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传统恒温槽流动均匀性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试验和测试的问题,本文利用fluent软件,采用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对大容量液体恒温槽内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搅拌器转速、搅拌器叶片角度、搅拌器数量以及整流栅孔隙率等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恒温槽性能的影响。整流栅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从上到下依次为45°、30°和15°的变角度三层搅拌叶片,转速1 500 r/min,整流栅孔隙率为0.307 1的双搅拌器结构恒温槽,有最佳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检验结果表明:上述恒温槽工作区温度均匀度为4.5 m K,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交流桥式连续温控电路中振荡器在控温和超温时振荡条件的计算,阐明了该类振荡电路的工作机理,并据此求得了消灭超温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且在实际上是绝对可靠的.它能保证工作温度在50℃-70℃之间的恒温槽不出现超温振荡的环境温度不低于100℃.  相似文献   

3.
小尺寸恒温晶体振荡器控温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小尺寸OCXO恒温槽与传统OCXO恒温槽温度特性的差别,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问题。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温度补偿算法。基于该算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小尺寸OCXO的温度控制系统。经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小尺寸OCXO频率温度特性。  相似文献   

4.
数字系统中A/D和D/A转换器的基准电压随温度而变化会对系统的精度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应把数字系统置于恒温环境之中。然而,如果将整个数字系统都置于恒温环境之中则耗费昂贵,也没有必要,有时在技术上也不易实现,所以有必要采用一个有着局部恒温环境的装置——恒温楷,把数字系统中的关键元件置于恒温槽内,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温度稳定性。本文结合笔者在恒温槽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制中的体会,介绍了一种恒温技术,并阐述了这种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本文用实验数据证明了这种恒温槽技术有效地保证了关键元件处于接近于恒温的局部环境之中,从而改善了数字系统温度稳定性。本文的附录给出了笔者采用实验方法得出的恒温槽数学模型,以供进一步研究这类恒温槽及其控制系统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温场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测试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温场测试系统,它能够完成对环境试验设备、烘箱、恒温室温场、工业电炉等温度均匀性的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推广作者零温平均场近似的工作计算强耦合下有效哈密顿量Heff在有限温度下的铁磁相图。  相似文献   

7.
测量物化常数的实验,经常需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因此既能使被测样品保持恒温,又便于观察被测样品的恒温槽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我们在为某厂测定一个化合物在O~-40℃物化常数的过程中,试制成功了一种简易低温恒温槽,所需仪器设备比较简单,恒温精密度较高,易于推广,现介绍如下: 一、原理:一般高于室温的恒温槽,恒温原理主要是用一种温度敏感元件去控制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推广作者零温平均场近似的工作计算强耦合下有效哈密顿量Heff在有限温度下的铁磁相图.用无规相近似,求出了铁磁相下自旋向上、自旋向下电子的化学势μo,铁磁序参量m和磁化率X与温度T.库仑关联U等参量的关系.在Tc温度以上,本文关于磁化率的结果与居里-外斯定律相符.此外对J'较小时的非完全极化铁磁相区域,本文的结果可定性解释弱铁磁材料的磁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高精度流体热物性测试用低温恒温槽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满足高精度低温流体热物性测试的需要,研制了一种新的双级控温低温恒温槽.在恒温槽的研制中,利用了二元复叠式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来获得冷源,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用于温度控制.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低温恒温槽的最低实验温度可达到183K,实际温度控制的范围为193~333K;在温度为213~333K时15min的波动度小于±5mK,在温度为193~213K时15min的波动度小于±15mK,可以很好地满足高精度低温流体热物性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有源负载恒温槽的工作原理,推导了描述其静态特性的缩减因数表达式,并对这种恒温槽的性能和应用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时钟同步是海洋水下分布式同步观测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温度补偿晶振在高精度时钟同步应用中的二次标定需求,给出了一种基于 GPS、数控高精度恒温槽的温度补偿晶振自动标定与测试系统。带有温度测量和压控输入的温度补偿晶振模块放入高精度数控恒温槽中,系统根据温度补偿晶振模块与 GPS 的高精度时钟偏差自动调整其压控输入,获得并记录各个温度点的温度测量值与压控输入值。测试结果表明,可将被测温度补偿晶振模块的频率稳定度由5.5~6.3×10-8提高到1.5~5.4×10-9。  相似文献   

12.
有限空间中温压炸药后燃烧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温压炸药在有限空间爆炸后燃烧过程的特征和规律,利用密闭爆炸罐模拟有限空间,测量了1种温压炸药和2种传统高爆炸药爆炸场压力、温度,分析了后燃烧效应对爆炸场压力、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压炸药后燃烧效应可以增加冲击波后时间段的比冲量;温压炸药后燃烧效应能明显提升爆炸产物温度,使爆炸产物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温度水平;由比冲量、响应温度峰值以及温度曲线积分值比较结果可得,试验所测温压炸药后燃烧效应强于TNT和钝化太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亚声速喷管入口气温对射流流场及声场的影响,建立了亚声速喷管计算模型,在与实验及模拟数据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不同喷管入口气温作用下的喷管外流场和远场噪声,探究了喷管入口气温改变时喷管出口射流速度沿轴向及径向的分布规律以及喷管出口轴线上射流温度的变化特性,同时也分析了喷管入口气温对射流流场发展和远场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流温度增加会较为显著地缩短势流核心区域长度,势流核心区域宽度会有少许降低;射流轴线上的静温和总温在喷管后一定距离存在一个温度上升过程,各工况静温最高处比总温最高处有延后,且射流温度越高,温度开始上升位置越接近喷管出口;温度的升高对不同频率噪声影响有很大差别,降低工质入口温度有利于降噪。该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探究射流噪声形成机制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为喷流噪声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用两格点分子场理论分析了合金Er2Fe17-xSix(x=0,1,2)的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EE,nEF,nFF,计算机了居里温度,给出了分子场强度HEr(T),HFe(T)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当x增加时,分子场系数nFF明显增大,分子场强度HFe(T)亦随之增大,而HEr(T)在较低温区减小,在较高温区增大,并且nFF的增大是居里温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汽车车身喷淋实验结果检测的汽车车身喷淋湿度检测仪,其电路简单,可靠,使用方便,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该设计采用恒温槽及跟随性补偿电路解决传感器温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的提出在温度传感控制技术方面,传统的双金属热敏开关把从旁热温场感受的温度信息,通过热--力学效应,实现开关过程。通常,这种热敏开关用于对电热器具、电热装置中温场的控制。热开关的特性由系统的温度场特性决定。本文考虑到一般时间开关存在技术上的复杂性,尤其是短时间开关的精度、技术上的难度及制造成本,提出了一种利用 PTC 热敏电阻直热的双金属热--力学效应开关。这种小型开关,温度传感无须由系统的温场决定,在一个小功率的 PTC 热驱动器作用下,响应迅速、准确。通过 PTC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烟叶烘烤试验箱内流热场分布的均匀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模拟了试验箱内挂满烟叶情况下的气流场和温度场,结合正交试验法探究了箱内导流板结构和布置位置对气流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交互作用下导流板角度(A)、导流板高度比(B)和导流板距离差(C)三个因子对试验箱内总均匀性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B>A×C>C>A>B×C,交互作用明显。使箱内总均匀性效果最佳的导流板参数组合为A2B1C2。加装最佳组合导流板的温度不均匀度相比无导流板的温度不均匀度降低了62%,速度不均匀度相比无导流板的速度不均匀度降低了68%,改善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在改善烟叶烘烤试验箱烘烤质量,提高烟叶烘烤效率以及保证良好烟叶烘烤工艺数据库的建立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全 《工程与建设》2012,26(5):582-583,586
废旧沥青混合料温拌再生是基于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和热再生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再生技术。沥青混合料温拌再生技术可降低施工温度、增加旧料利用率、提高施工和易性。该文分析了不同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对就地和场拌再生技术的适用性,并探讨了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推广Hirsch对弱耦合Hubbard-Hirsch模型的工作强耦合区域,在δ>t/U条件下,用Stoner平均场理论,得到了系统的零温相图。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城市热岛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化过程中城区高空以及近地面大气温度高于城区以外郊区的现象。城市热岛强度是城市热场分布的重要表达手段,目前,对专门研究城市热岛强度的计算方法讨论较少。本文利用Landsat5数据,基于遥感相关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反演出城市地表亮温,同时引入城市形态分维理论,使用改进的半径法对合肥市的城市热场状况进行研究,发现亮温的水平分布在城市建成区与非城市建成区间有突变现象,并以此分析城市热力场的空间分布,得到热岛强度计算公式,从而得出城市热岛强度的表达方式。在城市热岛强度计算过程中,着重考虑了城市热场分布特征,克服了在研究城市热岛时寻找郊区气温值的困惑,这对于城市热岛强度的表达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