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黎渊珠 《科技信息》2013,(8):279-280
[目的]探讨植物远缘杂交不育的原因,以期为后期作物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常规的压片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加倍一代株系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结果发现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加倍一代株系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分裂现象,即发现在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加倍一代株系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些染色体行为不规则的现象,出现如:单价体、四价体、多价体、染色体桥及染色体断片、落后染色体、微核等一系列异常现象。[结论]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加倍一代株系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高频率异常现象的发生直接导致其大部分花粉发育异常,表现出远缘杂种的不育。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品种〔(临朐一号×佛及尼亚115)×柯克347〕杂交一代的花粉单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从细线期至花粉粒形成的过程作了观察。并用普通品种——红花大金元(双倍体)作比较。 单倍体植株和双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最显著区别之一是前者在前期Ⅰ粗线期时看不到同源染色体配对,终变期时绝大多数染色体为单价染色体,很少数是拟二价染色体,染色体有胶合,连结成各种形式,并有群聚现象。在单倍体植株的同一花药内,同时有染色体单倍数和很少量的双倍数的花粉母细胞。单倍体植株四分孢子形成后,细胞核在小孢子的进一步的发育中自行解体,成熟花粉粒一般没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3.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天蓝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远缘杂交第一代无性繁殖第七年花粉败育表现完全不育。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中,能观察到单价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以及三分体、五分体、六分体,花粉粒呈教育型。这些异常变化是导致后代不育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天蓝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远缘杂交第一代无性繁殖第七年花粉败育表现完全不育。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中,能观察到单价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以及三分体、五分体、六分体,花粉粒呈教育型。这些异常变化是导致后代不育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6个山羊草,与普通小麦属间杂种F_1代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阐述了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比较了亲本和杂种的花粉粒育性。对观察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1)山羊草与普通小麦属间杂种F_1代的减数分裂行为是极不正常的,但各杂交组合间有一定差异。(2)同一个山羊草种,不论是作父本还是作母本,二个杂交组合核质背景的互相调换,对杂种F_1代减数分裂的异常效应是相近的。(3)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异常导致花粉粒的败育。此外,讨论了减数分裂末期Ⅰ和末期Ⅱ染色体发生异常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蕾长度的对应关系,并确定诱导2n花粉的最佳时机,以麝香百合雷山(Lilium longiflorum ‘Le ishan’)的幼嫩花蕾为材料,观察了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结果表明:同一花蕾花粉囊里的花粉母细胞大多处于同一分裂时期。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在间期复制一次后,经历连续两次分裂,最后形成具有单倍染色体数目的花粉粒,属于连续型胞质分裂。花蕾长度与花粉母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具有对应关系,是估计花粉母细胞发育时期较为可靠的指标。当百合花蕾长度为1.0~2.5 cm时花粉母细胞分裂处于旺盛期,花蕾长度为1.5~2.0 cm时是2n花粉的有效诱导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柳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染色体的变化和异常行为,为进一步开展柳杉的生殖生物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柳杉的雄球花(小孢子叶球)为材料,采用压片法研究柳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变化规律。【结果】柳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类型为同时型,其进程一般开始于10月中下旬并持续到11月上旬。观察发现柳杉雄球花外观颜色的变化与减数分裂进程有关,同一侧枝上柳杉雄球花的发育不一致,同一花序中的不同小孢子叶球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也不同步。通过观察柳杉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发现存在单价染色体、不等价二价体、滞后染色体、分裂不同步、不均等分裂、异常四分体等异常现象。【结论】柳杉雄球花外观颜色的变化与减数分裂进程密切相关,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存在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陆地棉洞庭一号自然雌雄不育株小孢子败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发现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多分散,为单价体;后期Ⅰ时染色体分配不均,常有落后染色体出现;末期Ⅰ形成大小不等,数目各异的核及微核。减数分裂Ⅱ时,姊妹染色体分开,产生多个核,形成多分孢子。故由一个花粉母细胞产生的小孢子的数目不等(2—14个),大小各异。花粉粒的数目多,大小差异悬殊,有的无棘状突起。经过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花粉粒的大小、气孔保卫细胞中叶绿粒的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测定和分析,认为该株棉花为自然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蝴蝶花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发现其减数分裂基本上是正常的。但有些细胞有落后染色体、微核、微小孢子和不育花粉粒的产生。这说明减数分裂有障碍。这种现象类似多倍体植物的减数分裂。  相似文献   

10.
一、不育系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其异常现象有: 1、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任何时期,均出现其细胞质液泡化及染色体全部或部份缠绕胶合成不规则的团块。 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有的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出现单价体或三价体;有的小孢子母细胞的胼胝质壁溶解,细胞质粘连形成多核原生质团;有的在粘连的大块细胞质中仅有许多核仁。 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二核或四核后,胼胝质横隔壁仅在其中央形成或从中央仅向一边周围廷伸,其外围的细胞质仍互相通连。以后胼胝质壁溶解,就从其细胞质相连的地方似非有丝分裂一样,拉开形成两个或四个裸孢子。这种胞质分裂的方式很特别。还未见有所报导。 二、不育系花粉的败育,在小孢子发育的各个时期(单核、双核、三核),均观察到各种败育现象,小孢子出现各种畸形。很特别的是,有很少数小孢子是孳生的。这些孳生小孢子,有的在一端是相通连的,形似非有丝分裂劈裂状;有的在中部相连通,似非有丝分裂的横缢状。这是小孢子的两种新的败育形态。可能是二分体的横隔壁形成不正常所致。 三、不育系的绒毡层提早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就开始解体。 四、保持系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减数分裂为顺序型。四分孢子为二轴对称式。花粉粒为三孢型。  相似文献   

11.
大蒜的小孢子是由小孢子母细胞经典型的减数分裂而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排列呈平面型。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多价体、单价体和染色体落后等不规则现象,是导致花粉退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榛树花粉形成过程出现许多不正常现象,有核物质穿壁,有落后染色体,有染色体桥,有染色体早离队至极端。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不恒定,后期两极染色体数分配不均等。四分孢子有不正常,有多分孢子,成熟花粉有不正常,有大小不一,有中空无内含物者。 不正常的花粉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因此,结果率甚低,种子不饱满.这是内因,建议内外因结合,加强栽培管理及人工引变,以提高生产量。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induce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between wheat chromosomes and chromosome 5Lr of Leymus racemosus, the mi- crosporocytes during meiosis of T. aestivum-L. racemosus disomic addition line DA5Lr were irradiated by 60Co γ-rays 800 R (100 R/min). Before flowering, the treated spikes were emasculated and bagged. After 2-3 d, the emasculated flowerets were pollinated using pollens from T. aestivum cv. Chinese Spring. One plant with two translocation chromosomes involved in both the long and short arm of...  相似文献   

14.
卫星搭载凤仙花种子诱发的变异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神舟”4号搭载的凤仙花种子的细胞和形态学变异,在SP1代发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在院3突变株小孢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呈现大量的非减半变化,其染色体数目为1~28条不等。小孢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化明显,且小孢子的大小与所含染色体的数目呈正相关。花粉的大小和育性与减数分裂的异常有某种联系。在四分孢子期的小孢子数目有多分孢子,即小孢子数除4个外,尚含有5~10个不等,个别的有三分孢子。在SP2代发现子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真叶除披针形外,还有短圆形、长柳叶形;另外还发现顶花叶化和顶端叶呈蔷薇花状等。通过多代的选择,已选育出“西航”1号、“西航”2号凤仙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仙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 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球营养繁殖.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前的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未显示异常.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许多细胞中显示出了异常的落后染色体现象.小孢子四分体主要呈左右对称型。细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时期后。大部分小孢子呈空瘪状态。少部分小孢子含有染色较深的细胞质.约27%的花粉可发育成比较正常的二胞花粉.离体萌发实验中,有极少数花粉可萌发出花粉管。但在授粉的花柱柱头上未观察到花粉管.雌蕊由三心皮构成3室子房.中轴胎座.其上着生了上60~90个胚珠.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胚囊发生属于单孢子型,但大多数胚囊发育中途失败。只有约4%的胚囊可发育成7胞8核的蓼型胚囊.中国水仙雌、雄配子体发育异常和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是它只开花不结实的两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看护培养法对大蕉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s, ECS)来源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并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看护细胞对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以及大蕉ECS及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结果发现,采用贡蕉ECS作为看护细胞时,大蕉原生质体培养15 d后细胞分裂频率达到8.5%,培养30 d后细胞团形成率为0.35%;而以大蕉ECS作为看护细胞时,全部原生质体褐化,不能正常发育。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大蕉ECS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除含有正常的三倍体染色体数目的细胞(2n=3x=33)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其中绝大部分细胞含有多倍和非整倍的染色体数目,仅14.5%的细胞含正常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但通过ECS原生质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具有正常的三倍体染色体数目(2n=3x=33)。  相似文献   

17.
对野生珍珠花的染色体作了初步研究,发现其染色体正常数目2n=26约占统计细胞总数的80%.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约占统计细胞数目的20%,其中2n=24占总数的8%.另外还发现染色体有环状结构变异,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及多核、微核现象.  相似文献   

18.
蓬园100号锦橙品质好、种子少。细胞学观察染色体数目为2n=18。其少籽原因不是染色体数目异常,而是减数分裂中大量小孢子母细胞之间染色质穿壁导致遗传物质的分配不均和减数分裂异常,产生大量败育花粉粒所致。单核期是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以珠江大学城江段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肾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其染色体的核型、银柒(Ag—NORs)和(:带.结果表明:①草鱼和赤眼鳟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草鱼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2m+24sm+2st,NF=94,赤眼鳟的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4m+22sm+2st,NF=94;均没有发现随体、次缢痕以及异型性染色体;②在草鱼和赤眼鳟的中期分裂相中,Ag—NORs均出现在染色体短臂的末端,且Ag—NORs的数目为4个的比例最大,但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③草鱼和赤眼鳟的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都有深浅不一的C带,但赤眼鳟的染色体中除了出现有着丝粒C带外,还有端部C带,而草鱼仅见着丝粒C带.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清晰的染色体图像,应用改良去壁低渗法对白木香茎尖的染色体标本制备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2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制片的效果以及不同的预处理时间对细胞中期分裂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早上9点钟左右的茎尖,用w=0.1%的秋水仙素溶液预处理2h后固定24h,再用w=2%的纤维素酶和埘:0.5%的果胶酶混合酶液于37℃下进行2h的酶解,低渗后制备染色体标本,能获得分散良好、清晰的染色体图像.首次确定了白木香的染色体数目(2n)为16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