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不同pH值的菌草培养基栽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香菇(Lentinus edodes)、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平菇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5~9,最适6~7,pH值为6时菌丝长速最快,为6.375mm/d;毛木耳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5~9,最适7~6,pH值为7时菌丝长速最快,为3.600mm/d;香菇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4~9,最适6~5,pH值为6时菌丝长速最快,为3.250mm/d;灵芝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4~9,最适7~6,pH值为7时菌丝长速最快,为5.350mm/d;4种真菌菌丝均随酸性和碱性的增强,生长速度变慢,菌丝长势也变弱,在最适pH值条件下,4种菌丝的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平菇、灵芝、毛木耳、香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平香菇栽培方式和生长条件。试验证明,平香菇属中低温型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左右;用以木屑为主的栽培料进行瓶栽或袋栽,生物转化率为112%。平香菇风味介于平菇和香菇之间,可在北方地区进行人工大面积栽培,但其遗传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红菇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实验设置了两个不同阶段下,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的影响,第一阶段时间为两个星期,主要研究红菇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确定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第二阶段时间为一个星期,主要研究不同生长状况的红菇菌丝在相同的温度下的生长情况,验证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菌丝保存最适温度为4℃-10℃;温度过高会使菌丝体内的酶变性失活,温度过低则使菌丝体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此实验为培养红菇菌丝的正常生长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在野外采集的一株具有大型子实体的野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测序鉴定,确定野生菌为大白口蘑.进一步对其菌丝生长特性进行研究,表明该野生大白口蘑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麸皮,最适碳氮比是25∶1,最适生长温度为29℃,最适pH为6.5,光照抑制菌丝生长,与2个栽培品种台湾金福菇和荆西口蘑具有明显的拮抗反应.  相似文献   

5.
毛木耳菌丝体的营养生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木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麸皮、豆饼粉作为氮源均适合毛木耳菌丝生长;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硫酸铜、硫酸锌均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含药平板菌丝生长测量法,研究了化肥氮源尿素和二胺对平菇,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浓度会加快菌丝的生长,提高生长势.  相似文献   

7.
褐口蘑菌丝的培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不同营养条件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褐口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的微量元素为硫酸镁,生长调节因子为吲哚乙酸;最适温度为25℃;最佳pH值为7~8.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砂仁叶枯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s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6;麦芽糖和葡萄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蔗糖最易促进孢子萌发;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产生.无氮源和无碳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  相似文献   

9.
对芦荟斑点病进行病原鉴定,研究温度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以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芦荟斑点病是因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导致,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2~38℃,最适产孢温度为28~34℃的施保功、甲基托布津对芦荟斑点病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为98.7%和97.6%.  相似文献   

10.
一株野生双孢蘑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室分离到一株野生蘑菇,通过形态观察结合ITS方法初步鉴定为双孢蘑菇,命名为G1菌株。主要利用固体平板培养研究了该菌株对碳源和氮源的营养需求、麦粒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以及在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在供试的碳源和氮源中,G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黄豆粉,最适碳氮比为30∶1。(2)G1菌株在麦粒培养基上生长正常,生长速度为(3.980±0.552)mm/d。(3)G1菌株菌丝在含水量为55%~75%培养料上均能生长,最适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11.
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进行灵芝菌丝最佳培养基和菌种最适种龄的确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豆粉3%,KH2PO40.15%,MgSO40.15%;并且通过研究菌种种龄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物量及漆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所需菌种的最适种龄为4d.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丝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果糖、麦芽糖和葡萄糖等简单糖类是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最适碳源是果糖,对多糖、有机酸和甘露醇的利用较差;酵母粉、牛肉膏、玉米浆、蛋白胨和豆饼粉等有机氮源是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氮源,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对尿素、铵盐和和硝酸盐利用较差,不能利用亚硝酸盐;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可以促进菌丝生长,但添加硫酸锌菌丝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砂仁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砂仁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5~7;以蔗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钙为最适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是果糖;无硝酸钠和无蔗糖的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长势较差;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在水膜条件下萌发较好;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2℃和55℃.  相似文献   

14.
被孢霉生产γ-亚麻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对变株A02生产γ-亚麻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我们使用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温度以及不同C/N进行摇瓶实验.结果发现葡萄糖是油脂合成的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酵母膏,菌丝生长的最适C/N比为40:1,而油脂合成的最适C/N比为60:1,25~30℃适于菌丝生长,15~20℃既适合细胞积累油脂,又适合γ-亚麻酸的合成.研究结果提高了用微生物发酵法大规模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产率.  相似文献   

15.
从温度、pH值、不同培养基、不同光照条件、产生草酸能力及致病性方面对10个供试菌株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核盘菌在5~30℃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为5~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一般生长速度较快的菌株其产毒素草酸能力较强;所有供试菌株,均对向日葵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对金针菇葡枝霉病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认为: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Cladobotryum varium Nees ex Steud。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15~20℃。适宜的pH 值为4.5~8.0,最适pH 值为5.5。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01 g/L的百菌清和0.5 g/L~1.0 g/L的多菌灵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昌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和针刺法对其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旱黄瓜茎基腐病原菌种类后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该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NH4NO3,致死温度为69℃,10 min;大型分生孢子生长最适温度为25℃,小型分生孢子生长最适温度为30℃;两种孢子生长的最适pH,碳源,氮源均为5.0,蔗糖,NH4NO3。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金针菇FD_(12)菌丝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金针菇FD_(12)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适宜无机盐是KH_2PO_4和MgSO_4;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19.
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是一种集药用、食用、美化、净化于一身的蕨类植物,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采用单斑分离法于染病的鸟巢蕨植株中分离出2株真菌P1和P2,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P1为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P2为交互枝顶孢(Acremonium alternatum).两者对鸟巢蕨均具有致病性,但其生物学特性不同:P1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均为25℃,产孢最适湿度为35%,最适pH值为6,菌丝致死温度为50℃;而P2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均为25℃,产孢最适湿度为55%,最适pH值为5,菌丝致死温度为60℃.光照对2种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全黑暗有利于两者产孢.P1的最适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分别为乳糖、酵母膏、吲哚乙酸和MgSO_4,而P2的分别为蔗糖、KNO_3、吲哚丁酸和NaH_2PO_4.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攻克污染率居高不下这一难题,摆脱了传统香菇栽培采取完全熟料,绝对无菌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发酵料栽培其它食用菌的原理,以香菇发酵料为基质,采用不同的热力处理方式,对香菇菌丝和两种主要霉菌进行接种培养,结果表明香菇发酵料经100□热力处理0.5至5小时,可有效抑制两种主要霉菌的生长,同时对香菇菌丝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这一结论将会使香菇代用料袋栽建立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