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电磁弹射式火箭炮后坐力巨大造成的发射系统结构变形和强度破坏问题,该文应用粘滞流体流经小孔产生阻尼力原理,设计了一种小行程液压缓冲装置。该装置能够在火箭炮允许的弹性变形范围内,以较小的行程实现火箭炮后坐力缓冲。根据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缓冲行程,设计了缓冲装置的后坐运动轨迹,并推导求解了该运动轨迹下节流孔开口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控制节流孔的开口面积来控制系统流量,以使后坐按照设计的轨迹运动。针对不同的缓冲行程,利用AMEsim和Adams进行了液固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缓冲装置能够实现小行程时某电磁弹射式火箭炮的后坐力缓冲。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转炉全悬挂倾动系统的三个动力学数学模型。倾动系统被区分为交流电机拖动系统或直流电机拖动系统。驱动力矩不再象以往那样简化为阶跃函数,而是决定于所用电机的实际机械特性。弹性尖峰力矩对于扭力杆缓冲装置的扭转刚度K_1的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基本一致。实验和数值分析都表明弹性缓冲装置能够显著地降低尖峰力矩。通过约束优化的数值方法解决了扭力杆缓冲装置的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型落锤模拟加载系统研究了缓冲装置对炸药装药抗过载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装置可以对炸药进行有效保护;缓冲装置改变了外部载荷的特征,使得外部载荷不容易使炸药点火,进而提高了炸药的抗过载安全性,为战斗部的装药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往分析凿岩机入射应力波为定值的情况,基于应力波在不同介质中传递原理,计算经过多次透射和反射到达缓冲活塞的应力波大小,并运用傅里叶级数推导入射应力波模型.采用应变片实验法测试入射应力波波形,依据实验结果对入射应力波模型进行修正.基于牛顿力学理论,构建双缓冲系统的蓄能器等效刚柔耦合模型和双缓冲机构模型.借助Matlab工具,分析缓冲活塞运动规律以及一、二级缓冲腔压力变化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双缓冲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优化,获得双缓冲系统性能参数的最优参量:缓冲流量8.5 L·min-1、环形间隙0.017 mm、蓄能器初始充气压力2.3 MPa以及工作压力7.6 MPa.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液压支架立拄缸口密封件泄漏的原因,提出了防止泄漏的几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普通气缸缓冲装置的最优化分析,得出了缓冲装置的最优工作点,并据此设计了一种高效复合缓冲装置。  相似文献   

7.
王云波 《科技资讯》2007,(21):36-36
液压系统是装载机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系统之一,本文以ZL50C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为例,讲述了液压系统的泄漏及防治,以对装载机及其他含有液压传动装置的设备的检修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兰州石化连续重整装置两列对置式往复压缩机油封泄漏严重超标,主要原因是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刮油环上的泄油槽小,压缩机往复速度快,润滑油粘度大,润滑油不能及时回流。就被拉杆带出,造成泄漏。通过对油封的结构改进,即:一是在原刮油环后面增加一组刮油环;二是加宽回油槽尺寸,在刮油环套底部车一环形槽,并加工一直回油槽,使环形槽与刮油环回油孔联通。上述改进措施彻底解决了该套设备的油封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液压回路中,采取了措施进行油缸缓冲,首先用功率键合图法,建立了缓冲回路的数学模型,然后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定步长(0.0001s),在长城机上进行了计算仿真,并绘出了相应的曲线,找出了缓冲效果与运动部件原速度、运动部件质量等因素的关系,为改善缓冲回路的动态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在液压缸内普遍采用的缓冲装置和几种接近理论分析的实用缓冲头,并分析了这些缓冲装置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种渐变节流式缓冲装置,并应用流体力学的有关知识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供了一种用微型计算机绘制高分辨率图形的方法。本方法用于分析各种液压缓冲装置动态特性时,只要列出数学模型,不用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就能直接画出特性曲线;用于缓冲装置的设计时,可以方便地进行调参,确定最佳参数。还提出了在微型计算机上设计理想的抛物线型、阶梯型缓冲柱塞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采油一站在对站区缓冲罐清罐过程中,发现部分缓冲罐内的缓冲装置倒塌,为了保证即时恢复生产,对缓冲装置进行不在罐内动火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整体软着陆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分析了海浪载荷对风机安装的影响,建立了海浪载荷下风机运动学模型,对其进行了仿真。按照安装要求和仿真结果提出了风机软着陆安装方案。分析了风机各个阶段的运动状态。采用液压蓄能器作为缓冲蓄能装置。使液压缸可以快速跟随上部吊架系统运动,实现整个软着陆过程只有一次撞击。提出了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和加速度传感器反馈相结合的控制模式。使系统既有缓冲作用,且缓冲的加速度闭环可控,又可切换到同步升降模式调整风机姿态,克服了完全被动缓冲的不可控性、难以进行姿态调整及模式转换的衔接问题,提高了安装的灵活性,实现了风机的软着陆安装。  相似文献   

14.
钢铁工业轧钢生产质量水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提升,而轧钢设备引发液压泄漏现象则是影响其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显著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基于轧钢设备产生液压泄漏成因探讨了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对促进轧钢生产设备延长服务使用寿命、确保液压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转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液压油缸泄漏的几个典型因素,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表明:缸筒与活塞之间、活塞杆与缸盖之间、排气阀处和缓冲调节阀处是油缸泄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CRH2动车组是中国铁路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四大高速动车组之一,而其车钩缓冲装置又是动车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熟悉CRH2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的构造、原理与性能特点,对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促进运用检修,最终使其国产化,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国有一般客、货车车钩缓冲装置进行简单叙述,运用比较的方法,重点介绍了CRH2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类型与作用原理,最后分析了高速动车组车钩、缓冲装置的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双缓冲腔环形间隙对凿岩机缓冲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液压凿岩机双缓冲系统的结构特点,应用孔口节流理论确定了缓冲活塞的静平衡位置,基于应力波传递原理得到了缓冲活塞的回弹速度,考虑油液的压缩特性推导出一级缓冲腔压力公式,由间隙流量公式得到了二级缓冲腔压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缓冲活塞的运动微分方程.应用Matlab工具对双缓冲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不同环形间隙下缓冲活塞的运动规律,探讨了环形间隙对一级和二级缓冲腔压力的影响.提出与环形间隙和活塞最大行程的比值相关的间隙行程系数η.仿真结果表明,间隙行程系数与双缓冲系统的特性密切相关,存在最优范围.搭建了实验台,通过实验对缓冲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为各种管道提供在线监测,即通过有线、无线信号传输到指定的管理平台上,通过管理平台的自动分析使其对管道实施24h的在线监测及管理,降低因介质泄漏产生的安全隐患,加快介质泄漏后关闭管道及采取措施的速度,减少因泄漏造成的火灾隐患、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整个液压遥控阀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简便、运行良好,各项性能指标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自动控制的阀门远程管理系统一定会有更喜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普通橡胶缓冲装置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普通橡胶缓冲装置进行了性能试验并得到装置的力—变形曲线,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缓冲装置的计算模型,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法.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对其耗能和不耗能的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表明本设计方法可以为缓冲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生产储卸装置的甲板上部区域储罐发生泄漏后的扩散后果,建立了FLNG装置甲板上部区域的泄漏扩散模型,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其进行了液化天然气(LNG)重气泄漏的扩散模拟,得到了扩散后的区域影响结果,模拟结果满足重气扩散过程的堆积理论和低压卷吸理论.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模拟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LNG泄漏扩散的真实物理情况,当离生活区最远储罐的前表面发生泄漏后,其泄漏范围不会扩散到生活区,对生活区没有影响;而当位于FLNG中部附近的储罐前表面发生泄漏后,在动力区建筑物的影响下,生活区背风处会形成低压空腔区,且该区域的LNG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