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游苔沙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还乡》中的主人公。本文拟从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游苔沙的性格以及她的爱情观三个方面来分析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哈代的《还乡》呈现出与存在主义作品一脉相承的特点:世界的荒谬、人的异化与疏离、个人意志与自主选择的重要等。腹背受敌的男女主人公,被外界环境和内在缺陷所困,虽做出种种努力,但终究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通过描写艾顿荒原上的一出爱情悲剧,哈代不但审视了当时英国农村的落后,而且流露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3.
《还乡》是托马斯.哈代一部重要的悲剧小说,由此哈代的小说从乡村喜剧转变为现实悲剧。小说中大部分人物经历的悲剧命运,与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反抗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撕·哈代最杰出的悲剧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她一生曲折,命运悲惨,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将从社会、家庭、命运及性格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刘君 《科技信息》2011,(12):I0150-I0150
《还乡》一书主要是以男主人公回归故乡为契机展开情节,但是女主人公游苔莎却是作家着墨更多的人物。哈代赋予她"现代人"的烦恼、叛逆与追求。她厌恶爱敦荒原对繁华世界梦寐以求,对爱情婚姻朝秦暮楚、别有用心,最终难逃被雨夜吞没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6.
游苔莎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文章分析了游苔莎的性格特征 ,认为导致她走向悲剧的根源在于她本人性格中的种种弱点。今天研究她的悲剧仍有现实意义 ,人们可以从她的自我毁灭中吸取教训 ,以作“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注意作品中悲剧人物的典型代表,本文从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两个方面深层分析了哈代创作《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哈代和德莱塞在各自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有一类女子,她们善良、纯洁、坚忍、宽容,勇于牺牲,是两位作家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德莱塞的《珍妮姑娘》中的珍妮就是这样完美女性的杰出代表。本文将从她们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性格特征、命运悲剧及根源入手进行分析比较,透视两位作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哈代,这位跨时代的文学巨匠,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深深地影响着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本文集合了女主人公苔丝在命运、社会以及道德方面的悲剧,并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悲剧,阐明哈代对虚伪无情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控诉,同时也反映了哈代的现实主义与悲剧意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对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而透过苔丝的悲情故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哈代伦理思想的折射。文章主要从性别伦理、恋爱伦理、夫妻伦理等方面来探讨哈代婚恋伦理思想在《苔丝》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在序言中作者指出这是一部"壮志不遂的悲剧"。本书主人公裘德是个无名小人物,却空怀崇高的理想。他努力了一生却又回到原点,最终孤独凄惨地死去。他的悲剧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当时各种社会条件如阶级划分、婚姻制度和教育体制等无一不阻止着裘德对理想的追求。但是根本原因却要归结到裘德的悲剧性性格缺陷,他性格中致命的缺陷就是摇摆不定和耽于幻想。  相似文献   

12.
Owing to the influences of Greek's view of fate, Dorset peasant's fatalism and Schopenhauer' s pessimistic philosophy, Hardy showed more or less a pessimistic tendency in his early writings and this tendency illustrated itself in his writing of Eustacia, heroine of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He believed that Eustacia' s tragedy resulted from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her aspiration for a brilliant life outside Egdon Heath and the fate imposed on her by some mysterious force working at odds with her. This is what the paper attempts to prove.  相似文献   

13.
Thomas Hardy' s understanding of tragedy was in devel-opment 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illustrated itself clearly in his four representa-tive tragic novels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The Mayor of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and Jude theObscure, especially in the four principal characters Eusta-cia, Henchard, Tess and Jude of the novels. The paperattempts to elucidate that Thomas Hardy manag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s developing understanding of trag-edy, to describe Eustacia as a "tragedy of fate", Hen-chard as a "tragedy of character", Tess and Jude as"tragedies of society".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four  相似文献   

14.
Thomas Hardy had a developing conception of tragedy in the process of his novel creation. When he wrote Tess of D'Urbervilles, he became fully aware that the human tragedy resulted far more from society than characters themselves. The article is to elaborate how society imposes on Tess the tragedy in a planned way.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的著名长篇小说《苔丝》,以其隽永绵长、凄切悲婉的故事情节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技巧,打动并震撼着无数读者的心,它成为众多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探索和挖掘作品折射出的男权统治思想与文本隐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WhatkindoftragedywereHardy stragicnovels ?Undoubtedly ,itwasthatoftheconflictbetweenhumanaspirations,desiresandambitions theexpressionsoftheImmanentWill andtheforcethwartingtheirrealization ,theconflictwhatendedwithman sdeath.Whatwasthentheforce ?Thiswasthe…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张爱玲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出发,探讨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其作品中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导致其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一是人性弱点,二是人性欲望的扩张。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出为天下女儿们悲歌哭泣的大悲剧。这些在封建社会末世中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让人共掬一把悲悼怜悯之泪。她们的爱情婚姻、人生道路、性格命运的悲剧结局充分展示了人间美好事物与美好感情的惨遭毁灭。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一出为天下女儿们悲歌哭泣的大悲剧。这些在封建社会末世中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让人共掬一把悲悼怜悯之泪。她们的爱情婚姻、人生道路、性格命运的悲剧结局充分展示了人间美好事物与美好感情的惨遭毁灭。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中的第一类孤独者魏连殳的悲剧是日常生活的悲剧。魏连殳勇猛地向社会和历史宣战,然而他本人却深陷矛盾之中,打不了持久战。魏连殳的孤独既是社会环境的结果,同时也是他自身性格使然。在魏连殳身上,鲁迅反省了前进的革命者的精神困境问题。魏连殳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处理好“活下去”的合法性。小说中的第二类孤独者是作为女人命运象征的魏连殳祖母。“我”也是一种孤独意义上的能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