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负载纳米TiO2的ACF滤料的空气净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活性碳纤维(ACF)只能吸附多种有机污染物,并不分解污染物,而纳米光催化可以光降解有机污染物,但只在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有优异的光降解性能,而当污染物浓度较低时,光催化降解速率较慢,影响净化效果等问题,将纳米光催化与ACF吸附技术相组合,研究了二者组合后的吸附光催化机理及对ACF滤料的阻力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纳米材料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已内酯(MPEG-PCL)将姜黄素包裹形成一种新型姜黄素纳米粒子。然后基于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比较姜黄素和姜黄素纳米粒子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活性.通过激光共焦显微成像观察和检测姜黄素在细胞中的荧光强度比较MCF-7细胞系对姜黄素和姜黄素纳米粒子的摄取效率.结果表明姜黄素纳米粒子抑制癌细胞活性效果比较明显(P<0.01),MCF-7细胞系对姜黄素纳米粒子的摄取量大约为未包裹姜黄素的4倍,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纳米药物的研发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报导了纳米Si 薄膜材料的光致发光现象.并根据纳米Si 在1 .63eV 的发光峰值,讨论了发光与纳米微粒尺寸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能解释纳米Si 光致发光现象,并研究了光致发光与限制激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验研究了ZnO纳米晶对有机共轭聚合物MEH-PPV电致发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ITO/PEDOT:PSS/MEH-PPV:ZnO/Al/Ag结构的发光器件,ZnO纳米晶的掺杂有效降低了电子的注入势垒,降低了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提高了载流子复合效率.随着ZnO纳米晶掺杂比例的增加,有机MEHPPV发光谱主峰585nm发生明显蓝移,波长移动18nm,而位于长波段615nm的肩峰则不受掺杂纳米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接合成法制备MOF-5,正交试验法优化MOF-5吸附姜黄素的条件,以MOF-5用量、姜黄素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为影响因素得出优化吸附率。对优化吸附率的复合物进行了体外模拟消化,通过复合物在胃肠消化的释放率进行生物有效性的初步探索。得到优化吸附条件为:MOF-5用量0.4g,姜黄素质量浓度0.20mg/mL,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36min,优化吸附率为94.57%。在模拟人体胃肠消化时,姜黄素在胃液中的平均释放率为48.93%,经过肠道消化后姜黄素平均含量为10.32%。MOF-5吸附姜黄素后主要在胃部被释放,肠道被吸收,起到了很好的控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稀土配合物与无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复合得到的功能性材料,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改善了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条件,大大增强了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强度,延长了发光时间。同时将稀土纳米微晶复合到材料基质中,可以赋予功能材料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本文就稀土配合物与无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复合、稀土发光材料的纳米化及其最新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CuS纳米粒子在过硫酸钾溶液中从0~-2.0 V的循环扫描过程中有较强的电化学发光现象,且发光强度与CuS纳米粒子的浓度在1.5×10-5~7.7×10-5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CuS纳米粒子修饰铂电极在过硫酸钾溶液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发现CuS纳米粒子修饰铂电极能够增强过硫酸钾溶液的电化学发光强度。该发现为CuS纳米粒子在发光标记及其光电转换器件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纳米TiO2降解源复合型农药制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压电石英微天平技术研究了有机农药甲基对硫磷在经硬脂酸改性前、后纳米TiO2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能提高纳米TiO2对非极性有机农药的吸附量,甲基对硫磷分子在改性后的纳米TiO2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最大吸附量Г∞为1.4×10-3mol/g,吸附常数k为5.5×105L/mol;亲脂性农药可与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TiO2形成稳定的复合体,复合纳米TiO2农药制剂可在太阳光照下自行降解,在农作物体内的残留期大大缩短,且复合纳米TiO2农药制剂的毒力明显提高,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乳液的毒力是质量分数为95%的原药毒力的1.68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brenner经验势通过计算甲基吸附在碳纳米管上吸附能的方法找到了甲基修饰单壁碳纳米管最稳定的几何结构,并且发现甲基吸附在单壁碳纳米管上吸附能随着碳纳米管的直径的增加而减少,最后运用从密度泛函紧束缚方法计算了甲基修饰碳纳米管的电子态密度,发现当甲基修饰碳纳米管后,碳纳米管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局域态,改变了碳纳米管的光电特性,因此,甲基修饰的单壁碳纳米管有可能成为制造纳米发光元器件重要原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有机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型有机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刘星元1)印寿根2)李文连1)黄文强2)虞家琪3)(1)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2)南开大学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3)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关键词有机材料,光...  相似文献   

11.
磷、 铝与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氟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磷、 铝与氟的交互作用对 茶园土壤氟吸附特征的影响. 对照处理下, 茶园土壤对氟约25 min达吸附平衡;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氟的吸附量随氟初始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有磷酸根存在下, 吸附平衡时间缩短, 吸附量下降. 在 不同氟铝比条件下, 吸附平衡时间延长, 吸附量下降, 且随铝比例的增加吸附量下降显著. 在低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 氟的吸附量呈增大趋势, 而高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 氟的吸附量有明显减少趋势. 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均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 部分处理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2.
铝硅酸盐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亚甲基蓝(MB)为吸附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铝硅酸盐矿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是影响MB吸附行为的主要参数;pH在8左右铝硅酸盐矿物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最佳;亚甲基蓝在铝硅酸盐矿物表面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说明铝硅酸盐矿物是一种有效吸附剂,可以去除有机废水中的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平衡吸附理论,对一种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沸石分子筛/泡沫铝复合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的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厚度不同循环周期下的制冷性能,并与沸石分子筛-水吸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沸石分子筛/泡沫铝复合吸附材料可以缩短系统循环周期,大幅提高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8-羟基喹啉(8HQ)与铝离子鳌合后形成的鳌合物——8-羟基喹啉铝(AlQ3)能发出强荧光的特性,开发了一种有效地铝合金涂层下腐蚀的监测技术.研究了铝离子浓度及pH对8-羟基喹啉铝(AlQ3)的吸光度及荧光特性的影响.发现了8HQ与Al3+鳌合生成的AlQ3荧光强度随Al3+浓度的变化规律.成功地将8-羟基喹啉加载在LY12铝合金表面,并以透明环氧树脂涂层覆盖.所制备的试样经盐雾腐蚀后表面出现明显的荧光斑点,荧光斑点处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可见腐蚀现象,而在可见光下观测并未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随着腐蚀时间延长,腐蚀程度加深,试样表面荧光现象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改性柚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对柚子皮改性后制备活性炭,考察溶液pH值、活性炭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未改性和采用氯化铝、硫化钠、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分别为84.5%、87.3%、91.1%和95.5%。分析不同活性炭平衡吸附量的值可以得出结论:经过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的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能力明显提高;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表面包含更多的有机官能团,这与活性炭对应较高的亚甲基蓝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和高的平衡吸附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高铝粉煤灰制备氢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铝粉煤灰烧结熟料为原料,经溶出、深度脱硅和分解(碳酸化分解或晶种分解)得到高白氢氧化铝,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分析两种分解方法制得的氢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结果表明:氢氧化铝的等温吸附线属III类,氢氧化铝晶粒之间的孔隙以微孔为主,存在一定数量的介孔和大孔.碳分氢氧化铝BET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远大于种分氢氧化铝,碳酸化分解时在CO2的强推动下,氢氧化铝猛烈析出并凝聚,使得晶体结构疏松,晶间空隙大.晶种分解靠晶体的长大而使晶体变粗,晶体结构致密,晶间空隙小.  相似文献   

17.
Porous spherical cellulose composite (PSCA) coated by aluminum (III) oxide was prepared and modified by organosilicone. SEM images of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bead cellulose shows that it has spherical shape and abundant porous structure on its surface. The mapping images, of aluminum and silicon of the composite (PSCAS) present aluminum (III) oxide and silicone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PSCAS toward metal ions was determined.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Hubei Province (20001P1903) and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Wuhan (20006010106) Biography: Meng Ling-zhi(1947-), Associate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polymer ligand catalyst and ligand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18.
几种改性活性氧化铝颗粒吸附剂除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几种铝盐与铁盐,对相同粒径的颗粒活性氧化铝进行了吸附剂改性,并以优选了的改性方案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吸附剂粒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Al2O3经改性后的静态吸附量是未改性的1.5~2倍;动态试验中,改性活性Al2O3的穿透时间为1.5~3.3d。用Al2(SO4)3和Fe2(SO4)3改性活性Al2O3的除氟效果较好。Φ1~2mm改性活性Al2O3的除氟性能远比Φ2~3mm改性活性Al2O3的好,前者的静态吸附量是后者的1.5倍左右,动态试验中,前者的穿透时间为11d,远长于后者(3.3d)。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掺杂对Al(111)面O2吸附性能影响规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构建模型以及设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了不同O原子覆盖度下Ni、Mn、Si掺杂对应Al(111)面吸附O2的吸附能、功函、Bader电荷、差分电荷密度、以及态密度。研究表明:当氧原子覆盖度较低情况下,纯铝表面吸附能绝对值最大,转移电子数最多,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主要由最外层电子轨道决定。当氧原子覆盖度增大至3/8时,掺杂表面吸附能大于纯铝表面,掺杂促进了Al(111)面吸附氧分子。结果表明:Al(111)面吸附氧分子的能力不仅与掺杂元素有关,还与各表面O原子的覆盖度有关,当O原子覆盖度较低时,Mn、Si、Ni掺杂抑制了O2吸附,当覆盖度较高时,Ni、Mn、Si掺杂促进了O2吸附。  相似文献   

20.
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借助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对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有更强的DOC吸附能力,土壤DOC吸附的量与平衡前DOC的浓度显著相关,溶液中的 pH,磷、铁和铝的含量影响土壤对 DOC的吸附。pH为 5.0 时土壤对 DOC的吸附最强,pH为7.0时最弱;磷能阻止DOC的吸附,铁、铝则增加土壤对DOC的吸附,铁的含量对DOC吸附的影响明显大于铝。DOC对土壤铁、铝的溶出量有明显影响,铝的溶出量和溶出率要大于铁。DOC对下层土壤铁铝溶出量的影响要大于上层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