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时代,文、史、哲都还处于混然一体茫然不可分开的状态之中,致使文学史界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把诸子散文作为文学色彩浓厚的说理艺术加以研究,呈现出研究诸子散文走不出说理文的特点及其文学成就的奇怪现象.同时,也很少出现对诸子散文的文学因素和文学价值进行专门系统论述的著作.先秦诸子政论散文中为何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因素?推究求源,先秦战国时期,礼坏乐崩,百家争鸣,处士横议,诸子论辨,可放言无惮,各家各派的文章或传道立说,或互相攻讦,或斥责君王.为了助说析理,使人信服.他们十分注意表达效果,这种注重表达效果就使得诸子文章注重了文采;其次,从文章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诸子散文承殷商、两周散文的质文递交,有的尚质,如韩墨,有的尚文,如孟庄.然而不论是文质并存还是尚质尚文,这一时期的诸子文章已由简括趋于详细,文辞由简约趋于丰赡,包涵了丰富的文学因素.这表现在形象、情感、气势,写作技巧、表现方法、语言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高考不写诗歌在于中语大纲的规定,中语大纲的规定来于当代文章分类理论的误导。文章应首先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类;韵文和散文既可写实,也可写虚;诗歌属于韵文,就其质料是否虚构来看,有的属于文章,有的属于文学,有的具有文章、文学的二重性;诗歌写作应当纳入中学写作训练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孙犁几十年的文学生涯,始终把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在创作和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七十年代未期,孙犁在将自己的散文创作推向又一高潮的同时,依然把研究的热情倾注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如果说,孙犁以往的研究重在对文学创作的总体思考,那此时开始的理性评论,则更多是面向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一九七七年开始发表的《关于短篇小说》、《关于中篇小说》、《关于长篇小说》、《关于文学连写》、《关于散文》等系列论文,以及随后出现的众多评论各种体裁作品的文章,标志着孙犁文学理论批评深入发展到一个具体而新鲜的领  相似文献   

4.
中国散文源远流长,成就辉煌。然,何谓散文,古今观念相去甚远.在古代,散文仅与韵文,骈文相别,包括许多非文学的种类.期间,有先秦时期诸子散文的鼎盛,唐宋八大家的繁富,明清小品的突出。五四以后,引进了西方文体划分的体系,便有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四分法。文学观念的变革使散文具有了鲜明而灵活的文学功能,以至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是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①但是,由于正处于社会历史剧变的重大转折时期,散文因其先天的“载道”性和灵活多变的特质,而自觉不自觉地被赋予强烈的使命感.虽有鲁迅、瞿秋白、茅盾、朱自清、冰心等一代散文大家及其散文精品的卓异,却不妨碍突出实用功能,张扬群体意识,弱化主体情感的散文的发展趋势以及观念的形成.这便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及其主要风貌,当然也是中国当代散文发生的文学背景。新中国的成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粗略梳理,并在散文观念的嬗变中对散文进行大体界定。从此出发,把这一地域性单一文体的流变放在新时期整体文学格局中去观照。结论是:新时期湖北散文既有开端的辉煌,也有泡沫繁荣背后的衰微。大体经历了沉默之后升腾,五世同堂的狂欢和众语喧哗中隐退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6.
寻根文学主将韩少功在散文中充分利用了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语言新奇独特,充满哲学色彩。其散文语言的陌生化修辞艺术主要包括偏正、主谓、动宾等词语超常搭配,铺陈与穷举、复句变异、同语反复等句法结构,色彩的变异以及辞格优化。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张力,使韩少功的散文深刻有力,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界,有一句流行话说,文学是时代精神的产儿。 这里的文学,在下意识中,似乎主要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文学批评和理论形态的写作,是不是这种“产儿”呢?追问起来的时候,当然毫无疑问,如果不去特别提起,就有可能把后者忽略掉了。 当我系统地阅读(有相当部分是重读)选入在这本文论集里的文章时,这句话,或者说这  相似文献   

8.
论90年代“女性散文”的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90年代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散文概念,“女性散文”就是其中之一。“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这两个自身概念和范畴都极其复杂的文学领域,使“女性散文”的概念更加难以界定。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的提出、使用和界定的分析,尝试对“女性散文”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散文似乎已无可非议.各种古代文学史、各种古代文选的版本都是这么说的.而这种散文如果是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以区别于韵文的话,《桃花源记》的确是一篇散文.问题是,关于散文的概念,如今一般是从狭义而言的,即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拿这个标准检验,《桃》文显然不能列为散文类.问题是,我们的《中国文学史》既把《桃》文当一篇散文,又把其当作志怪小说.这种在文体归宿上出现的矛盾,是不应该有的.问题是小说这个概念在汉代就已出现,班团在《汉书·艺文志》中讲“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宫,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也”.可见古人在汉代就已把小说单列看待.而《桃》文作于晋,在汉之后,其文体应该有明确的标志.所以,界定《桃花源记》的文体归属很有必要.一旦小说文体得以确认,关于《桃》文的内容与评价自然会与话说有异.  相似文献   

10.
随着90年代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散文概念,“女性散文”就是其中之一.“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这两个自身概念和范畴都极其复杂的文学领域,使“女性散文”的概念更加难以界定。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的提出、使用和界定的分析,尝试对“女性散文”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散文经历了五四时期由传统"文章"向文学的散文转变之后,在20世纪末又迎来再一次散文观念的突破。它打破了短小、真实、单纯抒情等固有观念,增强了虚构和叙事成分,呈现出与小说融合的发展态势。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研究方法,分析了抒情散文中的叙事元素、散文与小说在叙事上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指出了叙事文学的发展是20世纪末散文繁荣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2014年9月,首届《回族文学》奖颁奖仪式在新疆昌吉市举行,获奖作品《散文二章》的作者张军民是首届《回族文学》奖获奖作家中唯一的汉族作家,也是唯一的本土作家.纵观张军民的文学写作史,以散文的方式倾心记述玛纳斯县独特的人文地理面貌,悠久的历史文化风貌,这种本土化的散文叙事风格是张军民文学写作的一个突出特征.本文正是从这一立论入手,把张军民的文学写作,放在新疆汉语文学写作史这一背景下,对张军明散文写作中本土化的文学内涵,本地化的文学视角,形象化的文学语言等特点进行了分别评述,并对其文学写作的不足之处也有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13.
凌渡是《广西文学》的散文编辑,也是我区致力于散文创作、较有影响的壮族中年作家。凌渡的散文,把读者领进了异常广阔的艺术天地,使人觉得好象亲身到了壮乡侗寨、瑶山苗岭,饱赏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旖旎风光,领略了各族人民的奇特风俗,看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近年来,凌渡在《人民日报·战地》增刊、《散文》、《解放军文艺》、《民族文学》、《广西文学》、《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报刊发表了不少散文,最近编就散文集《故乡的坡歌》,今年四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散文美学特征的总体把握离不开对现代散文内涵的科学诠释。散文易写难精,散文的含义也同样易于概括却难于精当。把散文喻为文学体裁中的“轻骑兵”,固然抓住了散文灵活、轻倩的特点,却并未令人满意地回答“散文是什么”的问题。朱自清先生说,散文“那是与诗、小学、戏剧并举,而  相似文献   

15.
翻译和创作都是文学手段,文学翻译中具有创作性。好的文学翻译中需要创造性叛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就是创作或再创作。要让译文读者在其自己的文化背景下理解文章,对原文的忠实与创造性叛逆都是必要的。在对原文精神实质忠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叛逆将原文用目的语贴切而富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本文引用了散文翻译与诗歌翻译的例子阐述了创造性翻译的可行性和审美性,从而论证了文学翻译是具有创作性的。  相似文献   

16.
杜海宝  刘伟 《科技信息》2007,(6):146-147
散文与诗歌是文学体裁中文学性最强的文学作品,它们所体现的美最直接,也最明显,因此在翻译散文与诗歌中,如何把它们所体现的美翻译出来,是散文与诗歌翻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明代后期竟陵派领袖和代表人物谭元春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和文学活动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对他的文学主张、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对其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散文理论与散文创作,分别提出了一些与前贤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对明代后期竟陵派领袖和代表人物谭元春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和文学活动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对他的文学主张、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对其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散文理论与散文创作,分别提出了一些与前贤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也呈观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随着文学观念的变革,新时期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新的风貌,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在表观手法、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尤其是1990年代,在诗歌、小说、戏剧相继失去了轰动效应、从某种话语中心退却到边缘地位之后,散文领域忽然热闹起来,出现了一股引入注目的“散文热”。  相似文献   

20.
散文是一种多思的文体,在写作之前,一般要费很大的思量。这是不是说散文的直接写作过程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呢?恰恰相反,为要不辜负对某一散文题材的长期的艰苦的思考,更当把文字本身弄好。谈散文运笔的文章很多,笔者不想重复已有的说法与观点,只想从句式的变换、修辞格的有无、衔接的方法等方面略作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