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井测试曲线异常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测试压力曲线异常的5种类型,通过分析地层、测试工艺、测试设备、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测试曲线异常的机理与规律,探讨了应对措施,得到了应对试井测试压力曲线异常的有效方法。试井测试压力曲线异常,意味着可能录取不到真实的地层压力资料,不能获得真实的地层参数,给资料解释和油气井的认识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层压力,尤其是异常地层压力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分析了克拉通,裂谷,前陆三大类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在收集了大量探井实测地层压力数据的基础上,统计研究了这三类盆地的地层压力分布模型。将该模型与俄罗斯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对比发现。异常地层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不同类型的含油气盆地从古代到新生代地层压力有增大的趋势,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分布表明,前陆盆地以异常高压油藏为主,克拉通盆地油藏压力轻微超压,裂谷盆地异常低压油藏有一定分布。  相似文献   

3.
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异常压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是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气层气体压力-温度-比容(p-T-C)状态以及应力的分配机制对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使用R-K-S真实气体方程计算了克拉2气藏气体聚集造成的压力。结果表明,克拉2气藏气体聚集(充注)形成了气藏现今约59.54 MPa的流体压力,占整个地层压力异常的57.12%。气体和岩石压缩系数的巨大差异导致应力分配机制不符合线性关系,而与应力变化范围内的岩石和气体压缩系数积分比有关。计算了喜山中、晚期以来构造应力在克拉2气藏的分配,其中约10.6MPa的剩余压力来源于构造挤压,为不足气藏剩余压力的42.4%。克拉2气藏超压的主要成因为充气作用,其次为构造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产纯气井井口压力动态异常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气井井底压力动态为基础,综合考虑井简中各种因素,特别是温度的影响,引进井筒效应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高产纯气井在纯井筒储存和径向流动阶段,产生井口压力动态异常的机理,包括产生的条件及适用范围,研究表明,引起高产纯气井产生井口压力动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开关井过程中井筒流体温度和流体相态的变化;在井底压力的计算过程中,必须考虑井筒流体温度和相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安─咸阳地热田异常地层压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西安—咸阳地热田地质背景,对近年来部分地热井提供的地层压力显示做了初步总结。首次提出,该地热田在较大范围内存在高压或异常高压地层压力,流体动力系统具双层结构特征。初步认为其成因是由于沉积盆地快速沉降,储存在地层中的孔隙流体在基本密封条件下,因欠压实作用而导致压力异常增高的结果,进而推论该地热田属“地压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6.
一类双重介质异常渗流问题的精确解及压力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异常扩散指数θ,运用该参数来刻画裂缝网络的连通状况,并能反映渗流发生在裂缝网络时的异常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类双重介质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数值反演方法作出了典型压力曲线图版,讨论了压力动态特征,分析了异常扩散指数θ及流动参数w和λ对压力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θ在整个流动过程中都对压力曲线有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压力曲线相互发散,而当θ=0时此模型即为一般的Warren-Ro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西安-咸阳地热田地质背景,对近年来部分地热井提供的地层压力显示做了初步总结。首次提出,该地热田在较大范围内存在高压或异常地层压力,流体动力系统具双层结构特征。初步认为其成因是由于沉积盆地快速沉降,储存在地层中的孔隙流体在基本密封条件下,因欠压实作用而导致压力异常增高的结果,进而推论该地热田属“地压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8.
塔中西北部奥陶系异常压力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地层中存在异常压力,研究认为该异常压力的形成主要与油气聚集增压机理有关,其次为构造增压和流体热膨胀增压机理,火成岩侵入也是一种辅助的增压机理.异常压力的存在可以表征良好的储层和盖层的封盖能力,也与油气藏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异常压力层的发育层位往往指示一定丰度的油气层,而油气层并不一定都是异常压力层.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测与计算的压力数据,对沾化凹陷古近系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构造、沉积及成岩特征研究压力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古近系纵向上发育东三段-沙一段、沙三中-下、沙四段3个异常压力系统,它们为沙二-沙三上、沙四顶部降压带所分隔;横向上存在多个与沉积洼陷中心对应的压力体系,地层压力、剩余压力和压力系数从体系中心向外降低;地层压力分布受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构造格局通过控制沉积中心决定了压力体系中心位置,断裂卸压作用分隔压力体系;沉积间断形成的卸压带将纵向上分隔为3个异常压力体系,沉积物性决定异常压力产生深度,沉积速率大于220 m/Ma时欠压实异常压力产生,欠压实产生的异常压力与沉积速率成正比;生烃作用的影响导致异常压力层段和横向分布与烃源岩分布相一致,而蒙-伊等矿物转化对特定深度的异常压力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虚拟储量校正法在计算异常高压气藏动态储量时难以确定压降曲线拐点位置的问题,引入了压力校正项的概念。通过分析典型异常高压气藏压力校正项与气藏压力系数的关系,发现压力校正项以压力系数等于1.2为界,分为异常高压段和正常压力段两个生产阶段;且异常高压段的压力校正项与压力系数存在着近似的直线关系,从而确定了压降曲线拐点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虚拟储量校正方程。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与容积法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1.75%,可以用于异常高压气藏的早期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1.
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共轨压力的控制策略及其控制参数优化.分析了调压阀特性及其控制参数,研究了调压阀控制频率、共轨压力采样周期和压力闭环调节周期对压力控制的影响及共轨压力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确立了发动机全工况目标轨压控制策略.发动机台架试验表明,选取的调压阀控制频率、轨压采样周期、压力闭环控制周期及轨压的发动机匹配、修正策略可满足共轨柴油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某柴油机缸盖罩为例,研究了柴油机薄壁件的隔声性能与透射噪声.采用结构-声耦合分析法对柴油机缸盖罩的隔声量进行了计算,并通过隔声性能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设计了提取缸盖罩内部声场声压级的四负载法试验,并将结果施加到结构-声耦合计算模型中,计算了缸盖罩在发动机1,000,r/min、2,000,r/min和3,400,r/min全负荷工况下的透射噪声.研究发现,缸盖罩透射声功率主要分布在低频及隔声性能较差的高频范围;透射噪声在柴油机薄壁件辐射噪声中所占比重较大,对薄壁件辐射噪声进行预测和声学优化时,不能忽略透射噪声.  相似文献   

13.
对某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畸变试验以及气动稳定性新的试验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建立了合理的稳定性检查方法。实验结果已作为发动机稳定性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所研制的单活塞式液压自由活塞柴油机原理样机,对冷启动过程中的循环波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约150循环后发动机完成冷启动过程,进入稳定工作状态.冷启动过程中,随着工作循环数的不断增加,下止点位置、反弹量和停留位置的波动逐渐减小;气缸内最大燃烧压力值逐渐减小;压升率极值波动较大并大于临界值.稳定运转后,最大压升率波动减小并趋于稳定;燃烧放热率峰值随工作循环数的增加有所降低,速燃期持续时间没有明显变化;缓燃期和后燃期持续时间逐渐增加;燃烧过程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测量了某单缸发动机消声器的入口气流脉冲压力信号.依据消声器的实际物理结构,建立了发动机消声器的仿真模型.考虑单缸发动机的排气特性,提出了使用脉冲压力有效值设置边界条件的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仿真计算了消声器内部压力损失的分布情况.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得到消声器内部产生较大压力损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对消声器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在相同工况下,对改进后的消声器入口气流压力信号进行了测量,并再次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消声器压力损失明显降低,且在内部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燃烧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录内燃机缸内的压力及温度,开发了一种内燃机燃烧分析仪,该分析仪由国产高速数据采集卡及自行开发的控制软件组成,它不仅能精确设置每度曲轴转角内采样点的个数和采集循环数,而且在采集过程中能实时计算和表征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压力升高率、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放热率等参数。经实际使用以及与国外产品相比表明,此分析仪具有全中文界面、价格低、操作简单、使用维护方便、功能便于扩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引燃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一台TY1100单缸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安装了一套电控甲醇喷射装置,采用柴油引燃甲醇方式,开展了引燃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平均有效压力和转速下,随着引燃油量的减少,双燃料燃烧的滞燃期延长,主燃期缩短,缸内气体最高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在高负荷时增加,放热率曲线第1峰值增大,第2峰值减小,表明预混燃烧量增加而扩散燃烧量减少;高负荷时放热率曲线型心向上止点靠近,燃烧等容度提高,燃油经济性改善;提高转速和增大供油提前角,最大放热率和最大压力均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天然气发动机在瞬态加速工况下的发动机模型,该模型加入了进气压力修正模块,弥补了在瞬态加速工况下压力传感器所测进气压力的不准确,实现了进气压力的准确预估,使发动机瞬态加速工况也能控制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并通过转速闭环控制使转速能迅速稳定在目标转速附近.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实现瞬态加速工况下的空燃比控制,达到快速稳定转速的目的,可为发动机电控单元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定义了交通微循环系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通微循环功能特性,从分流干道交通、疏解交通拥堵、提供安全舒适出行的目标出发,构建了交通微循环多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运用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分析优化目标.上层模型在满足路段饱和度和最大改造能力的约束条件下,使交通微循环的可达性最高、投资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下层模型采用动态均衡模型对交通流进行配流.并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内燃机缸盖系统的传递特性,提出了利用缸盖表面振动信号识别气缸压力的倒谱分析方法.通过倒谱开窗并进行平滑处理,使测量的振动信号和计算的传递函数更具鲁棒性,可以消除传感器测点位置和内燃机运行工况等敏感因素的影响.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