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陶渊明的和谐人格是他自觉追求的结果。陶渊明的和谐追求,表现在人生的和谐与艺术的和谐两个方面。自适自得的精神境界、通脱达观的生存智慧是陶渊明人生和谐的艺术,和谐人生催生了和谐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对培根归纳法的定义、目的、指导准则及主要环节进行剖析。认为,培根归纳法的确立,开辟了逻辑学研究的新方向——归纳逻辑。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与培根的归纳逻辑密不可分。美国哲学家、计算机理论家勃克斯(A.W.Burks)沿着培根开辟的道路,建立了证明或检验的逻辑——勃克斯因果陈述逻辑。科恩(J.Cohen)继承和发展培根归纳逻辑的传统,提出了相关变量法,在拓展的模态逻辑S4系统中建立起他的形式公理系统。科恩归纳逻辑强调归纳逻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现代演绎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  相似文献   

3.
近来有幸拜读了美国作家Samuel Ullman的散文《Youth》,读后本人对作者对青春的诠释感同身受,被作者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一腔热情深深感染,似乎看到他那颗永远年轻的心,还在召唤着我们勇往直前,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周易》这本书充分体现了伏羲氏的人生智慧。而对于《周易》与伏羲氏的人生智慧,神农氏、黄帝、尧、舜、周文王、周公、孔子、朱熹等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在倡导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今天,《周易》与伏羲氏的人生智慧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科学史上,有两位大名鼎鼎的培根:一位是生活在13世纪,被人们视为近代实验科学先驱的罗吉尔·培根;一位是生活在16到17世纪, 被人们称为现代实验科学始祖的弗兰西斯·培根。但俩人却“名同命不同”,一个命运多舛,一个尽享荣华。在这里,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罗吉尔·培根。  相似文献   

6.
<论读书>是培根不朽的名篇,而王佐良的译文也被公认为目前国内最佳之译著,堪与培根的原文媲美.本文以培根原文与王佐良译文为例,探讨分析英汉语言之形合与意合、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替代与重复等方面的特点与差异.  相似文献   

7.
苏轼富于理性与哲思的山水诗,透过山水景物了悟自然奥秘与人生真谛,获得一种审美超越,映现出他通达的人格和人生的智慧,给人以启迪.他"天地与人一理”的山水自然观决定其诗独具奇趣妙理,拓展出新的表现技巧与艺术境界,在山水诗坛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谈片     
张爱玲作品的久远魅力和历史价值与作家所具有的文学品质密切相关。首先,上海沦陷形成“孤岛”特别的文化和文学环境,张爱玲抓住历史机遇,以充分自由的创作心态在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第二,当更多的人被时代和历史的洪流裹挟而去时,张爱玲的独特显得非常醒目。尤其是她对人、人生和文学根本的认识有一种超越性,这使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具有了一种独特品质。第三,张爱玲蕴含了生命感悟、智慧和机巧的修辞能力,是少有人可与之相比的天赋。  相似文献   

9.
周涛散文的诗性与他本人具有的诗性人格分不开,独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他特异的人生体验,形成他诗的眼光和诗性思维。从诗到散文,周涛的诗性之光一以贯之,强烈的生命意志、思与诗的水乳交融和诗的语言筑成周涛散文的诗性建筑,赋予他的散文诗性淋漓的诗情。  相似文献   

10.
胡孝文 《世界博览》2010,(14):16-16
“根叔”红了,红在了栀子花开的7月。 李培根,这个儒雅低调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毕业典礼上的一篇短短16分钟的致辞,竟然被掌声打断了30次,并让这些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泪流满面,大喊“根叔”。这很出乎他的意料。而更让他意外的是,他的视频和文字被人发到网上后,引发网友热议,一时跟帖无数,全线飘红。  相似文献   

11.
《潍坊学院学报》2018,(1):71-74
汪曾祺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最有价值的部分不在于他接受了多少传统文化知识,更多的是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与阐释上。在这部《逝水》中,汪曾祺先生通过叙述自己童年生活中的人和事,并借助"水"这一意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了自己所领悟到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2.
47岁的谢卫国,他的前半生充满了风风雨雨,颇具传奇色彩。他的另类智慧,江浙商人的精明,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给了他丰厚资产回报的同时,也让他收获了与众不同的另类人生。  相似文献   

13.
重思智慧     
虽然"哲学"一词追溯希腊文的词义为"爱智慧",但西方哲学到了近代更多关心的是知识而非智慧,对知识的追求几乎成为现代思想的唯一目的,却忽略了智慧.中西哲学传统对智慧的论述虽不尽相同,但都将智慧视为高于知识,是对知识和人生本质的思考和实践的指导.在中国现代哲学家中,只有冯契将智慧作为哲学的主要问题加以重新提出和讨论.冯契是在与知识相对照的语境下来定义"智慧"的,智慧在他那里就是哲学智慧,是关于性与天道的理论,是一种德性的能力.但由于冯契最终将智慧定位为知,就无法顾及它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小说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抒情诗,是因为他的小说的主体是湖西小说,他的创作观念有着梦牵魂萦的湘西情结。他不仅以湘西为参照座标反衬出都市生活的恶浊,更重要的是,他把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湘西作为一种人生形式的象征。他歌之咏之,实际上是在张扬他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希望这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能被现代人所利用,从而达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培根说过:“命运之神值得我们崇敬,至少这里为了她的两个女儿——一位叫自信,一位叫光荣。她们都是幸运所产生的。前者诞生在自我的心中,后者降生在他人的心目中。”王忠诚,用他毕生的精力为被称为“最勇敢、最精致的艺术”的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世界瞩目的贡献。他凭着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培根的《论人生》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主述位理论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从句子间的衔接着眼,从结构与语篇意义的角度探讨应用主位推进模式改善语篇翻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中国文坛的旷世奇才,一生坎坷多难。在曲折如梦的人生中,他没有沉沦,反而以其达观和智慧显示了自己的绝世才情,在逆境中创作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北宋文坛首屈一指的地位。本文试从分析苏轼的AQ(逆境商)着手,通过研读苏轼在贬谪时期的作品来探讨苏轼如何在逆境中打造成功人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智囊人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敌强我弱的环境下,毛泽东形成了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后发制人和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人生智慧。毛泽东的人生智慧,具有通俗性、实用性和辩证性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周作人的文学价值观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变。这既决定于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风云变幻,也与他本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人生阶段上人生观的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从人生观和文学价值观的互动关系出发,应该是厘清周作人文学思想发展演变过程的一个有效角度。  相似文献   

20.
论才子解缙     
解缙是明代著名的才子,他的许多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本文以史实为准绳,从家世方面探讨了他成为才子的原因,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但他的超人的才华和刚正的品性又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悲剧的效果是崇高的.人们从解缙身上,汲取了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