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东太平洋结核区6个站点沉积物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和数量统计,发现各个站点间的细菌总量变化幅度较大,站点E2003-01的细菌量最多;细菌量纵向分布规律基本是从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对所获得的菌株进一步用RFLP和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所获得的菌株主要来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α、β、γ亚群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 等类群.此外还发现了与已知细菌菌种相似性在97%~95%之间的有12株,它们可能是新种;与已知细菌菌种相似性小于或等于95%的有4株,它们可能是新的属种.  相似文献   

2.
细菌分离物B619与松材线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2,他引:33  
在无菌条件下,用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细菌分离物B619、无菌线虫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对无菌黑松苗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发现,用无菌线虫或细菌分离物B619接种的无菌苗不发病,而把二混合后接种则使无菌苗发生萎蔫。这表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关,二在致病性上极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关系。因此,可以把松材线虫病看作是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梁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3.
正细菌并不都是坏东西,发电、驱蚊、降雨……不少细菌有着神奇的本领,同样也能造福于人类。流言:细菌都是坏东西提起细菌,人们往往会想到霍乱菌、伤寒菌、结核菌……它们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实在太讨厌了,很多人觉得如果没有它们,那就天下太平了!真相:细菌并非一无是处那么,细菌真的一无是处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细菌的世界大得很,在这个成员众多的大家庭中,并  相似文献   

4.
<正>细菌的个体小到我们的肉眼看不到,所以直到三百多年前才被人类用显微镜观察到。而了解它们存在的意义,更是近百年来的事。在中国,"细菌"这个名词在20世纪初才出现。起初,人们对细菌特别关注,是因为它是众多疾病的祸首,又是许多食物和用品腐败的  相似文献   

5.
孟智斌 《大自然》2009,(2):18-21
媒介生物中的“媒介”一词,是指让原本没有关系的两者产生某种关系的事物。细菌多生活在肮脏的地方,正常人一般不会接触到,但苍蝇喜欢到这些地方寻找食物,身上会沾满细菌,并到处飞。一旦落到人们吃的、用的物品上,它们身上携带的细菌便会随之落下,使人接触到。如果是致病的细菌,则很可能导致人们生病。细菌与人之间所发生的“疾病”关系,是由苍蝇携带的细菌引起的,苍蝇即是我们所说的“媒介生物”。由此,“媒介生物”简言之就是传播疾病的生物。有时为突出其“传播疾病”的含义,则用“病媒生物”一词。  相似文献   

6.
对东太平洋结核区6个站点沉积物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和数量统计,发现各个站点间的细菌总量变化幅度较大,站点E2003-01的细菌量最多;细菌量纵向分布规律基本是从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对所获得的菌株进一步用RFLP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所获得的菌株主要来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α、β、γ亚群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类群.此外还发现了与已知细菌菌种相似性在97%~95%之间的有12株,它们可能是新种;与已知细菌菌种相似性小于或等于95%的有4株,它们可能是新的属种.  相似文献   

7.
家蚕抗菌肽CM4组分杀菌机理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进署  张双全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0):1105-1109
报道了家蚕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杀菌作用.用抗菌肽处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OD值随时间明显下降,平板培养克隆数减少.以荧光素FITC标记抗菌肽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细菌,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抗菌肽迅速包围菌体,密集于细胞膜,损伤膜的完整性,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菌体断裂,最后死亡.说明细菌膜结构是抗菌肽CM4攻击的首要靶位点.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熟悉的生命,除了植物之外,大多是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它们的食物来源于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但还有一类生命,它们并非植物,但却能够以无机元素为能量和营养的来源,它们就是化能无机自养细菌。本书涵盖了化能无机自养细菌在生物化学和生理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与相关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微生物法进行手性化合物立体选择性拆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生产手性药物工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的17株细菌,对布洛芬氯乙酯拆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LB培养基中,17株细菌分别在12~36h达到对数生长期;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解手性化合物的能力,其中有的还具有较强的立体选择性;17株细菌只有7株的脂肪酶活性较高,但脂肪酶活性与转化能力及立体选择性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家蚕抗菌肽CM4组分杀菌机理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进署  张双全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0):1105-1109
报道了家蚕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杀菌作用,用抗菌肽处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OD值随时间明显下降,平板培养克隆数减少,以荧光素FTIC标记抗菌肽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细菌,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抗菌肽迅速包围菌体,密集于细胞膜,损伤膜的完整性,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菌体断裂,最后死亡,说明细菌结构是抗菌肽CM4攻击的首要靶位点。  相似文献   

11.
知识快餐店     
<正>我们的嘴里真的住着叫做细菌的妖怪吗?我们的嘴巴里确实有很多细菌,不过它们显然不能被称为妖怪,它们比妖怪可有趣多了。上百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与霉菌)在口腔的各个部位——舌苔的间隙里、牙齿和牙龈的缝隙间,口腔壁上——生活得相当幸福。人体自然的免疫系统特别擅长控制这些微生物的数量,使它们不会多到有害的地步。如果你认真刷牙保持口腔的清洁,就会有助于维持口腔微生物的良好平衡,使它们不能为害。  相似文献   

12.
虾池养殖环境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共分离出121株菌进行筛选。利用需氧性、BOD2/COD0、胞外酶等指标进行筛选,最后筛选到7株对富营养有机物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细菌,它们均能产生酪蛋白酶、明胶酶、脂酶(Tween-80)、淀粉酶其中4株细菌还能产生卵磷脂酶。通过测定BOD5及COD来衡量7株细菌利用对虾饵料的能力,5d内对虾饵料培养基的CODMn去除率达到59.6%-79.2%。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将细菌鉴定到属,其中1株为弧菌属细菌(Vibrio spp.),6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13.
讨厌的苍蝇     
苍蝇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厌恶的昆虫之一。研究表明,1只苍蝇携带的细菌数量可达1700万个,有的多达5亿个。苍蝇的体外至少有500万个细菌,光是1只脚即可带上80万。150万个细菌,其体内携带的细菌、病原体数量比体外还多。苍蝇能传播伤寒、痢疾、肺炎、霍乱、肺结核、白喉和鼠疫等30多种传染病。由于它们传染疾病,所以人们把它们列入“四害”加以消灭。苍蝇的种类蝇类是双翅目的小型昆虫。它们以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棒的重要特征而区别于其它昆虫,分布极为广泛。我国的蝇类有500余种,“苍蝇”是对它们的总称。蝇类的食性极为复杂,一些是植食  相似文献   

14.
细菌会采矿     
细菌不全是坏东西,它们中的很多能为人类服务。比如,一些细菌“精通”采矿技术。那么,细菌究竟是怎么采矿的呢?原来,含有菌种的溶液在通过矿石时,溶液中的细菌会不断分泌具有特殊催化作用的物质--有机酶。  相似文献   

15.
满良 《少儿科技》2008,(Z1):67-67
提起苍蝇,大家一定都会觉得它们非常讨厌。一到夏天,这些苍蝇就会整天在我们周围飞来飞去。当它们停在我们身上或食物上时,还会把细菌传给我们,很多疾病就是由苍蝇带来的细菌引起的。但你有没有想过,在将来,这些苍蝇也许会改过自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对磺酸钠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 (Ⅱ )、钴 (Ⅱ )的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 ,证明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均为 1∶2 .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 5种细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杀菌活性 .实验证明 ,配体和铜 (Ⅱ )、钴 (Ⅱ )配合物对其中部分细菌具有一定杀菌活性 ,配合物优于配体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鳖"腹水病"的致病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5年以来,河南一些养殖场的幼、成鳖患发一种“腹水病”。从濒死病鳖分别获得两株细菌感下实.二者均为致病菌。根据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营养要求和G=CMol%,笔者认为,二者分别为嗜水气包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两株病原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二嗪和庆大霉素等四种药物敏感,用它们与腹水配伍治疗患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细菌克星     
在对抗细菌的战斗中,抗菌素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威慑力,因为这些细菌很快就演化出了抵御抗菌素的抗体。然而来自转基因土豆的抗菌肽将不再给细菌任何喘息的机会,因为它们抓住了细菌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9.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4,20(3):151-151
两项新研究发现 ,细菌逃避抗生素的能力比过去知道的要高明。Christine Miller和合作者找到了细菌抵抗盘尼西林和其他 beta内酰胺抗生素的新机制。这类药减弱细菌修建细胞壁的能力 ,但是作者发现 ,药物也能引发一个被称为 SOS反应的信号级联放大。这个反应停止了细菌的细胞分裂 ,使它们得以逃避抗生素的短期作用。作者提出 ,以 SOS反应为靶标的药物也许能增强 beta内酰胺的药性。  在另一项研究中 ,Nathalie Balaban和同事探索了细菌的持久性。一些细菌能逃避抗生素的作用存活下来 ,但是它们的后代对抗生素仍敏感 ,人们对这一现象了解…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7年3月1日报道,英国考陶尔德纺织品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新颖的纤维制品。用这种纤维生产的袜子、内衣,不像普通的织物制作的袜子或内衣那样容易产生臭味。这种纤维叫聚丙烯,在用抗真菌和抗细菌的化合物浸渍后可制成内衣。这种浸渍用的化合物可以杀死产生臭味的微生物,因此用它浸渍后的聚丙烯纤维制作的袜子或内衣也不会产生令人不快的恶臭。来自人体的汗和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它们首先接触和皮肤靠得最近的内衣,并在其上繁殖和腐烂,以致产生臭味。由于新的纤维织物能立即杀死汗液和尿液中的真菌和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