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状液膜体系油/水界面的Zeta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导了两种液膜体系的O/W界面Zetajn wug 的一些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种类,载体种类以及水相PH值对体系的Zeta电位有很大 影响,从而对体系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界面化学研究河口颗粒物对氮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长江河口水在不同站位的细颗粒泥少存在下氨氮的降解动力过程,并从阳离子交换容量以及Zeta电位研究颗粒物的表面性质对氨氮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Zeta电位与颗粒物表面的凯氮以及氨氮有很好的相关性。而CEC越大,颗粒和的对硝化细菌的累积量也越大,有利于水体中氨氮的硝化降解作用,长江口南槽附近的颗粒物CEC值高于河口上游,氨氮的降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散法工艺制备了高级度超细二氧化硅水性分散系,对分散系中粒子的表面Zeta电位以及分散系的流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母液法和高pH值的分散介质可以得到高度分散、高度稳定的胶态分散系。  相似文献   

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改性TiO2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TiO2粒子表面进行聚合,得到了以TiO2粒子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粒子,TiO2粒子表面由此得到改性研究了TiO2表面聚合物成膜的条件,用TEM证实了表面聚合物膜的存在,运用IR和DTA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并利用Zeta电位,接触角的测定及分散性试验对改性前后TiO2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储层岩石界面电性对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影响,考察了矿物组成、无机盐、pH值、极性物质以及表面活性剂对碳酸盐岩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含量越大,其相应的Zeta电位就越趋向于正值;Ca~(2+)比Na~+对碳酸盐岩Zeta电位影响大,可使Zeta电位由负值转变为正值;溶液p H增大使得碳酸盐岩Zeta电位减小,但在Ca~(2+)的影响下,碳酸盐岩Zeta电位降低幅度较小;碳酸盐岩吸附极性物质后Zeta电位变大,这与极性物质改变碳酸盐岩表面润湿性相关;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碳酸盐岩Zeta电位的正负由表面活性剂的电性所决定,表面活性剂对碳酸盐岩Zeta电位的调控能力与表面活性剂在岩石表面的吸附能力有关。这些研究结果不仅阐明了碳酸盐岩与不同流体之间的界面电性,而且也有助于理解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加入聚砜超滤膜的铸膜液中,测定膜的纯水通量与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溶液的截留率,用电镜对膜面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膜的支撑层基本无影响,但改变了膜的表层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强,所成膜的孔径大,分布变宽;反之,所成膜孔径小,分布窄。对加入表面活性剂的铸膜液的表面张力与凝胶速度等进行测定,研究其在成膜过程中的作用,证明表面活性剂主要改变了铸膜液的凝胶速度,并建立了凝胶过程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储油砂岩表面的zeta电位对油水渗流过程的影响。方法用电渗法测量砂岩表面的zeta电位,用岩心驱替法测渗流过程。结果加入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砂岩表面的电性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砂岩表面的负电性逐渐减弱至不带电,最后变为正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驱油实验证明:zeta电位与渗流过程关系密切,零电位时,油的渗流最好,有利于残余油的驱出。结论zeta电位影响着渗流过程,零电位对渗流过程最有利.驱油剂对砂岩表面电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该文选用典型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Cu的缓蚀剂。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CTAB对金属铜的缓蚀作用。探讨了酸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混合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CeO2颗粒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CTAB阳离子型和SDBS阴离子型分别与Tween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以及沉降性能测定,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颗粒分散稳定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纳米CeO2颗粒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电性,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行为;纳米CeO2颗粒对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其吸附等温线形式有所不同;碱性条件下,混合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善纳米Ce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其中SDBS与Tween 80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碳化硅水基浆料体系的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碳化硅水悬浮液的Zeta电位的测量及不同实验条件下浆料粘度的测定,研究了浆料pH值,固相含量,转速及添加剂对碳化硅水基浆料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浆料的粘度随着固相含量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而增大,添加剂Al(OH)3溶胶可以改善SiC浆料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各类表面活性剂对聚氯乙烯增塑糊流变行为的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增塑糊有较高致流值,呈明显假塑性流动;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增塑糊有低的表观粘度,接近牛顿型流动。测定了聚氯乙烯粒子表面的Zeta电位和接触角,并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影响增塑糊流变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对微细滑石的分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沉降法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几种亲水基不同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中对微细滑石颗粒的分散效果;通过测试加入表面活性剂前后颗粒表面Zeta电位、体系分散率变化,探讨了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细滑石粉体的分散效果不佳;含有强亲水性的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滑石粉体具有一定的分散效果;加入表面活性剂使颗粒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变大,提高了悬浮液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浓度分别为:月桂酸钠,2×10-5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10-5mol/L;合适的pH值范围为10.5~11.5;表面活性剂通过增大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起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联苯胺-H2O2-辣根过氧化酶伏安酶联免疫分析体系测定HRP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浓工范围内对反应具有增敏作用并且对还原电位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可通过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建立预交联凝胶颗粒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吸附特性与SDS对预交联凝胶颗粒膨胀性影响规律的关系,利用稳态剪切流变和振荡剪切流变方法研究SDS对预交联凝胶颗粒流变性能的影响,探讨预交联凝胶颗粒与SDS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浓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在预交联凝胶颗粒上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后达到饱和,而预交联凝胶颗粒的膨胀倍数先逐渐降低,达到吸附饱和后基本稳定;预交联凝胶颗粒具有剪切变稀性,吸附表面活性剂SDS之后对其在低剪切速率下的表观黏度具有显著影响,随着SDS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屈服应力逐渐减小,储能模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碳钢极化曲线的测定对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采用恒电位法测定碳钢电极在十六烷基三甲溴化胺(CTAB)的碳酸铵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碳钢电极缓蚀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TAB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碳钢电极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可以减小极化曲线的峰值电流;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浓度,其缓蚀作用越强,峰值电流越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压汞测孔法对氢氧化结干凝胶及煅烧态氧化锆粉末团聚体的表面分形维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凝胶粉末团聚体的表面分维与其制备工艺条件密切相关,在凝胶干燥前采用乙醇脱水或加入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均便于凝胶团聚体的表面分维增加,煅烧态粉末与相应干凝胶团聚体的表面分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凝胶团聚体的表面分维越大,缎烧后所得粉末团聚体的表面分维也越大,但缎烧使团聚体的表面分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用玻碳电极研究了铜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电化学成核动力学行为,根据成核模型了其成核速度常数,并讨论了过电位及表面活性剂对电成核过程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采收率,开展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技术室内研究,在评价了新型聚合物凝胶和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开展驱油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聚合物凝胶具有良好的成胶性能和封堵性能,在模拟地层条件下能对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产生有效封堵;表面活性剂TYF-101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润湿反转性能,当其质量分数为0.5%时,能使油水界面张力值达到最小,使储层岩心由油润湿转变为中性润湿。聚合物驱后分别采用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单独新型聚合物凝胶驱或单独超高分子量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7.0%、10.3%和12.0%。矿场试验结果表明,H油田常规聚合物驱后采用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达到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Zeta电位、pH值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1000这3种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中颗粒粒度的影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级(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作用;采用DELSA 440SX Analyzer Control粒度分析仪测试溶胶中颗粒尺寸和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并用高倍扫描电镜(SEM)观察经喷雾干燥和煅烧处理后复合粉末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表面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体系的等电点为6.6;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体系的Zeta电位产生了漂移,当加入0.6 g·L-1的聚乙二醇-1000时,体系的等电点为5.3;3种表面活性剂对(W,Ni,Fe)溶胶体系的作用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聚乙二醇-1000;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喷雾干燥粉末相比,添加0.6 g·L-1的聚乙二醇-1000并经煅烧处理后的复合氧化物粉末颗粒细,颗粒分散均匀,颗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此外,建立了粉末颗粒在干燥过程中受毛细管作用力的模型,并对表面活性剂在粉末干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碱、碱热、酸碱和酸碱热处理的方法对钛表面进行活化,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表面形貌,研究了TiO2-凝胶层稳定性、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对磷灰石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碱处理和酸碱处理均能在材料表面形成TiO2-凝胶层,热处理使TiO2-凝胶层晶体化,稳定性提高,表面得到致密的增厚的金红石型TiO2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