一、康百万庄园的三雕艺术简介康百万庄园,是中国三大庄园之一,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房屋大都为砖木结构,窑洞全部为青砖装砌,饰以各类木雕、砖雕、石雕图案,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十八、十九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庄园的三雕艺术是中原民居雕刻艺苑的奇葩。  相似文献   

5.
木雕、石雕和砖雕是晋商大院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建筑装饰手法。三雕装饰既是建筑构件,又起美观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而且是言情表意的载体。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主要来源于以下动机:人类爱美本能,民族思想的发展和宗教信仰,晋商家族期盼富贵人生的商俗民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徽雕包括砖雕、石雕、木雕,也被称为徽州三雕。徽雕的形成是整个徽州地区多种条件因缘和合的历史过程:徽雕的形成有赖于徽商的经济实力,还有赖于徽州地区精湛的雕刻技艺的支撑。徽雕附属于徽州建筑,既是建筑与装饰组成部分,也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徽文化,因此可以视为极具代表性的徽文化符号。徽雕艺术既有三雕自身的艺术特色,也有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整体艺术表现力。徽州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徽雕既可以单独发展,也可以结合徽派建筑的现代复兴而得到整体传承。然而,传承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依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相似文献   

7.
木雕、石雕和砖雕是晋商大院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建筑装饰手法。"三雕"装饰既是建筑构件,又起美观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而且是言情表意的载体。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主要来源于以下动机:人类爱美本能,民族思想的发展和宗教信仰,晋商家族期盼富贵人生的商俗民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具有徽派建筑风格与特色的黟县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黟县古建筑有三绝:民居庭院、宗族祠堂、石塔石坊.黟县古建筑最驰名的有三雕:砖雕、木雕、石雕.黟县古建筑最具文化特色的有两雅:楹联、题额.  相似文献   

9.
以传统东阳木雕设计范式创新为例,将东阳木雕元素融入现代室内设计新中式风格之中,从设计思维、艺术形式、继承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传统东阳木雕与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融合的把握与思路。借中国传统文化光大发扬之机遇,既为东阳木雕设计开拓新的应用空间,也为现代室内设计丰富设计语言、扩展设计审美、增强设计材料质感等提供新的可能,以此促进传统东阳木雕艺术产品在现代室内环境中的适度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盛行于明清之际的东阳木雕和徽州木雕均在相类似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下产生、发展的,两地的民间雕刻艺术各自别致的精神风貌都源于生活的激情。  相似文献   

11.
木雕艺术是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特色”课程。本文就木雕中的一般技法,(构思、选材、工具、雕刻步骤、表面处理)作了阐述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区域的木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现存实物的稀少和零散,使大量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实物个案的描述,而缺少对木雕艺术研究中史学视野上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土家族区域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实物遗存,以及同时期姊妹艺术、工具使用状况的研究,提出了土家族区域木雕艺术的历史分期,分析了其在起源期、发展期、高峰期、衰落期的发展状况,并着重分析了清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区域木雕艺术的特点,以及这一时期在大区域下的各个地方性风格,阐明了土家族区域木雕艺术发展史同时是一部经济发展史,更是一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期就有关于木雕的最早记载,如在殷商时期设有“六工”;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立体圆雕;秦汉时期的屏风和木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鼎盛时期的明清建筑木雕,包括后期清末民初木雕逐渐走向衰落以及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和青睐,中国木雕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辛的发展过程,纵然有起有落。可木雕的艺术魅力仍然不得不让世人为之折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套印术早在元至元年间已有发明,最初的套版是朱墨两色,现存最古的套印本即元末至元六年(1340)中兴路资福寺所刻、无闻和尚注解的《金刚经》。但当时套印术的应用并不广。直到明万历时,“套印”术才有了较大发展。最初的彩色套印,是在一块版上涂数种颜色,如花涂红,枝干涂棕,然后伏纸刷印。万历年间徽州滋兰堂刻印的《程氏墨苑》中的“天姥对廷图”、“巨川舟楫图”及万历刻本《花史》,便是这样刷印的。后来,又很快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研究常家庄园装饰手法的基础上,浅析了常家庄园的建筑装饰语言主要为:雕刻艺术和彩绘艺术.即雕刻包括了木雕、石雕、砖雕.木雕以楹联和建筑构件所表征,楹联数量盛多,吉祥寓意布满建筑构件,充分体现儒商风韵;石雕技艺除传统装饰应用外,传世佳作法帖碑和形态各异百狮园极为突出;照壁、影壁砖雕具有浓厚的晋商人文气息和乡土风情.彩绘艺术采用山西晋中一带特有的"汉纹锦"手法,展现折衷主义的风格.通过本研究将丰富古代建筑装饰词汇,也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源泉.  相似文献   

16.
文章意在阐明徽州古建筑中的砖、木、石三雕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筑三雕体现了徽州匠师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观,通过建筑形式的塑造,成就了明清时期皖南民居建筑风格.徽州三雕题材生动、寓意吉祥、经久耐用、装饰效果好,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应该加大力度保护、整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大青山不青     
大青山位于内蒙古中部,是阴山山脉的主要组成部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古人对内蒙古大草原和阴山地区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大青山背倚内蒙古高原,山前为黄河河套平原。大青山脚下有两座著名的城市,它们就是:“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有鹿的地方”——包头。在我的心目中,绵绵大青山应该是一座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城,它横  相似文献   

18.
星火之光     
星火之光农民工程师的追求4年前,闻名全国的冰花油漆研究者—河南省浚县白寺乡郑岗村农民工程师郑之平,又研制出新的科研项目—高档古雕家具制作新工艺。该工艺的研制成功,把古雕家具的传统生产方式向前推进一步,对古雕家具扩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和普遍推广,起到了...  相似文献   

19.
“透脱”说是杨万里诗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强调诗人要胸襟透脱,不为世俗情见所束缚;二是强调诗人要破除对权威偶像、学问定法和“故我”的执迷,“不听陈言只听天”,师心法天,以变求进;三是强调学习前人的诗歌,要脱略形迹,深参透悟,领会其实质内涵,把握诗歌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它历史悠久,风格淳朴,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广大收藏者的喜爱.该文简述了黄杨木雕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福建木雕艺术的特色,图文并茂地评析了福州、莆田两地黄杨木雕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