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剪刀楼梯的定义及特点 1.1 定义。剪刀楼梯,又称为叠合楼梯、套梯或是交叉楼梯。它是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在其楼层之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直梯段  相似文献   

2.
陈克钧 《科技信息》2013,(8):507-507,508
本文对剪刀楼梯在高、多层建筑和不同场所设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讨论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列举了三种常见楼梯平面的剖切位置.归纳了楼梯电气施工平面图绘制,楼梯剖切位置选择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并结合楼梯透视图给予示例.从使用功能、安全、节能等方面考虑,探讨了楼梯照明的配电与控制方式的选择以及楼梯火灾探测器的设置,以期进一步规范楼梯电气施工图设计.  相似文献   

4.
传统常用的直板楼梯极大提高了楼梯间的抗侧刚度,吸引了较大的地震作用,而设计师又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导致了汶川地震中大量的楼梯破坏,阻碍了人员的逃生。本文通过ANSYS数值模拟,对比了纯框架结构、带直板楼梯或带折板楼梯框架结构的振动特性,建议框架的楼梯设计尽量采用折板楼梯,并且使平台板与框架柱不连接或弱连接,这样可以削弱楼梯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斜撑”效应,减弱楼梯参与整体结构受力的性能,减轻地震作用在框架间分配不均的现象,进而减小楼梯构件内力及其设计难度,并且使楼梯间的框架柱不再会形成短柱,同时降低位移限值的保守度,减少浪费。通过大量的数据寻找出应力的变化规律,给出了折板楼梯设计时需要的一些尺寸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框架楼梯参与结构抗侧体系工作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楼梯的典型震害调查,并以某5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模型,对比了传统模型与考虑楼梯构件参与整体计算模型的分析结果,讨论了楼梯构件对框架整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了楼梯震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楼梯构造处理和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结构分析4个6层框架结构模型——无楼梯框架模型、带楼梯(一般板式楼梯)框架模型、带滑动支座楼梯的框架模型和带滑动支座且休息平台与框架柱分开的框架模型,研究地震作用下这几种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框架结构中的楼梯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音乐楼梯 在印度新德里的一座七层大厦内,设置了奇妙的音乐楼梯。建筑师精选具有共鸣性好、敲打能发出乐声的花岗石板做楼梯,每段楼梯有固定音阶及音调。人们上下楼梯踩踏台阶会叮咚作响,乐声飞扬。 音乐墙 在法国马赛  相似文献   

8.
现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一般不考虑楼梯参与框架结构的整体计算,但地震震害表明楼梯的破坏往往很严重.建立模型并利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对不考虑楼梯作用及考虑楼梯作用的框架结构整体计算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楼梯抗震设计参与结构整体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层建筑和地下深埋建筑内的楼梯疏散,综合考虑楼梯台阶约束和楼梯缓冲平台的影响,建立密集人群的楼梯疏散模型。模型中采用二维离散网格表示长直楼梯,并考虑台阶约束设置网格大小,对楼梯梯段区域和楼梯平台区域分别设计移动规则。基于所提出的模型,模拟研究了平台尺寸对楼梯疏散的影响。该文的研究工作有助于高层建筑和地下深埋建筑内紧急疏散时的人群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楼梯作为疏散、逃生的主要通道,在地震来临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地震中楼梯的破坏机理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提出楼梯间、梯梁、梯段板、梯柱的抗震措施,以完善楼梯的结构设计,提高楼梯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加速度传感器计算能耗时低估了登楼梯的能耗,介绍了一种计算登楼梯能耗的算法。实验证明本算法能够准确估算登楼梯能耗,对登楼梯能耗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该文根据楼梯结构施工图的特点,归纳了5种楼梯结构类型。针对不同的楼梯结构类型,论述了如何利用Autocad绘图软件包,在IBMPC486微机上编写绘制楼梯结构施工图的菜单文件。用Autolisp语言对图形单元进行系统描述,建立楼梯单元的可变图形库,绘制各种楼梯施工图的实现方法。同时指出,楼梯结构施工图中包括了大量的构造及专家经验要求,所以用Autolisp语言进行描述和绘图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13.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强力钢筋剪刀。它包括剪刀头和剪刀把两部分。其特征是:前者由上、下把手组成,上把手前端设有相当于行星轮的小扇形齿轮,其与剪刀链板后端铰接于下把手前端的剪刀后体部,而剪刀链板前端与活动剪刀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工程建设设计中,楼梯是关系到使用者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地震发生时以及发生后业主逃生的主要通路。通过楼梯抗震设计能够提高楼梯抗震性能,为震后的逃生提供基础通路。而且,在现代楼梯与整体结构的研究中发现,抗震楼梯设计与整体结构的共同作用与分析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本文就抗震设计楼梯参与结构计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螺旋楼梯受力复杂,图集及计算手册不能提供所有螺旋楼梯的设计,采用手算或常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难度较大。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带中柱钢筋混凝土螺旋楼梯进行建模分析,最终确定了带中柱螺旋楼梯的结构方案,并将分析结果作为配筋设计指导。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震害的调查和试验的结果,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平台板、平台梁和楼梯柱不仅简单承受竖向荷载,还要承担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使得楼梯各构件都处于复杂受力状态。据此分析了现行有关设计规范的不足,对现行的板式楼梯的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行规范对钢框架结构中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尚未有明确规定。针对上海市一钢框架结构办公楼,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有无楼梯以及不同楼梯形式的4种模型,对比各整体模型的地震周期、振型、各楼层位移、层剪力以及刚度。通过分析可知不同楼梯形式对于钢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影响不一,根据结果建议了实际工程中楼梯的设计方法,可供类似工程采用。  相似文献   

18.
考虑楼梯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楼梯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大型结构软件ETABS设计了1个不含楼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和2个包含楼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对3个模型进行了弹性地震反应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楼梯明显改变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分布、振动模态及梯间框架柱内力分配比例等,其影响因楼梯中间平台与梯间框架柱是否相连而异.模型3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建议设计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包含楼梯结构进行抗震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楼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并处理北京地铁换乘枢纽西直门站的进出站及换乘楼梯数据,分析上行和下行楼梯的行人流交通特性。据此构建楼梯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了实际通行能力模型的有效性。文章最后将楼梯的实际通行能力、仿真得到的通行能力和依《地铁设计规范》计算出的最大通行能力数值作对比,得出上行和下行楼梯的实际通行能力与仿真通行能力的数值相差较小,且二者均小于最大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某高层商住楼为研究对象,运用Pathfinder软件,对比分析仅楼梯疏散模式和楼梯——电梯耦合疏散模式的疏散效果,探讨楼梯——电梯双通道疏散模式下疏散电梯停靠楼层对疏散效率影响,优化高层建筑在疏散中电梯的停靠方式,解决高层建筑疏散瓶颈,提高疏散效果,为高层商住楼应急疏散演练、应急预案编制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电梯和楼梯耦合疏散模式下,5min疏散1380人,15min疏散2190人,比楼梯疏散模式分别增加了3.98%和3.58%,可见电梯和楼梯耦合疏散模式效果好。对于高18层的商住楼,在电梯和楼梯耦合疏散模式下,电梯停靠在15层时疏散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