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深化改革——遍阅昨昔,即刻启程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神州大地从1978年到现今的岁月,改革开放必是首选。《华东科技》自1985年创刊,正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科技刊物,本期封面故事我们将遍阅往昔岁月,出现在本刊上的那些时代印记将逐一再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正是一代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尽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诸因素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生存危机阴霾般地笼罩在我们身边。中国每年增加人口1500万,中国每年减少土地1500万亩,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1000亿元人民币……。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以自然资源破坏、生活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唯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用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话说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它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这样的评价绝非危言耸听,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客观事实。在教学中,课文教学唯教参是从,作文教学大搞新八股,考试答案坚持一个标准。这样的教学,造就了一大批“唯书、唯上、唯标准”的考试机器,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运用国际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随经济增长的成长规律.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经济增长率)对高等教育粗入学率的贡献大于长期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除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所有高等教育发展指标随经济增长的成长速度均高于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极大提高了中国本土专利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国外专利的吸收能力.但是中国整体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还有质的差距.中国经济增长-高等教育的关系模式以"经济增长极+高等院校集成创新"为主导,局部地区存在"整体增长+原始创新"的关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的集成创新渠道对产出缺口持续性的影响显著,而原始创新渠道的影响不显著.创新元素组合存在随经济增长优化的迹象.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应突破行政级别、阶层职级、区域、行业和机构的限制,本着尊重知识和人才、唯法律、唯道德、唯效率的原则,以经济增长转型为契机,以健全人才流动机制为突破口,盘活人才存量和资源存量,实现经济增长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世界杰出科学家的Web of Science(WoS)发文规律,从评价结果的角度反观SCI论文在人才学术评价中的适用性及其合理应用,依据研究结果,对高校图书馆在不"唯SCI"形势下,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多部门通力合作、改革创新服务内容、信息素养教育及时跟进等多措并举的创新服务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广播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者和节目质量的最终实现者.面对新世纪的广播改革创新,节目主持人应提高策划水平、新闻意识、驾驭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发挥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广播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者和节目质量的最终实现者,面对新世纪的广播改革创新,节目主持人应提高策划水平、新闻意识、驾驭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发挥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姚嗣宏 《科技信息》2007,(30):136-137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思想,是他一生的写照。这一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交换、比较、反复"是达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基本途径。始终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是他这一思想的立足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处在一个科研水平迅速提升、科研成果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时期,可以有很多的期待和向往。科研论文是科研的重要体现,2011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数排在世界第2位;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有望在2014年进入世界第5位;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称,中国在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即将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在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总是伴随着"中国论文重量不重质"、唯SCI论"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缺陷与中国的历史验证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早期理论形态是"三唯”,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新中国头30年的发展模式基本上与"三唯论”完全一致.中国的实践充分证明,"三唯论”因脱离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国情,忽视制度创新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柱作用必然要走向衰亡.对封建传统包袱沉重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顺应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潮流是确保现代化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之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就强调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造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依然存在着那种“老实”、“听话”、“高分”的学生优劣评价标准和“唯书”、“唯师”、“唯分”的学习好坏评价标准。学生的一些独特的想法、奇特的认识往往被斥之为“扰乱课堂秩序”而被“一棍子打死”。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于1987年,它是一个跨系统、跨学科的理科学会。经过三十年的不断拼搏、改革创新,学会已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学会组织发展与建设上不断改革创新、在主动投身云南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发挥优势、在抓好学术交流活动上注重实效、在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上长抓不懈。回顾走过的三十个春秋,将激励我们豪情满怀地面向未来,去开创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创立之唯道论自然哲学体系包含以下几个要点:可以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重建唯道论自然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是属于辩证唯道主义的传统,老子的体系本质上乃是一个统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典型的辩证唯道主义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邓小平的"猫论",分别是在不同特定时代的大背景下,从不同的实践和理论视角,论述和揭明了实践要合符和依循真理和价值这两种必要尺度。我们不要把这两种思想和尺度相割裂、相排斥和相对立。我们要实现这两种思想和尺度的互补和统一。我们既不要唯真理尺度而排斥价值尺度,也不要唯价值尺度而排斥真理尺度,我们要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合真理性和合价值性的相双合、相统一的广义实践观。我们既要把握蕴含真理尺度的"知行合理",又要把握蕴含价值尺度的"知行合需",在把握价值尺度中,我们应当把握正面需要和正面价值,从而真正实现人类的全面进步和社会的科学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废名著《阿赖耶识论》,意在破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但他一开始却是以摧毁进化论为目标的。他对进化论的驳斥,是在"质疑生物进化论"、"质疑社会进化论"、"质疑唯科学主义"等三个相关层面展开的。废名以不无偏激的言辞表现了一种较为保守的文化姿态,其思想中明显带有民族主义的情结和反现代性的倾向,但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深刻反思唯科学主义特别是进化学说实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颜健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5):73-75,94
中国古代存在着大量的悲剧作品,却没有形成系统的悲剧理论。二十世纪,西方悲剧观念经过王国维的推介,鲁迅的深化,曹禺、郭沫若的创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终于生成。经过建国初的反思,悲剧理论研究在八、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至世纪之交学界还对悲剧进行着新的探索。我们反对"唯西是趋、唯新是趋"的研究态势,中国学者应从容地建构切合中国文学实际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悲剧观念。  相似文献   

17.
何毅 《科技资讯》2011,(6):227-228
构建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转变"三农"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宝鸡市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就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破除四唯现象,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以企业效益为基础的新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社会现象,进而解决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我国高校计划体制与创新体系下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促进高校以科研实力服务于社会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9.
"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现象成为高校学术评价的顽瘴痼疾.破"五唯",关键是要破除"唯"的至上性、绝对性和极端性,而不是抛弃论文等.要理解"五唯"产生的制度根源,加强政策的整体系、系统性设计,做到"破""立"结合,缩短政策"真空期",从制度和文化着手进行标本兼治.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学术评价制度环境;推动高校学术生产模式转换;建设学术共同体,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强化分类评价导向,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元评价体系;发展第三方科技评价机构,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估.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均是唯意志论哲学的主要代表.前者是直觉主义艺术理论的创始人,而后者和他有着师承关系,这就必然导致二人的文艺理论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其主要不同点表现在艺术价值论、艺术本质论和艺术发生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