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阳火腿     
东阳位于浙江省中部,火腿是这里的特产。外地人提起火腿,只知“金华火腿”,谁知“金华火腿出东阳”。过去东阳是金华地区管辖的一个县,属于金华地区的金华、东阳、永康、义乌、浦江等县,都有火腿出产,但其产量以东阳出最多,质量也以东阳最好。东阳的农民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猪,这里的人历来把养猪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项目。  相似文献   

2.
浦江县食品公司为了适应消费者和经营者的需求,在保持传统的金华火腿风味特色前提下,试制成功“金华火腿心”新产品,去年年底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金华火腿历史悠久,素以色、香、形、味“四绝”驰名中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渴望能生产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精多肥少、重量适宜、便于包装、携带、贮藏的火腿新产品。根据新需求,浦江县食品公司承担并完成了省科委下达的“金华火腿心”的试制  相似文献   

3.
鸳鸯(Aix galericulaia),又称匹鸟,属雁形目鸭科鸳鸯属,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雄鸟的羽毛十分艳丽,我国人民很早就熟知和喜欢它,因此在《诗经》、《水禽》、《古今注》、《本草纲目》中都有过关于鸳鸯的记载。加之鸳鸯总是雌、雄成对生活在一起,文人墨客更是把它们比喻成忠贞不二的恩爱夫妻加以歌颂和赞美。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鸳鸯常被视为爱情天长地久的象征。《古诗十九首》有“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能忘”。诗人们把鸳鸯描述得忠于爱侣,说一对鸳鸯永不分离,如果有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将终生“守节”,甚至忧郁而死,等等。然而,这种鸟类身上的爱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相似文献   

5.
“今后你们只要按照国家商标局批复的样式规范使用‘金华火腿’4个字,就不必担心再被查处了。”近日,金华火腿行业协会秘书长蒋正路将这一消息告诉前来参加商标法规讲座的150多家金华市火腿生产企业的业主时,全场雀跃。商标权之争是否尘埃落定?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是否真的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和《家》两部小说中,“鸳鸯抗婚”和“鸣凤之死”这两个情节有相似之处——强权逼婚,以悲剧结尾。作为现实主义杰作的两部小说塑造了鸳鸯和鸣凤这两个大家族中的婢女形象。鸳鸯遭遇的逼婚源自于家族内部的“自杀自灭”,呜凤承受的逼婚压力则直指礼教吃人的罪恶;鸳鸯借助贾母的庇护实现了抗婚成功,呜凤则以投湖自杀终结了逼婚阴谋;鸳鸯抗婚是一曲女奴悲歌,承载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文本意蕴;呜凤之死是一幕爱情悲剧,也成就了青年觉醒的丈本主题。  相似文献   

7.
灵活、多样,资本增值快;脆弱、短视,也不是没问题。今年10月,在世界经济界颇有名气的美国《幸福》杂志把香港评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商业中心”。我们不妨对香港这个被西方经济权威誉为“自由经济的典范”的地方进行一番调查研究。把香港这只“五脏俱全”的小麻雀解剖解剖,说不定它会为您提供大量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活动的知识。这里连着世界把当代香港市场同古代的“日中为市”作比较,首先可以看到它的活动范围大得无可比拟。“日中为市”只是狭小的物物交换场所。在香  相似文献   

8.
金牛火腿以色、香、味、形"四绝"的特色,名闻海内,誉满全球,它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1912年西湖博览会上获商品质量特别奖,1981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金质奖.金华火腿堪称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金华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金华火腿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声誉,是与猪中之魁——金华两头乌猪(简称"两头乌")分不开的.从1988年开始,笔者利用寒暑假期,带领学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12,(21):70
新闻周刊野兽日报公司日前宣布,12月31日《新闻周刊》杂志将发行最后一期纸媒,此后将全面转向数字化。该公司称此举是为了在挑战日益增加的媒体环境下降低成本。新闻周刊野兽日报公司创始人和总编蒂娜·布朗在公司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我们正在改变《新闻周刊》,而不是与它说再见。结束发行纸媒的决定与品牌质量或新闻业无关,它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一) 《科技导报》创刊以来,引起了热烈反响。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光明》、《工人》、《北京》、《文汇》、《解放》、《南方》、《广州》、《羊城》等各地日报、晚报、科技报和期刊发表新闻、转载文章;中央电视台、广播电台全国联播;香港《文汇》、《大公》、《南华早报(英文)》、《美国华盛顿邮报(英文)》、《华侨日报》、《北美日报》、《科学院通讯》以及其它英文报刊也纷纷发表长篇报导;清华和北大两校的教授们、中国科协的科学家们先后举行了座谈会;大学校长和工业部长们题词祝愿,其中有清华大学刘达、南京大学匡亚明、煤炭部高扬文、建材部宋养初、冶金部唐克、赵岚、石油部宋振明、三机部吕东、六机部张有萱、全国侨联陈宗基等先生。尤其珍贵的是读者来信7000余封,热诚支持本刊的宗旨:“促进中外交流,探讨现代化的道路与方法”。其中有1923年和胡适、赵元任在康乃尔大学创办《科学》的九旬老人章元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技》2009,(5):23-25
“第六届浙江省科技好新闻”的评比中涌现出不少反映全省科技事业发展的优秀作品,金华日报选送的《武义无人机是怎样飞往堰塞湖的》脱颖而出,拔得头筹。作为汶川大地震后最大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如达摩克利斯剑,一度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人,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力主教育为“抗战”服务.1938年底、1939年初两次到香港,宣传抗战、创办中华业余学校,还结合抗战救亡写了不少诗歌。惜乎《中国现代教育史》、《简明中国教育史》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章节以及报刊上缅怀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只字没有提及;近读香港中文大学卢玮銮(小思)女士寄给我的她所著的《香港文纵》有《陶行知在香港》一篇,较详细地述说了陶先生在香港一段时间的文化教育活动.现撮要如下,以资更好地理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936年夏天,“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届年会在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方面有“五言之冕冠”之称,这已为历来诗论家所公论,而它的思想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古诗十九首》思想价值最突出的成就是诗人在我国文人五言诗中第一次把“人生”这个严肃的主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里常用在动词前面的“所”字,语法界向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所”字是一个词,但是,对于它的词性看法不一。如马建忠的《文通》定它为“接读代字(代词)”,①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沿用其说,称之为“联接代词”;杨树达先生的《马氏文通刊误》反对把“所”字定为“代词”而称为“表被动的助动词”;②赵元任先生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叫它做“语助词”;③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和吕叔湘、孙德宣两位先生在《助词说略》里,都把“所”字定为“助词”;后来多数《现代汉语》都从助词之说,有的把它列入“结构助词”小类里。少数学者则认为这个“所”字不够“词”的资格,称之为  相似文献   

15.
金华香肠历史悠久,其色、香、味等特色与“金华火腿”一样闻名中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香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传统的香肠烘干工艺,燃料成本高,卫生条件差,劳动强度大。致使香肠产量远远落后于形势的需要。为了解决香肠加工制作工艺中,决定和影响成品香肠产量和质量的关  相似文献   

16.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赵氏求救于齐”,这“赵氏”有的认为指赵太后,有的认为指赵国的国君。它究竟指谁呢?为什么有人把“赵氏”理解为赵太后?因为古代的妇女称“某氏”,直到解放前的农村  相似文献   

17.
对《诗经·关雎》的解释,虽然说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即它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民歌。可惜的是,所有的说法(限于我看到的)都不能把全诗顺当地解通,总给人以扞格之感。“雎鸠”到底是一种什么鸟?从一些文献的记载,可以肯定它为:①是鸷鸟,属于猛禽类;②善捕鱼;⑧雌雄不经常在一起(即所谓“鸷而有别”)。孔子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是从雎鸠的“鸷而有别”发挥出来的。但不管把雎鸠解释为鸳鸯双栖式的鸟也好,还是鸷而有别的鸟也好,都不能贯穿全诗,不惬人意。我认为,闻一多先生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地方科技》2001,(3):45-46
1988年在硅谷成立的趋势科技只是一个不到10名员工的防毒软件小公司,短短十多年间,趋势科技跻身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防毒软件公司,香港《远东经济评论》称趋势科技为“亚洲最具发展潜力的软件公司”;美国的《财富》杂志将它选入“亚洲最酷”的公司;而趋势科技公司董事长张明正自己,两度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1996年被国际IT专业杂志《EDA ASIA》读者选为“年度最佳发明家”,台湾IT界称之为“防毒网路霸主”。趋势科技公司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张明正认为,实现公司前景的关键是使之成为真正国际性的企业,成功地将不同的技术和  相似文献   

19.
《鸳鸯湖棹歌》的特点在于:它是作居于异地忆起家乡土风而作,它所题咏的主要是家乡与舟楫相关的土风,它是七言绝句的形式。《鸳鸯湖棹歌》向着与竹枝词、浪淘沙趋同的方向发展;同时向着题咏土风的方向发展,这在棹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不仅表现于它主要是题咏土风,而且表现于它和竹枝词、唐代教坊曲的浪淘沙曲辞一样都是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20.
“楚辞”和“汉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可是楚赋混称的现象在汉代却是很普遍的,人们常把屈原作品称做“屈赋”、“骚赋”,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诗歌叫做“楚赋”。刘熙载在《艺概》中就批评了这种现象,他说:“古者辞与赋通称,《史记·司马相如传》言:‘景帝好辞赋’,《汉书·扬雄传》:‘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则辞亦为赋,赋亦为辞,明甚。”不仅汉人如此,近人、今人也有将楚赋混为一谈的。比如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辩诗》中,就将屈原作品列入四家赋中之一家,称为“屈原赋”。郭沫若将屈原诗歌译为今文,书名便题为《屈原赋今译》。我个人认为: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称“赋”和“汉赋”混淆起来,是不恰当的。从汉赋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汉赋虽“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但它跟楚辞却是完全不同的文体,不能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