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刚石中首次发现高钾高氯包体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陈丰 《科学通报》1992,37(10):921-921
金刚石包体研究涉及金刚石成因和地幔岩石圈演化等重大问题。过去把金刚石中找到的包体矿物分为两组:橄榄岩组和榴辉岩组。近年相继发现MARID(云母-角闪石-金红石-钛铁矿-透辉石)组和巨晶组。最近,Navon等和Ozima等报道了富K、CO_2和H_2O的  相似文献   

2.
金刚石中首次发现高铜高氯包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陈丰 《科学通报》1992,37(19):1782-1782
继金刚石中发现钾盐和石盐后,我们在金刚石中又发现了多个高铜高氯包体。 高铜高氯包体见于辽宁、山东和湖南的金刚石。从表1可以看出,这些金刚石以Ⅰ_2型为主,也有过渡型和Ⅱ型;其晶形均为早期生长的平八面体、连生平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颜  相似文献   

3.
金刚石中发现闪锌矿包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丰 《科学通报》1996,41(14):1304-1306
继金刚石中发现钾盐、石盐、铜盐、分子氢和羟基之后,在山东金刚石中又发现闪锌矿.闪锌矿发现于山东胜利一号岩管产出的S149号金刚石,该金刚石为八面体,晶棱被熔蚀,表面无裂隙.内部有多个包体,包体呈淡绿色和黑色.紫外光谱测定属Ⅱ_a型,有N9系谱峰.破碎后显现的闪锌矿为薄片状单体,约40μm×60μm,未与其他矿物相连(图1).上表面为(110)解理,右下侧可能为其原始晶面.用KYKY-1000B扫描电镜和TN-5400能谱仪测定闪锌矿能谱(图2)和成分(表1)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刚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郑建平 《科学通报》1994,39(3):253-253
金刚石中包裹体的研究涉及金刚石成因和地幔岩石圈性质及演化等重大问题.前人把在金刚石中找到的矿物包裹体分为橄榄岩型(P型)和榴辉岩型(E型),近年来在金刚石中又相继发现MARID、巨晶组、复杂岩石包裹体组合、石盐和高钾高氯包裹体.Navon等和Martin在博茨瓦纳和扎伊尔的立方体金刚石中及包壳金刚石的包壳中发现了显微流体包裹体,并分析了其流体组分,该流体代表了这种金刚石生长环境中的流体介质性质.流体包裹体的发现,更把金刚石包裹体和地幔流体相物质研究联系起来,引起广大国内外学者的关  相似文献   

5.
金刚石中的分子氢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陈丰 《科学通报》1994,39(15):1403-1403
高压下分子氢的相变是80年代高压物理和高压化学的热门课题.但是,地球深部是否存在分子氢仍是巨大的悬案.对此,本文将提供最近的研究成果.继发现含钾、钠和铜等氯化物金刚石包体之后,作者在辽宁金刚石中发现了分子氢的拉曼谱峰.该金刚石无色、菱形十二面体.吸收光谱测定吸收限为300nm,属Ia型金刚石.  相似文献   

6.
新特提斯洋俯冲时间:变质洋壳残片40Ar/39Ar微区年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钟大赉  季建清  胡世玲 《科学通报》1999,44(16):1782-1785
在东缅支那缝合带以东,西盈江岛弧岩体中发现了具正常洋中兴属性的基性麻粒岩包体,采用^40Ar/^39Ar微区连激光质谱方法,对其早期变质矿物组合的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为≈75Ma。  相似文献   

7.
安徽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及其包体锆石U-Pb定年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的成因与Fe, Cu成矿作用和长江中下游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关系密切. 本文以铜陵地区代表性的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铜官山岩体及其岩石包体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仔细的岩相学研究、矿物化学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铜官山角闪 石-辉石堆积岩包体中辉石、角闪石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寄主岩中相应矿物的化学成分呈明显的线性变化, 但Al含量高, 是岩浆侵位前结晶的产物. 铜官山寄主岩及微粒闪长岩包体中辉石、角闪石矿物化学成分相似, 说明它们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形成压力相仿. 铜官山石英闪长岩中锆石颗粒的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137.5 1.1 Ma, 与以往不同方法的定年结果十分一致, 但本次锆石U-Pb同位素LA-ICPMS定年同时揭示了晚太古代残留锆石的存在, 证实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古老下地壳物质的参与. 定年结果还表明微粒闪长岩包体的结晶年龄为137.52.4 Ma, 与寄主岩浆的结晶年龄完全一致. 此外, 本文还结合以往的Sr-Nd-Pb同位素资料, 讨论了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及其包体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彭礼贵 《科学通报》1986,31(4):293-293
自E.Roedder(1965)始,国内外曾陆续有人对碱性玄武岩内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等超基性深源包体矿物中的CO_2包裹体和含CO_2熔体包裹体进行过系统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地质文献中尚未有人报道过在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矿物中有硅酸盐熔体包裹体产出。作者在我国西部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蛇绿岩套底部的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中,首次发现了硅酸盐熔体色裹体,获得一些新的研究数据,这对于揭示该类岩石的成因,认识深部地质作用及其演化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西洋中脊热液黄铁矿的标型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蓉 《科学通报》1995,40(12):1119-1119
本文利用成因矿物学研究方法,对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矿物的形成期次、矿物共生组合和黄铁矿的形态与成分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为开展与其它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的对比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矿物中的成因指示信息,探讨了研究区内的一些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分布于皖北和苏北徐淮地区的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体主要由二长闪长斑岩组成,其形成时代为191M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榴辉岩类包体,主要由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组成,它们经历了榴辉岩相高压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两个阶段。包体榴辉岩中的石榴石以铁铝榴石为主;单斜辉石主要是绿辉石和普通辉石。矿物组合及温度和压力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包体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大于1.2-1.5GPa和709-861℃;角闪岩相退化变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0.70-1.03GPa和666-738℃,该类高压捕虏体的发现不仅对了解华北陆台南缘深部陆壳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能对认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俯冲-碰撞-折返演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诺坝下地壳-上地幔包体的岩石圈热动力学记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汉诺坝含石榴石下地壳-上地幔包体中主要矿物核部至边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 核部至边部的温度-压力变化表明麻粒岩包体记录了增温、增压作用; 核部温度>930℃的地幔包体表现出降温、降压特征, 核部温度<930℃的地幔包体的温度-压力变化不明显. 这些包体记录的最终压力主要为0.9~1.5 GPa. 个别麻粒岩包体向榴辉岩相过渡的岩石学特征可能属于增温、增压过程中麻粒岩向榴辉岩转变的中间产物. 综合已有研究, 我们认为这些包体记录的温度-压力变化反映了它们被玄武岩捕获前经历的一次重要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及之前的岩石圈加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幔源岩石的氧同位素激光探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巨晶矿物的激光探针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矿物的δ^18O值与世界范围值一致,单斜辉石-橄榄石和斜方辉石-橄榄石矿物对的氧同位素测温给出了阳离子配分温度计一致的温度。虽然,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地幔处于封闭体系条件下的氧同位素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金伯利岩与金刚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凤香 《自然杂志》2008,30(2):63-66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界分布极少,来源最深的一种火成岩 — 金伯利岩、其中的地幔捕虏体以及金刚石的特征,他们三者有着密切成因联系。金伯利岩岩浆来自深达200 km的地幔,地幔内部在高温、高压及低氧逸度的环境下可以结晶出金刚石,当岩浆快速上升时携带了地幔捕虏体及其解体矿物,金刚石也是被携带的矿物之一。除了碳的微粒通过固体扩散形成金刚石外,流体及熔体对金刚石生长过程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金刚石     
一、概况碳是组成地壳的较重要的元素之一,其重量百分比约为0.032%,但结晶碳的一种变体——金刚石,却是地壳中极为稀有的矿物,是一种极珍贵的地下资源.对金刚石成因的研究表明:金刚石是由地下深处原始岩浆中的碳,在几万到几十万大气压和几千摄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形成于极端还原条件下的清镇和Yamato691(EH3)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进行了研究。这两个陨石均存在富FeO硅酸盐和少量富Ca,Al包体。绝大部分富FeO硅酸盐为低Ca辉石,并主要以晶悄状产于细粒基质,仅有少量产于球粒。在清镇陨石中,富FeO硅酸盐晶屑常包裹大量尘状贫Ni富Cr的金属,它们形成于FeO组分的 还原作用;作为对比,在Yamato691陨石中,仅有少数晶屑包裹尘状金属,这种差异与清镇陨石较Yamato961更还原的形成条件一致。富Ca,Al包体具有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类似组分相同的矿物模式组成和矿物化学组成。研究认为:(1)富FeO硅酸盐晶屑可能形成于太阳星云的氧化区域,然后迁移到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形成区域;(2)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的类似组分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源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激光Raman及阴极发光技术,确认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选预先导孔CCSD-PP2几乎所有类型片麻岩中的锆石均保存典型的柯石英包体以及绿辉石、硬玉、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等矿物包体,表明片麻岩类岩石曾普遍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该成果对于重新探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俯冲-折返机制和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选址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A型花岗岩中流体的分异聚集:副矿物证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青岛崂山高度演化的A型花岗岩体进行的副矿物研究表明,该岩体演化至晚期时存在流体分异和聚集现象.分异出的流体富含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U,Y等)和挥发组分(F,P,CO_2。等).流体作用的参与使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组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以REE-Nb-Y-Th独立矿物在晚期相中大量结晶为特征.晚期富集流体可能是A型花岗岩(最起码是高度分异的A型花岗岩)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金刚石膜压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万录 《科学通报》1994,39(22):2035-2035
用化学气相方法合成的金刚石薄膜也具有天然金刚石的各种优异特性.它作为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可制备出高温、高速、大功率和抗辐射的电子器件.最近研究还发现,P型金刚石膜有十分显著的压阻效应.特别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效应会增强.Aslam等人首次研究了P型多晶和同质外延金刚石膜的压阻效应.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型同质外延金刚石膜室温下500×10~(-6)应变时压阻因子(应变计灵敏度)至少是500,超过了单晶硅(120)和多晶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一定比例的无定形硼粉加入到石墨-KOV触媒体系中, 在SPD6×1200型国产六面顶压机上利用温度梯度法成功合成出含硼Ib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 全面考察了添加剂硼对Ib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影响, 包括晶体的生长特点、晶体的形貌和氮含量.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红外吸收光谱仪(IR)对合成出的含硼Ib型宝石级金刚石进行表征. 结果显示: 随着掺硼量的增加, 晶体的{111}面生长区域变宽, 而{100}变窄甚至消失; 当更多的硼原子进入金刚石晶格之中, 晶体颜色将变黑, 晶体缺陷增多, 晶体的氮含量也将下降.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促进含硼Ib型宝石级金刚石大单晶的技术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荡子山白榴霓霞岩包体中含有大量的富锶磷灰石. 利用电子探针微束分析技术对富锶磷灰石的赋存状态、晶形、矿物共生、成分变化以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发现富锶磷灰石有短柱状和细长柱状两种晶形, 并多被其他矿物包裹, 表明它们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 其成分为氟磷灰石. 之后被富锶流体沿着氟磷灰石颗粒的边缘进行交代, 从而形成了富锶磷灰石, 交代方式为类质同像置换. 富锶磷灰石中SrO含量的变化反映出体系中碱度的变化, 体系中的碱度升高时, 磷灰石矿物中Sr置换Ca的数量增加, 而当体系中的碱度降低时, 已经进入到磷灰石矿物晶格中的Na, LREE和Sr离子也会从中分离出来而导致这些阳离子数降低. 因此, Sr置换Ca的数量对体系中的碱度变化趋势有着明显的指示意义. 根据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数据计算得出阳离子的个数, 富锶磷灰石结构式可写为(Ca3.15~4.963Sr0.019~1.510Ba0.00~0.030Na0.006~0.108REE0.106~0.153)(P2.842~3.028Si0.009~0.094)O12(F0.675~1.079,Cl0.000~0.256, OH–0.084~0.297). 利用配有193 nm激光的Neptune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 对富锶磷灰石原位微区Sr, Nd同位素进行了分析. 将分析结果与白榴霓霞岩包体及包体的寄主岩Sr, Nd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比较, 发现交代早期岩浆结晶成因氟磷灰石的富锶流体与白榴霓霞岩包体及包体的寄主岩来自不同的源区, 其中, 前者来自较亏损地幔, 而后两者则来自较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