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教师心痛的问题,学生感到头疼,是因为害怕作文,厌烦作文;教师感到心痛,则是因为看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实在太差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作文教学有了新起色,然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材料不新,体裁不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个性化思维指导学生写作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批改作文一直是教师感到头疼的事情。教师不厌其烦的精批细改,只赢得学生轻松一瞥,然后束之高搁。教师批改时的良苦用心,学生竟然不理会,其结果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然而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是作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化,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学生作文教师改。有时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教师忙得不可开交,可收效甚微。怎样才能使作文批改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一直让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怎样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发挥好“例子”的作用,在发挥语文的情感熏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提升习作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执教者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于是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导致学生作文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倾向严重。教与学之间产生了一种严重的不信任感。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学生习作与教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对个性化作文进行了探索。阐述了文章鲜明的个性特征的表现形式,探索了激发学生个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灵魂。学生对生活有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产生加以具体阐述的欲望,作文时就会用具体事情、生动的形象表现这种思想,这样“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才不会是梦想。有了不断充实自己的个性化“生活百宝箱”,有了不断丰富独具特色的“材料宝库”,到作文时就有源头活水,写作时就可以左右逢源。作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写作知识,而且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丰富体验,激发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7.
吴能文 《海峡科学》2004,(5):61-61,63
新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清楚明白地写下来。小学生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源于社会生活。然而,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大致相同,智力发展水平也相差不大的小学生,有的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有的却感到无从下笔。追根究底,造成学生无米下炊的原因是他们不善于积累素材。著名教育  相似文献   

8.
张新芳 《科技信息》2007,(2):230-231
在小学阶段,一提起语文,教师就对作文感到头疼;一提起数学,教师就对应用题感到心烦。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9.
张国华 《广东科技》2014,(6):139+96
首先对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说,小学作文的问题并不是很大,只要教师积极的纠正错误,同时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信能够在短时间内看见成效。另一方面,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消极的思想、言语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现阶段的教学,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化的教学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深感头疼,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精心指导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的弊端何在?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  相似文献   

11.
杨先友 《科技信息》2007,(23):254-254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师学生中的软勒,提起作文学生头疼,家长头疼,教师也头疼。于是乎,要求学生大量摘抄好词佳句乃至于要求学生背诵种种开头结尾的教师越来越多了,课余时间,街头巷尾,一大堆作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学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然而,写文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件最为头疼的事,每当上作文课时,很多学生困惑不解,抓耳挠腮,唉声叹气,难以下笔,即使搜肠刮肚,七拼八凑,勉强写出来,或是言之无物,文不对题;或是话不由衷,没有真情实感;或是语言乏味,平淡无奇。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模仿的作用和功能,从而使学生的习作基本以模仿写作为主,缺乏创新意识。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做到目标明确,注重读题赏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指导观察,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大多数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我们老师也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缘故。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作文,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写真事,吐真情,我手写我心,我心出我语。正如鲁迅所说:“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当代写作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模式的影响,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需不需要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下面我就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涂广森 《科技知识动漫》2007,(8X):107-107,113
文章通过采取“建议式”批语、互改法、流水法、集体法和复评法等多种作文批改的形式,以典型的事例、严密的论证,提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作文批改的新做法,对于充分发挥教师作文批改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新时期作文批改的新形式,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约作文教学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文批改难,尤其写作文评语难。作文评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劳动从形式到内容的总结性评价。如果把学生的作文比作花朵,那么教师的评语则是映衬花朵的片片绿叶,如果没有绿叶不断供给养料和水分,花朵就会枯萎,直至凋零。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批改学生的习作上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讲究评语的写作艺术。一篇成功的作文再加上一段精彩的点评,岂不锦上添花,一篇即使不成功的作品,如果有老师中肯的点评,也会让学生读完教师的评语后“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