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瑜 《科技信息》2012,(29):384-386
介绍了近年来固原电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科学分析了跳闸机理、指出了传统防雷技术存在的漏洞和新的防雷技术如何堵漏.能更有效的防止绕击和反击:当怀疑线路发生了雷击跳闸时,如何根据保护动作情况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和GPS迅速找到故障点;以及工区结合固原电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特性.在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因地制宜分别安装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防绕击侧向避雷针和可控放电避雷针等诸多防雷措施.挂网运行三年多以来,线路的耐雷水平比以前大幅度提高,有效降低了雷击跳闸事故,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分析2007~2010年间二滩水电站到普提开关站之间的三条50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资料,针对二普线跳闸次数、跳闸区段、对应地形特征各方面特点,提出了提高地闪密度大的特定区段防雷保护水平的建议。该研究可以为电力部门做好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电网事故中,雷击架空线路跳闸占有很大比例,同时,由于雷击输电线路而产生的雷电波也威胁着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安全.因此,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闪络跳闸产生的原因,对110kV永葵线杆塔接地改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改造前后线路的雷害事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杆塔接地电阻对线路雷害事故的影响,提出一些对山区输电线路合理的防雷方式,以提高输电线路防雷、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洪伟 《科技信息》2012,(22):385-386
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现象越来越多,雷击成为引起线路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到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本文总结分析了雷击跳闸故障的各种原因与影响因素,并介绍总结了各种防雷措施,为电力运行单位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和防雷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雷击故障的理论分析,结合我局运行管理的110kV及以上高压输电线路近5年的雷击跳闸情况,对雷击线路的危害及线路雷击跳闸两种主要表现形式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多年运行实践经验提出了卓有成效防雷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秋爽 《科技资讯》2006,(33):213-214
在电网总事故中,雷击架空线路跳闸占有很大比例,同时,由于雷击输电线路而产生的雷电波也威胁着变电站内有气设备的完全。因此,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华俊 《科技信息》2011,(9):I0363-I0363
110kV输电线路设计中的防雷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我国110kV输电线路防雷设计中的常用方法,并对几种防雷措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通过对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剖析了如何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减少雷电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国辉 《科技资讯》2007,(24):19-19
在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于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占三分之一以上,尤其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故障率更高.因此,输电线路防雷是保证安全供电、减少电力系统雷害事故及其所引起的电量损失的关键.在确定输电线路的防雷方式时,应全面考虑线路的重要程度、系统运行方式、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的特点、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结合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的结果,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运行经验表明,雷击是北京地区输电线路故障跳闸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当今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技术与发展,针对北京电网输电线路防雷措施逐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措施选择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1.
雷电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线路防雷评估技术已无法满足目前线路的雷击风险评估需求.基于此,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法对华中区域十条500 kV省间联络线重要输电通道10 km范围内近年来的落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后续回击会对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多起线路实际雷击跳闸故障与后续回击相关.据此,本文在传统绝缘子串闪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后续回击的绝缘子串闪络判据模型,分析考虑后续回击的500 kV重要输电通道的线路耐雷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后续回击会使500 kV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降低程度与工频电压周期有关,且后续回击对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程度与绕击耐雷水平相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辅助提升高压输电线路的雷击风险评估准确度,为高压输电线路防雷预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孔庆华 《广东科技》2013,(18):89-90
近些年来,高压输电线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发生故障的现象频繁发生,尤其是雷击造成的线路故障,比例很高,成为困扰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单位的一个重要难题。因此,很有必要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进行研究,有效减少因雷害引起输电线路跳闸事帮,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输电线路防雷是一项既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目前尚未有一种措施可以完全解决线路防雷问题,因此在采取防雷改进措施之前要认真调查分析来确定选择采用某一种或几种防雷改进措施。主要论述了110kV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最后指出各类防雷措施需综合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综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兆华 《广东科技》2010,19(10):134-135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较为突出,严重威胁电网安全,因此寻求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对保证线路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输电线路雷击闪络跳闸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线路综合防雷的相关措施和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14.
谢桂通 《广东科技》2009,(16):236-237
1 引言 电网故障分类统计表明,由于雷击输电线路而引起的事故日益增多.例如,在我国跳闸率比较高的地区.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雷击引起的次数约占40~70%,尤其是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由雷击输电线路而引起的事故率更高,因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装线路避雷器是减少线路雷击跳闸事故、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理论计算分析和实践都证明,将线路避雷器应用到线路雷电活动强烈或土壤电阻率高、降低接地电阻有困难的线段,可以较大地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15.
雷电过电压对电力系统尤其是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当前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减少频繁的线路雷击跳闸和减轻电力设备的受雷击事故的影响,最终将雷害事故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以内,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分析了220kV线路雷击跳闸频繁的原因,介绍了当今起高压线路防雷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今后线路防雷工作的重点、应遵循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的需求也成倍增长,而供电可靠性对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因此对电网的可靠运行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雷击跳闸是电网运行中最大的威胁,占电网故障的70~90%。其中比较容易被雷击的是架空输电线路,因此加强架空线路的防雷和遏制雷击短路故障的影响范围,是输电线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针对架空线路的两种雷击方式,提出了降低架空输电线路的接地电阻和提高线路本身耐雷水平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平 《科技资讯》2010,(6):116-117
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超高压500kV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络跳闸产生的原因,在进行线路防雷工作时,提出一些合理的防雷措施,以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唐山地区22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模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220 kV输电线路易发生雷电跳闸事故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输电线路仿真建模,利用ATP-EMTP仿真计算输电线路的反击跳闸率,利用基于EMG电气几何模型开发的C++程序计算输电线路的绕击跳闸率,以唐山地区某220 kV输电线路为例,对输电线路各基杆塔进行雷击闪络风险评估及防雷风险等级划分,确定了输电线路9个易闪点杆塔;且针对雷击风险较高的杆塔,进行原因分析,因地制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各基杆塔防雷改造措施。结果表明,差异化防雷对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作用显著,所开发软件可提高仿真计算速率。  相似文献   

19.
刘雄军 《科技资讯》2009,(14):75-75
现今输电线路故障中以雷击跳闸占大部分,尤其在山区的输电线路,线路故障基本上是雷击跳闸引起的。近年来,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劣,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线路的安全运行。本文主要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方达 《科技资讯》2009,(28):90-90
在海南电网配电线路的事故中以线路雷击事故占比例较大,因雷击而造成停电的事故时有发生。本文笔者结合多年运行实践经验主要对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进行探讨,可供广大同行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