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以近三年(2006、2007、2008)我校学生考试作弊情况统计数据以及调查资料为依据,从性别、年级、考试作弊方式、考试类型、作弊课程类型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就我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玉委 《科技信息》2010,(26):I0063-I0063
高校普遍存在考试作弊现象。不良的校风,学校制度不健全及学生自身原因都是出现考试作弊的原因。考试作弊对学生诚信,考试效果和教学质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过考前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加强监考环节等多个方面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中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特点,心理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症结所在,提出了高校减少和杜绝考试作弊的有效建议与对策,防止和减少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考试作弊已日渐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及新趋向,分析了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而探讨了预防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考试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加大对考试违纪学生处理力度等方面提出防治考试作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特点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刚 《科技信息》2009,(4):315-316
文章以近三年(2006、2007、2008)我校学生考试作弊情况统计数据以及调查资料为依据,从性别、年级、考试作弊方式、考试类型、作弊课程类型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就我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防止大学考试作弊历来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了促使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五种动机以后,分别从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作弊人数的群体化、大学生作弊动机的复杂性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出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主体意识、改革考试方法、加强监考工作、严惩作弊学生的五条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止大学考试作弊历来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了促使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五种动机以后,分别从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作弊人数的群体化、大学生作弊动机的复杂性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出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主体意识、改革考试方法、加强监考工作、严惩作弊学生的五条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考试的作弊现象,将大学考试的作弊原因进行了总结性归纳和分析。笔者以为要减少学生作弊行为,高校必须加大力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同时,还应该完善考试管理工作,对学生要进行诚信教育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作弊处分与集体荣誉相挂勾,就能有效地杜绝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着手,论述了引起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防治考试作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考察,大学生考试作弊手段多样,有大学生心理、高校管理、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预防考试作弊的对策。通过梳理和总结,指出了今后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着许多作弊现象,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自考考试制度设计不合理、处理考试作弊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考生缺乏诚信等原因。要解决这些弊端,应纠正用人单位唯学历是从的做法,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快立法进度,加强道德教育,加大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弊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成人高考过程中出现的日益严重的作弊现象,虽然在实践层面已引起了许多部门和相关人士的关注,但在理论层面上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概化当前成人高考作弊的特点,解析其成因,建言其对策,有助于推进成人高考和成人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恢复并提升其信誉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培养合格人才要求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及成因,并就教育者方面提出了若干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对考试舞弊现象进行简单的归类,随后运用数学和经济学原理从成本收益角度对应试者的应试心理进行分析,接着用博弈论对作弊与不作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法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考试作弊现象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考场作弊者与监考者作为博弈双方,利用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建立了作弊现象的数学模型。认为影响作弊现象的主要因素为作弊收益、考场执法力度、执法成本等因素,提出了加强选才的科学性,注重考场制度建设,适度确定惩罚力度等减少作弊现象的积极措施,特别提出对作弊者的惩罚力度不是越大越好。惩罚力度既要对作弊者起到惩戒的作用又要考虑能让执法者在情理上认可接受。  相似文献   

16.
李春艳  周音 《科技信息》2012,(25):274-275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紧张、学生质量下降的实际情况,分析在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手段以及引发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并试图找出杜绝高职院校大学生作弊行为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誉欺骗检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信誉系统评价的目标系统的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成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使用训练集对构造好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测试集输入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中,进行欺骗检测,并在行为维度上进行欺骗检测效果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誉欺骗检测模型的可行性.基于BP神经网络的欺骗检测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欺骗行为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博弈的角度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作弊行为数学模型,推导得出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