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大大促进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农进渔退”成为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及中国大湖区域开发利用的普遍形式.一项制度的安排或者政策的推行,其中必有利.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明显的“农进渔退”,其利就是一定时空条件下鄱阳湖区“农进渔退”的正向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规划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规划,是在鄱阳湖区综合科学考察各项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卫片所得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从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结合等原则出发,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湖区土地合理利用,为湖区发展农林牧渔业及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提出了区域性宏观规划.  相似文献   

3.
熊小英 《江西科学》2003,21(3):244-248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鄱阳湖区的水灾治理,几十年来做了大量研究,提出实施控制工程是减免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地区水灾的治本之策。本文在调查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两种控湖水位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6~18m运行方案”对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14~16m波动运行方案”时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有利于改善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挥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更有利于鄱阳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依据1961-2016年鄱阳湖区11个站点实测降水数据,通过距平分析、线性回归、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区降水量的年内与年际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538.34 mm,其年内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且湖东多于湖西,湖南多于湖北;鄱阳湖区旱涝出现频率相当,偏涝年份多于偏旱年份,其丰水期和少水期以20余年周期交替出现;鄱阳湖区年降水量以4-7 a、11-13 a和22 a的周期波动,这与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一致;鄱阳湖区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幅度为31.71mm/10a,其中湖南区增速最大。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区湿地农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区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潜力极大。该文通过对湖区湿地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利用湖区湿地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鄱阳湖区的围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研究鄱阳湖区围垦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按围垦区的地形特点与区域分异规律,首次对围垦进行类型划分;应用生态学的观点和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剖析了湖区围垦的利弊得失;根据江湖关系和圩区现状,提出今后对湖区围垦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的农家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舟山市具有海洋特色的渔(农)家乐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小规模经营户长期无照经营、部分经营者在名称使用上违反工商管理有关规定、环境卫生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培训等一系列问题。据此分析,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舟山的渔(农)家乐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股份+村办旅游企业+旅行社"的渔(农)家乐新型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鄱阳湖区1961-2005年气温、降水资料和多年鄱阳湖遥感监测资料,从气候变化特征、气象灾害、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多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年平均气温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转折点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中冬季增温多;降水总体平衡,且有少量增加,但暴雨频次增加,在总降水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鄱阳湖水域面积季节性变化较大,同期数据比较分析表明鄱阳湖水域呈缩小趋势;湖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明显,大量的湖汉退缩和干涸,湖滨湿地退化、枯水期湖床沙化等生态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网络图的形式,对鄱阳湖区十县一市建立了能源描述模型.通过网络图,分析了湖区的能源问题,用具体的数据定量地描述了湖区能源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并为能源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湖区能源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解决鄱阳湖地区的能源问题,应根据湖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走一条节能和开发并进的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2018年5期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移动窗口法,定量分析了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i)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环状分布,以鄱阳湖为核心向外围过渡为耕地、林地等主要地类;人类活动及生态退化的双向递推导致城市空间面状扩张和林地流失严重;(ii)在土地利用动态转移方面,这18年间鄱阳湖区约17.63%的土地发生了转移,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林地转化为草地成为主要转化类型;(iii)从斑块类型水平看,林地和耕地是鄱阳湖区的优势景观类型,2者置换趋势明显;从景观水平看,鄱阳湖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iv)鄱阳湖区南部的景观分离度高于北部,水陆交错带的景观分离度较高,形成了环鄱阳湖水域的景观分离圈.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2018年5期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移动窗口法,定量分析了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i)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环状分布,以鄱阳湖为核心向外围过渡为耕地、林地等主要地类;人类活动及生态退化的双向递推导致城市空间面状扩张和林地流失严重;(ii)在土地利用动态转移方面,这18年间鄱阳湖区约17.63%的土地发生了转移,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林地转化为草地成为主要转化类型;(iii)从斑块类型水平看,林地和耕地是鄱阳湖区的优势景观类型,2者置换趋势明显;从景观水平看,鄱阳湖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iv)鄱阳湖区南部的景观分离度高于北部,水陆交错带的景观分离度较高,形成了环鄱阳湖水域的景观分离圈.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2018年5期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移动窗口法,定量分析了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i)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环状分布,以鄱阳湖为核心向外围过渡为耕地、林地等主要地类;人类活动及生态退化的双向递推导致城市空间面状扩张和林地流失严重;(ii)在土地利用动态转移方面,这18年间鄱阳湖区约17.63%的土地发生了转移,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林地转化为草地成为主要转化类型;(iii)从斑块类型水平看,林地和耕地是鄱阳湖区的优势景观类型,2者置换趋势明显;从景观水平看,鄱阳湖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iv)鄱阳湖区南部的景观分离度高于北部,水陆交错带的景观分离度较高,形成了环鄱阳湖水域的景观分离圈.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区水旱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鄱阳湖区的历史水旱灾害灾情等资料,分析了本区水旱灾害灾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湖区降水量、江湖洪水的相互作用和人为原因三大因素的影响,指出三峡工程建设将会减轻本区水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鄱阳湖区2005年和2015年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研究区域内各土地类型用地面积.从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和空间洛伦兹曲线2种角度研究了鄱阳湖区内12个县(市)10年前后不同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果表明:2005年鄱阳湖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普遍偏低,且结构性较强; 2015年平稳上升,但在内部空间尺度上,鄱阳湖区的各个县(市)信息熵差异呈缩小趋势,表现为高熵值区减少,中熵值区和低熵值区增加; 近10年鄱阳湖区耕地和水域分布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未利用地成为分布最不均匀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在总面积减少的趋势下,分布均匀程度降低,草地的不均衡程度大幅度降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不均匀程度上升,林地基本维持稳定; 近1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熵值增大,无序性增强,各地类面积差异减少,各地类洛伦兹曲线整体向绝对均匀线有靠拢趋势,这说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出比较合理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和RS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区1989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1年间湖区林地、草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湿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而农业用地和水体基本保持不变.其中湿地面积的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转移的流向,结果表明,主要转移方向包括湿地转移为林地和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主要流向类型为草地和城镇建筑用地.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湿地与城镇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湖区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鄱阳湖区2005年和2015年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研究区域内各土地类型用地面积.从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和空间洛伦兹曲线2种角度研究了鄱阳湖区内12个县(市)10年前后不同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果表明:2005年鄱阳湖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普遍偏低,且结构性较强;2015年平稳上升,但在内部空间尺度上,鄱阳湖区的各个县(市)信息熵差异呈缩小趋势,表现为高熵值区减少,中熵值区和低熵值区增加;近10年鄱阳湖区耕地和水域分布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未利用地成为分布最不均匀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在总面积减少的趋势下,分布均匀程度降低,草地的不均衡程度大幅度降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不均匀程度上升,林地基本维持稳定;近1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熵值增大,无序性增强,各地类面积差异减少,各地类洛伦兹曲线整体向绝对均匀线有靠拢趋势,这说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出比较合理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区在江西省并非一个行政区域,然而其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却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文用生态经济学观点对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存在一定脆弱性,而农业经济结构呈现明显单一性和不合理性,从而在该系统内部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制约了该区系统的发展。只有协调两者关系,才能取得湖区生态经济持续发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晓鸿  肖锡红 《江西科学》2003,21(3):222-225
鄱阳湖区有十分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温地之一。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对振兴湖区经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特点,以生态经济战略为指导思想,着重探讨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资源的发展思路和措施等,提出了鄱阳湖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余心乐  涂菲  刘影 《江西科学》2011,29(2):295-298
选取2001~2002年鄱阳湖区星子、永修、新建、南昌、进贤、余干、鄱阳、都昌8个县有螺洲滩分布数据以及8县历年血防查、灭螺数据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经验统计分析法,利用Excel和SPSS等软件分析研究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变化。结果显示:鄱阳湖区有螺洲滩面积与洲滩面积呈正比例关系,与洲滩块数成反比例关系;有螺洲滩集中分布在13.0~17.8 m的高程带上;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分布较为离散,但钉螺在洲滩分布较为聚集;有螺洲滩距居民点距离分布较洲滩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20.
玉环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台州市最南端,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由玉环本岛、楚门半岛和135个外围岛屿组成。县域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78平方公里,全县户籍人口39.8万,外来常住人口21.8万。改革开放以来,玉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结束了“一农二渔三盐”的传统经济格局,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