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有着鲜明民族特征,是瑰丽壮观的中华民族艺术之宝。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积极借鉴民歌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丰富音乐创作、借鉴"原生态"科学的发声方法弘扬民族声乐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长阳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发祥地,保留了绚丽多彩、个性独特的巴土文化,山歌即是代表。山歌是对长阳土家民歌的惯称。长阳土家民歌中的情歌的经典意象主要有“鱼”和“花连花、藤缠藤(树)”。土家民歌的创作程式主要有“套语与套韵”、“双关”和“衬词或副歌”。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长阳土家民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从“神奇的内宇宙”和“抒情方式”的角度论述了南朝民歌的情感体验;从“妙造自然”和“是中有深趣”的角度论述了南朝民歌的自然意趣;从“象外之象”和“现量情景”的角度论述了南朝民歌的意境之美,从而综合论述了南朝民歌深层次的独特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民歌、民俗与人的生存之关联入手,详细分析了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其实质是情感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心灵的丰富性;其方法是采取“无为”的自然方式而非灌输概念;其途径则是将原生态民歌的学习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相结合,以期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春雨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诸多的布依族民歌中,山歌《好花红》是广泛流行、曲调悠扬、旋律优美的民歌,被誉为布依族民歌艺术的经典,是贵州中部地区羽调式山歌的重要代表。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乃至更多民歌的产生都有与之特定的生成环境,从《好花红》民歌的艺术内涵上看,都已深深融入了环境特征,有其生态根源。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徐澄宇先生指出:“春秋以前是《诗经》的时代’”,而两汉则是“‘《乐府》的时代,。(《乐府古诗·导言》)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中间虽然隔了个“楚辞”,但汉乐府民歌始终是沿着《诗经》的现实主义道路发展的。汉乐府民歌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优良的艺术传统,而且在许多方面还超过了《诗经》。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三峡民歌中的女性情结,特别是情歌的“姐儿中心”现象可以发现,不是三峡民歌占据女性情结,而是女性情结占据三峡民歌。“姐儿”阿妮玛是原始意象,她象征着女神崇拜。与“姐儿”相关的是“幺姑”阿妮玛和“郎”——阿妮姆斯,也都被女性情结所规定。本文对哭嫁歌也进行了独特的心理阐释,认为哭嫁是哭出一个母亲来,象征女性的节日,而哭嫁歌就成了女性——母亲的绝唱。  相似文献   

8.
仫佬族民歌的分类与民歌本身的内涵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在以往仫佬族民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约定俗成”为基本原则,辅以概括性与兼容性操作准则,可将仫佬族民歌划分/统归为“古条”、“随口答”、“口风”三大类。不同类型仫佬民歌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功能:“古条”蕴藏着仫佬族杂糅的历史观念、成熟的伦理观念和朴素的自然观念,“随口答”反映了仫佬族丰富的民俗礼仪和真实的情感思绪,“口风”折射了仫佬族鲜明的褒贬观念和积极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9.
福建华安被誉为中国的“古畲之邦”,因它地处漳州西北、九龙江北溪中游,历史上鲜与外界互通有无,因而形成了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态系统,现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信仰和艺术。从特殊的地缘视角管窥福建华安畲族民歌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三个方面。其作为非遗活态传承的主要内核,也为当今非遗民歌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民歌中独具魅力的衬词、衬腔是形成我国民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歌创作中合理运用衬词衬腔 ,可以突出民族特色 ,增强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历史、方言等方面,通过音乐形态分析,探究“巢湖民歌”“和而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明代以前,没有正式的民歌理论。受金、元散曲传播到民间的影响,明代的民歌空前发达,引起文人们的高度关注,民歌理论应运而生:王叔武、李开先、冯梦龙等作为民歌理论的奠基者,在“真诗”观念基础上建立的民歌理论,实是中国诗学之真谛。  相似文献   

13.
民歌中独具魅力的衬词、衬腔是形成我国民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歌创作中合理运用衬词衬腔,可以突出民族特色,增强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要在产业化视阁下进行民歌精品化创作,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明确它与以往纯文学中的精品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它应当是一种既有高超的艺术水准,又有良好的市场效益,能够做到专家叫好与市场热卖双赢的现代消费性新民歌。具体而言,它必须是开放的民族风格、浓烈的时代气息、鲜明的艺术个性与良好的市场适应的“四个合一”。  相似文献   

15.
与《诗经》、楚辞相比,汉乐府民歌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有重大变化,其中对“家”这一社会现象的表现在汉乐府民歌中尤为突出。此种现象与两汉的社会结构、统治思想和诗歌理念无疑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徽州民歌作为中国民歌音乐文化中的一支,其艺术表征十分明显,在歌词、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架构方面凸显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徽州民歌具有内容丰富、体式淳朴且古韵悠长、旋律动人、形式多种多样等优点。文章分析了徽州民歌内容、旋律、歌词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发现徽州民歌在传承上存在传承主体减少,传承环境改变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尊重传统,突破创新;同时艺术工作者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17.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对不同的种类、形式的民歌,由于它的结构、体例、内含和分布地区的差异,各地就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可概列为“欢”、“诗”、“嘎”、“比”、“伦”、“歌”,六种。具体分来,“欢”又有各种各样,不下十多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欢(fwen) “欢”是壮语音译,历代相传,人们将壮族山歌、民歌统称为“欢”。所以.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民歌演唱艺术也不例外。新时期,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中有用的东西,创造发展我国歌唱艺术时,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民歌演唱艺术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水族民歌充满了民族民间色彩,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生活哲理.民歌是历史的沉淀和记录,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的产物,是特定民族特定时代的文化反映.民歌充分表达了水族独特的审美与判断、心灵与思想.通过借助美学思想和理论,对民歌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了解这个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更好的挖掘民族民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南朝民歌的城市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业的发展,南朝城市有了一定的繁荣,反映在民歌当中,则是南朝民歌一改往日民歌的乡土之风,颇具城市之气。一方面,民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地名,另一方面,妓女、商妇这些特殊城市女性阶层成为民歌的主要表现者或被表现者。文章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来论述南朝民歌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