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能源增长和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针对风电场的建设运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和内容,设计了其业务流程,为风能资源开发利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和小尺度诊断模式CALMET组成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模式系统,模拟了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1个完整年,1 km水平分辨率下各高度层的风速、风功率密度,给出了云南省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分布图.利用云南省4座测风塔的同期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对云南省风能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沈家门30年风速资料及近几年建设的8个自动气象站风速资料,对普陀区的风能资源特征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普陀区属于风能资源丰富区,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年平均风速3.9~6.7 m/s,风速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风速≥3 m/s的年有效风速时为5 568~7 708 h,风速≥6 m/s的年有效风速时为2 206~4 699 h.平均风能密度最大值达298.5W/m2,最小值为130.4 W/m2.风能随高度而明显增加,而50~70 m这层厚度上风能变化不大.并分析了4个最佳风能区风速和风向频率,可以极大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海面风场风能资源分析对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为海面风能的分析与评估提供了新手段.基于2015—2019年福建沿海区域的122景Sentinel-1 SAR影像,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风向反演方法及地球物理模式函数CMOD5.N风速反演方法对福建沿海区域进行SAR风场反演,并从风能有效性、稳定性及时空分布特征方面分析福建近海风能资源.主要结果显示:风速数值范围较大的秋、冬季有效风能占比较高,可达70%以上;福建沿海区域多年平均风能稳定性较好,春、秋、冬季风能稳定性较好,而夏季风能稳定性较差;福建沿海风能的空间分布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逐渐递减类型,在台湾海峡中部区域出现风能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正> 0 前言风能是取之不尽,分布广泛而又不污染环境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之一。世界气象组织曾经估计整个地球的风能超过目前全世界能量的消耗量.巨大的能量激起了人们开发风能资源的渴望。70年代末,我国开始注意风能利用和研究。国家气象局组建了几个风能试验站,1983年完成了中国风能区划,以后许多省(市、区)气象局陆续对本省(市、区)或区域的风能进行了评价和区划。因为贵州省在全国风能区划中被划为风能贫乏区和局部季节可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地层风能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地层风能蕴量是随着大气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殊物理量,研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地层风能资源的气候变化与分布特征,对我国风能产业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选取全国186个地面站在1960-1999年共40年的常规风速观测资料,采用了分段线性拟合、变化速率计算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年平均风速进行了趋势分析,又通过对逐年的平均风能密度做REOF分解,提取了具有不同风能变化型态的7个显著区域,探讨了风能资源的时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逐年平均风速呈现"冬春大、夏秋小"型,40年来各季和全年的年平均风速、风能密度均是显著减弱的,在70年代中前期之后出现显著的持续下降趋势;北方区、东北区、东部沿海区的风能资源相对最为丰富,变化幅度也最大,中部区风能资源最为贫乏,变化幅度最小.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与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系统的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内27个气象站1970—2009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该区域10 m高度处的风能参数,应用风能宏观区划标准和克里格插值法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该区风能资源进行区划,进而估算资源量,并筛选出适宜风电场建设的资源可开发区;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可开发区的资源特征,探讨其70 m高度处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10 m高度处风能资源的理论和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11.08×104 MW和1.9×103 MW,可开发区面积约为12 283 km2;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中部偏东南和中部偏西北的边界区,内部资源相对贫乏。可开发区风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西北风向,春夏交替期是资源最丰富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四平市风能资源情况,利用该市近十年风速风向资料,详细计算和分析各风能资源参数,对四平市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并结合四平市风力发电现状,提出本市风能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结果表明:四平市主导风向是SSW,年有效风能密度76.8 w/m2、年有效时数2939 h.由此可见,四平市属于风能可利用区,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其主要利用形式是风力发电.  相似文献   

9.
在不断持续的能源紧张与日益加大的环境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同一个目标:风能资源开发。但作为全球风力资源最丰富、最早开发风能的国家之一,我国风能虽经过20年的开发却只有区区数十万千瓦,远远落后于和我国同时起步的其它国家。每年有数亿吨的“蓝天白煤”随风而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国开发风能的现状.指出了开发风能是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人类持久能源供应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展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发展风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风电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风电是几乎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世界风电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江苏省虽然常规能源资源缺乏但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然而,江苏的风电发展却落后于国际国内发展潮流,未能为江苏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应有作用.文章分析了江苏省风电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根据江苏风电发展现状,提出大力发展风电的策略:(1)构建沿海风能产业带;(2)引进风力发电配额制度;(3)加强投资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利用江苏环港风电场一座测风塔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的逐10 min实时观测数据, 对该地区风能资源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得到该站点10, 50, 70和80 m高度的年平均风速为4.0~6.1 m/s, 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80.4~238.4 W/m2, 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16.5~262.5 W/m2, 年有效风速小时数为5777~7845 h, 年有效风能密度为679.3~2041.5 (kW?h)/m2。全年主导风向为NNE, N和NE, 三者之和接近全年风向的三成, 主导风向的风能密度接近全年的五成, 风速主要集中在3~8 m/s, 约占全年的80%。 总体来看, 该地区风能资源丰 富, 特别是已建设风机的轮毂高度年有效风功率密度达到250 W/m2以上, 有效风速小时数接近全年的90%, 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MM5中尺度气象模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提供的1°×1°再分析初始场资料,对大连近海地区的风场进行了网格距为3km的高空间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时段为2000年全年.通过对比3个气象站风速的数值结果与站点观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对MM5模式的输出结果进行了后处理,得到了大连近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年平均功率密度和年可利用时间等评估参数的等值线图,对大连市近海风能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近海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China wind atlas was made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wind energy potential in China was calculated. The model system for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was set up based on Canadian Wind Energy Simulating Toolkit (WEST) and the simulating method was as follows. First, the weather classes were obtained depend on meteorological data of 30 years. Then, driven by the initial meteorological field produced by each weather class, the meso-scale model ran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wind energy resources according each weather class condition one by one. Finally, averaging all the modeling output weighted by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each weather class, the annual mean distribution of wind energy resources was worked out. Compared the simulated wind energy potential with other results from several activities and studies for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simulated wind energy potential in mainland of China is 3 times that from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vestigations for wind energy resources by CMA, and is similar to the wind energy potential obtained by NREL in Solar and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SWERA) project. The simulated offshore wind energy potential of China seems smaller than the true value.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CMA and considering lots of limited factors to wind energy development, the final conclusion can be obtained that the wind energy availability in China is 700 - 1 200 GW, in which 600 - 1 000 GW is in mainland and 100 - 200 GW is on offshore, and wind power 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energy composition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5.
风光资源是可再生能源,研究其互补性对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以山西省11市(县)一年各月平均风速实际数据分别对这11个地区风能资源储能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学模型对这些地区水平面太阳辐射总量及最佳倾角进行理论计算,得到最佳倾角倾斜面上太阳辐射总量。然后将这些地区各月最佳倾角下倾斜面上太阳辐射总量与风能储能做互补性分析,并以山西清徐为例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进行了优化匹配分析。通过分析各地区风光资源在时间上的互补性和互补系统优化匹配设计,为山西地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风能资源的 历史变化趋势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海表10 m风场资料,计算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风能资源近36年(1979—2014年)期间的历史变化趋势,并利用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该港的风能资源进行长期年度预测,得到以下结果。1)瓜达尔港夏季的风能资源比冬季丰富,且夏季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冬季。2)近36年期间,风能密度、有效风速频率和100 W/m~2以上能级频率分别以-0.78 W/(m~2·a),-0.21%/a和-0.22%/a的速度逐年显著递减,且该趋势主要体现在夏季,冬季无显著变化趋势;风能资源的稳定性(变异系数、月变化指数和季节变化指数)无显著变化趋势。3)从预测值来看,瓜达尔港的风能资源在2015年与多年平均状态持平,2016年则趋于更丰富;2015—2016年,风能资源的稳定性比多年平均状态略差。研究结果可以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中国海域的岛礁和港口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应对吉林省风电发展中的弃风问题,对吉林省风能分布、利用状况进行综述,利用统计数据对吉林省风能资源特点及风力发电出力规律特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吉林省弃风问题的方案,力求构建吉林省新型能源消费结构,以新能源替代和抑制常规非再生能源的消费增长,为吉林省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发展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韩玉岭  黄章凤 《山东科学》1990,3(3):61-64,F003,55
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风能估算方法;探讨了它们的机理、实用价值、准确性和可信程度;指出它们对开发风能的作用,方法(8)、(9)、(10)是最适用的,是有发展前途的。  相似文献   

19.
贺丽琴 《太原科技》2007,(11):17-18
介绍了我国风能资源的储量、分布等的情况,分析了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