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全填埋场建设的目的是保护地下水,通过掩埋危险废物避免雨水或地面水浸泡危险废物产生的淋溶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但安全填埋场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会造成很大的环境的污染。因此必须对安全填埋场进行风险管理。该文就如何进行安全填埋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在识别阜新垃圾填埋场主要风险物质及潜在环境风险事故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幕景假设,建立对流-弥散-吸附-维水质风险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情况,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的主要风险物质是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是该垃圾填埋场的最大可信事故;NH3-N、Hg、Fe和Mn在预测期的最大质量浓度均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阜新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属于可接受风险。该结果可为有效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的项目与其它工业及一般固废处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性不同,此类项目地下水环评所涉及的要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此类项目的工程分析及污染因素,地下水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程度的判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等方面的分析,从而明确了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地下水环评应重点关注的要点,以期为此类项目的地下水环评报告编制及技术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气田水,可通过对气田水进行回注来解决其环境污染。开展对某气田水回注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在确定评价等级和标准、预测因子及分析各污染源强的基础上,采用解析法计算石油类、Cl~-、Pb、Cr、COD_(Mn)等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范围,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对当地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可接受,可为后续类似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向地下含水层的渗漏是地下水受到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是找出污染迁移规律、确定污染范围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重要手段。为研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周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本文基于地下水流动模型Visual Modflow和多组分溶质运移模型MT3DMS软件平台之上,通过建立的三维数学模型预测了研究区域未来30年内特征污染物Cl-的污染羽迁移范围。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距污染源越近污染物浓度越高,主要危害沿地下水流动方向的远场地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污染源上游不受影响;污染物不易污染深层地下水,但是在深层地下水中的迁移速度最大;湖泊对溶质有持续捕获作用;在污染源周围开采地下水会影响溶质迁移速度和方向。上述结果为垃圾场防渗措施的选择和地下水的治理、修复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桂林冲口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在查明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建立渗滤液组分弥散迁移物理和数学模型,利用求得的各组分源强预测了垃圾填埋环境影响时间尺度内各保护目标距离上的组分浓度水平,并对结果做了简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针对HJ 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水利水电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识别、现状调查和预测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性不够明确,且未包含工程对地下水水量和水位的影响预测工作等关键问题。结合滇中引水工程,在分析水利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不同工程区段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指标,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类型和工作重点,认为现场调查、勘探、监测宜结合工程识别的影响范围开展;总结了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重难点和主要技术方法,宜在地下水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水利水电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具体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对未来不同的地下水供求条件下,地下水预测和管理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山东省济宁市地下水可能补给量和开采量的预测,研究未来地下水采补平衡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求在地下水评价、预测与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研究区的水质调查与采样分析,基于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质标准,尝试确定了适宜于垃圾填埋场区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填埋场区水质评价;基于子流域划分、水质超标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研究,确定了填埋场水污染的3种途径;通过背景水点与渗滤液、污染水点的大量、微量与有机微量(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苯系物3类)组分对比分析,依据污染水点和渗滤液超过背景值的程度选择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填埋场地下水环境污染指标体系,为填埋场地下水环境污染来源识别与水污染评价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运用有限差分法,结合研究区域地下水含水介质系统,采用二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对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为今后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为相同条件下的其它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较为成熟的三维可视化地下水分析计算软件GMS的Modnow模块建立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数学摸型,分析预测了研究区在现状条件下的地下水运移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研究区的盐碱地治理措施和建议以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闽东地区某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站为研究对象,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模拟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对该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站场地野外水位和水质观测数据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利用GMS软件构建场地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对非正常工况下污水处理站防渗破损后特征污染物CODMn和六价铬环境影响进行预测,预测表明,污染物主要沿水流方向迁移,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范围随时间逐渐增大,污染物浓度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污染物在地下水含水层中的溶质迁移距离和运移范围不同,预测时间10年后,污染物影响至北厂界处。  相似文献   

12.
准确地厘定矿山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才能有效地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以水文地质学与矿山环境评价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广致煤矿现场,复核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详细分析矿山环境问题现状.基于矿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开采深度、上下山移动角和边界角以及地下水均衡理论,系统地分析和计算广致煤矿采掘活动对矿山环境的不同类型影响范围:利用上下山移动角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大区、上下山边界角划定井下开采影响范围和采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大井法"定出矿区疏排水影响范围.开展矿山环境影响预测与综合评估,同时,依据矿山环境问题类型影响程度,相应地将其划分为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三大类,并给出其量化指标.研究成果为广致煤矿开采过程所导致的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青龙山水库工程建设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采用了工程分析、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技术研究手段,研究了该工程的环境影响状况.结果表明:青龙山水库工程建设不存在潜在的重大不利环境影响,研究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环境管理监控及污染防治等措施,使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该研究为项目决策和工程设计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该工程项目的环境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岩溶地区,很多隧道均遭遇了地下水灾害,研究岩溶地下水系统在隧道工程干扰下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以重庆主城区拟建的鹿角隧道为例,分析其隧址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并建立隧址区地下水渗流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隧道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数值模拟法对隧道进行最大涌水量预测。结果表明:隧道施工期,地下水影响范围随时间增加而变大,开挖两年后达到最大,地下水位在隧道运营十年后趋于稳定,但难以恢复到天然状态;隧道高程越低,隧道水力传导系数越大,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越大。研究结果明确了突水风险段,对隧道施工安全及设计决策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为运营期环境治理提供可靠判据。  相似文献   

15.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地下水污染源,成分复杂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是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之一.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市主要的4大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由于采用普通填埋方式、天然土层防渗,因此,研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李坑填埋场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包气带土层的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弥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服从线性规律,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池中渗滤液的COD下渗最大距离约为10 m,渗滤液的下渗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16.
 包气带是污染质进入地下水必须经过的介质,对地下水的污染源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前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构建了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并以某尾矿库为例,进行了污染质在土壤-地下水系统运移模拟与污染评价的耦合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与传统单一对地下水进行模拟预测评价的方法相比,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地下水污染源强的时空变化过程。该理论完善了地下水污染预测评价的方法,为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煤矿技改工程是煤炭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技改及运营必定对矿区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从技改工程对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方面,重点预测分析了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地下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北天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硝酸盐氮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碳源投加试验,分析了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能力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指导后续地下水修复试验及数值模拟预测的水文地质参数,试验场区的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95.3 m/d,导水系数为781.3 m2/d,给水度为0.167°。在碳源投加试验运行初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已达到45%以上,投加碳源后对地下水硝酸盐氮反硝化作用有很好的强化效果。试验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为类似试验研究积累了成功经验,可为地下水原位修复工程应用及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泉州市室仔前垃圾填埋场为例,简要介绍了其主要污染源点、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填埋场环境监测,详细分析其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以期为其他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了去除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氨氮污染的试验,并对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级串联人工湿地氨氮的去除率达90%,而一级人工湿地氨氮去除率为82%,说明二级串联人工湿地较一级人工湿地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湿地植物千屈菜、菖蒲和芦苇对氨氮去除效果相似,差异较小。组合式人工湿地试验研究能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氨氮去除提供参考,并为低浓度氨氮污染地下水作为景观用水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