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孙茂强 《科技信息》2012,(5):516-517
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得出在电缆化程度较高的电网中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是合适的选择的结论。并在某110kV变电所设计中,论述了由于所有10kV馈线均是电缆的情况下,10kV系统中性点采用小电阻接地计算过程和实际运行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响  张运 《科技信息》2010,(35):256-256,278
本文从35kV、10kV中压配电系统应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为基本点,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各种方式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旺隆热电厂一期2×100MW机组高厂变采用的是经高阻方式接地,高厂变零序过流保护动作出□方式为"跳闸",即6kV厂用电系统不允许单相接地故障短时运行,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厂用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通过对经高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分析、计算,根据通用的定值标准,将高厂变零序保护动作出□方式为"发信",提高了厂用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赖绍熙 《科技信息》2010,(21):J0153-J0153,J0182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决策,其中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既涉及到技术选择问题也涉及到经济问题,选择适当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最重要和最灵活的提高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方法之一。因此研究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于提高配电系统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黠 《广东科技》2013,(20):41-42
配电网系统作为直接为用户生产生活提供电能支持的系统.将变电站或者小型电厂提供的电力输送给用户,合理选择中压配电网的接地方式可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总结了我国常用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说明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应用于中压配电网的优势.分析了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消弧线圈的容量选择配置及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压供配电系统接地方式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压供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本研究对上述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指出了其适用的供电系统及线路结构。可满足不同用户的供电要求。  相似文献   

7.
电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压供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属于性质非常繁琐的事项,要切实的结合所在区域以及各个进展时期以及受电要素等内容来深入的分析。针对中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应用的发展及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的增加,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改造和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很显然已关乎到整个体系的运作,现在受到了很多群体的重视,文章关键讲述了此接地方式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目前中压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运行方式的工作原理,探讨了高电阻接地实现的方式以及高电阻接地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的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关系到电网运行可靠性关键的技术问题,文中就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亚  高贯峰 《科技资讯》2010,(6):123-123
本文对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对目前我国中压电网所采用的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做了介绍,并比较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本文对输电网络35kV系统两种接地方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接地电阻接地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蔡日 《广东科技》2007,(10X):105-106
随着云浮配电网的快速发展,10kV系统的对地电流明显升高,配电线路跳闸率明显偏高:说NSA有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已不再适宜,因此我们提出了对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改造。通过对各种接地方式优缺点的分析,结合云浮配电网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谐振接地即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采用一种智能化的快速消弧系统。通过近几年的运行表明,谐振接地方式基本运行特性明显优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针对国内中压电网现在所采用的中性点不接地、谐振接地、电阻接地三种接地方式,分析了它们的基本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临河中心变10 kV配网接地方式现状的调查与摸底,对不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灵活接地方式的原理进行分析比对,结合中心变110 kV变的特点,指出目前接地方式存在的问题,确定中心变10 kV配网调整为"消弧线圈短时并联电阻灵活接地方式".以临河中心变的实际电网参数为例,选择并联电阻,校核接地变容量,提出了接地方式变更后的保护配合整定原则,并计算了单相接地时对过渡电阻的反应能力,提出了灵活接地选线跳闸的实现方式,总结出中心变灵活接地方式改造的技术原则和实施策略,为中心变顺利实现灵活接地方式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为类似接地方式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淑其 《科技信息》2007,(12):53-53
1.前言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安钢的6kV、10kV、35kV系统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可运行一段时间,从而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但是随着配电系统的扩大及电缆的增加,系统电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太平湾电厂220kV 50Hz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允许值和220kV设备接地引下线截面进行计算,可知系统容量变化导致系统阻抗发生变化。由于系统运行方式的不同,零序网络总阻抗也有所变化,因此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允许值计算应考虑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同时避雷线工频分流系数对接地电阻允许值的计算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性点电阻接地问题的提出和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介绍,结合实例,对××电厂2×600 MW火电机组6 kV厂用电中电阻接地方式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裴钰  王帅 《科技资讯》2006,(29):31-3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两片而的问题。本文根据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和运行中的一些情况分析(包括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对中压电网的中性点谐振接地方式与小电阻接地方式,进行了讨论。同时,并根据变电站和电网特点提供一些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建设,国内大部分电厂的主厂房低压厂用电系统采用了三相三线制、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方式。本文分析了在这种接线方式下.电压互感器的接线形式和选型.提出了合理的配置方案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对中压配电网中采用的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技术分析比较,并就城乡配电网改造中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