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置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氛围中,如唯物辩证法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吸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阐发,并赋予中国特色的称谓——矛盾学说,还用极富中国特色的命题概括事物的矛盾本性。理解毛泽东矛盾学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对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突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的传统认识,站在国际大背景和国内小环境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建党前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原因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思潮的出现都有促使其形成和传播的历史环境,都有孕育其茁壮成长的社会土壤。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能够被中国人民所接受,不仅仅在于她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前卫的思想体系,更是因为她适合中国当时的现状,也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了的真正的救国之基。那么,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本呢?这就要从它自身属性说起。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路线,形成了丰富的实事求是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思维路径的创新,这些创新的内容包括对一般和个别的创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方法和观点,还把哲学的精神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后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化的思想,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历史沿革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23年学校建立的政治学系,我国辛亥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社会对政治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各大学顺应潮流纷纷设立政治学系或专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核心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瞿秋白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努力学习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为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和道路的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拓性的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人,他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建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通过各项政策普遍地传播开来。毛泽东、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一下,他们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良思想,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和反映,并深深地影响了他,成为他能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思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青年观,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运动的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他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培养教育接班人的问题。他对青年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既寄予无限的希望,又不忽略他们的缺点与不足。他对青年的论述,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对于我们做好跨世纪青年的培养工作,把青年培养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这一艰巨任务,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变成通俗、具体的理论,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认可和信仰的科学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并且要经过中国特色的实施途径,广泛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为民所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杨献珍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把唯物主义变成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而呕心沥血,把个人的安危荣辱置之度外。他认为加强唯物主义的思想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对于身居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有特殊意义。只有加强唯物主义的思想修养,才能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党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新的境界.同时又防止一些新近走上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朱执信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中最早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介绍给中国人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他不但客观介绍、主观认同马克思主义,他还尝试着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研究中国社会,解答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所有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他改造书院,兴办学堂,倡导派员留学,推动了中国教育实践的近代化。其次,他极力主张废科举制度,并参与制定湖北学制和癸卯学制,初步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再次。他的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师范教育观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等。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他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接受和运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的起点。李大钊着重接受马克思的雇佣劳动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并自觉运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来服务于中国劳工运动的实际,努力使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劳工运动找到了正确的出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它之所以能形成大规模的妇女解放思潮,其原因在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推翻封建制度的客观要求;“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我国妇女运动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党中央作出分"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思想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深化、拓展、升华,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实际上毛泽东在这里不仅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而且也提出了"马克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同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形成了他丰富而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上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他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使人民大众用他们的方式领悟、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他还提倡和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倡导并力求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人民大众关心的问题,重视以人民大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对象。他的这些探索对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联系实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谭军 《科技信息》2010,(9):148-149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中国社会思潮发展的必然趋势。五四时期,戴季陶曾发表过许多宣传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言论,以研究社会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著称。但是,他是有条件地同情、赞赏社会主义思想的。他常认为,社会主义宜在产业资本发达的欧美各国中提倡,而不宜在资本主义刚萌芽的中国实行。他对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种既赞赏又排斥的矛盾态度,正是这种矛盾导致日后他与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