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电触头表面裂纹形成及扩展的能量平衡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电流等级及不同触头闭合压力,对银基触头材料表面的裂纹扩展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电弧作用下电触头表面裂纹形成及扩展的能量平衡方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电触头在电弧能量和触头闭合压力双重载荷作用下裂纹产生与扩展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交流继电器的熔焊现象,利用自制实验装置开展了交流继电器的熔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寿命实验中继电器接触电阻波动较小.电寿命初期继电器闭合电弧能量和燃弧时间较小,在电寿命末期出现了触头闭合弹跳现象,导致闭合电弧能量和燃弧时间明显增加.闭合电弧的燃弧时间及电弧能量局部稳定.电弧侵蚀造成触头表面形貌恶化是导致触头熔焊并失效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交流继电器的优化设计,减少交流继电器熔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电弧力对触头表面形貌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触头材料电弧侵蚀的开断实验及实验后触头表面的微观分析,发现触头表面电弧侵蚀形貌特征与电弧力有直接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电弧力是导致液态金属流动和形成液态喷溅状、斑点状形貌特征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CKS触头材料试验机上,对不同Ni含量的AgNi触头材料作了分断试验,试图解释在电弧侵蚀过程之后.由分断电弧引起的各种表面形貌形成的机理.首次探讨了由单次分断电弧烧蚀成的阳极和阴极表面的侵蚀形貌特征,归纳了由单次和多次电弧烧蚀引起的8种表面形貌类型,解释了这些表面形貌类型的形成机理和在电弧侵蚀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含微量添加剂的AgSnO2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具有不同微量添加剂(WO3,Bi2O3,In2O3)的AgSnO2触头材料进行了大量分断电弧侵蚀试验和表面微观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添加剂的助润湿性、添加剂对熔融液态银粘滞性的影响、添加剂的热稳定性等方面,研究了添加剂对AgSnO2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机理及侵蚀表面形貌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弧对银金属氧化物(AgMeO)触头的熔炼和侵蚀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快速试验机上对AgCdO和AgSnO2触头材料进行了大量分断电弧侵蚀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EM)对熔层表面进行微观测试,并且利用能量扩散式X射线衍射仪(EDAX)对熔层表面进行成份分析、研究了熔层表面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了触头气孔的形成机理和裂纹的产生原因与抑制途径,探讨了触头的耐电弧侵蚀能力与熔层组织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电弧作用次数的增加,银基触头材料熔层组织结构经历调整态和准稳定态两个阶段,准稳定态阶段中Ag与第二相组元的含量比例稳定在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7.
开关电弧材料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电接触与电弧理沦,对开关电器常用的银基触头材料的电弧侵蚀现象做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后触头表面的微观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研制的小容量ASTM触头模拟动作与电性能测试系统,在直流14V、10A、灯负载条件下,对采用雾化法、混粉法和化学法3种制备工艺,添加WO3、Bi2O3、CuO与In2O3微量添加剂的8种Ag/SnO2触头材料,分别进行了45,000次连续通断试验.期间测量了8种Ag/SnO2触头材料的质量、燃弧能量、熔焊力、燃弧时间、触头温度和接触电阻,用SEM和EDAX测量与分析了8种Ag/SnO2触头材料的表面形貌与微区组份,对比分析了直流电弧对继电器环境下采用不同制备工艺和微量添加剂的Ag/SnO2触头材料的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电流电弧作用下触头表面热过程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电弧热源正态分布于触头表面的情况下,根据正态分布的数学特征确定了电弧能量与电弧形状关系,并建立了触头传热模型;阐明了如何利用焓法处理相变过程,如何运用无量纲化的焓H和温度θ的关系简化求解温度的过程,同时运用传热模型对电流下的触头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触头熔化的体积几乎随弧根半径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普遍使用的Cu-Cr合金为基础,分析了影响真空触头材料耐电压强度的因素.通过分析真空触头材料击穿前后的成分与组织的变化,发现触头合金的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与其耐电压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表面固溶体的形成有利于耐电压强度的提高;材料表面成分的均匀化也可以使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电压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增量理论为基础,将接触边界上的接触条件离散化,建立接触单元的概念,给出接触单元增量有限元方程,进而构成了平面变边界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程。文中还给出了说明该方法的几个数值示例。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两个圆锥体之间无摩擦弹性接触时接触压力计算的一种数值方法.所提出的方法既能计算两锥体接触时的实际接触压力分布,又能计算各接触点上不同的接触刚度、综合曲率半径及接触压力分布.接触变形后的倾斜角和合力作用点的位置也能计算.为了减小圆锥体端部的边缘压力集中,还给出了凸度优化设计的方法和算例.  相似文献   

13.
对电器开关触点间的接触电阻的形成作了简单分析,给出了理想状态下的简化模型,推导出了实际情况下的一般模型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受井眼约束带接头管柱的纵横弯曲问题,将管柱变形分成3 类情形:无接触、点接触和连续接触。根据 管柱变形基本方程及接头处管柱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分别求解3 种情形下的管柱变形曲线。利用无接触到点 接触以及点接触到连续接触的判别条件,分别求解了接触状态转换的临界参数,并分析了临界参数(φ)随管柱视半径 与接头视半径之比(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λ 比1 略大时,φ 对λ 的变化很敏感;当λ 大于2 后,φ 对λ 的变化 不敏感,并且趋于某一稳定值。以λ = 2 为例,详细描述了管柱弯曲接触状态转换的整个过程。计算结果可以为实际 作业中接头对管柱弯曲影响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典型材料点焊时表面接触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碳钢和铝合金这2种典型伯材料,采用弹塑性力学模型对其在点焊中各接触表面上的接触规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在点焊条件下,压力、温度和材料强度及弹性模量是影响接触率的主要因素,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通过对这2种典型材料接触规律的研究还可以得出,点焊时采用“软电极+硬工件”是较好的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重载铁路钢轨磨耗状态下的轮轨法向接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对法向接触问题最小余能方程的影响系数和法向间隙进行修正,使其更适用于非平面接触问题的求解.以某重载铁路通过总重达100 Mt的CHN75型面磨耗钢轨为对象,车轮选取LMA系列原始型面,利用修正后的接触模型,研究在30 t轴重作用下的轮轨法向接触特性.结果表明:轮对横移量对轮轨接触特性影响较大,横移量在+12~+14 mm轮轨接触状态变化显著;其中,横移量在+12.9~+13.2 mm时出现两点接触,横移量增大至+14 mm时出现车轮轮缘和钢轨轨距角的接触.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日语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其他语言接触,引入了大量的外来语。文章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各历史时期日本同西方各国接触情况急其日语外来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研制了Cu-W—Ni—C触头材料,并对Cu-W—Ni—C与Ag-ZnO1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W—Ni—C触头材料的密度r≥8.87 g/cm3,硬度HB≥952 MPa,电阻率ρ≤2.45×10-8Ω·m;在相对密度相同时,Cu-w—Ni—C触头材料的电阻率与Ag-ZnO10材料的电阻率接近,而硬度高于Ag—ZnO10材料的硬度;Cu—W—Ni—C触头材料在电力机车电器上可替代Ag-ZnO10材料.  相似文献   

19.
The surface force apparatus (SFA) plays a key role in research of nano-technology. A new SFA is introduced. With this apparatus, the theories about non-adhesion and adhesion contact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e agreement between Hertz and non-adhesion contact. The JKR theory approximately accords with the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20.
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法(LPCVD)在表面有热氧化二氧化硅的(100)硅衬底上生长80nm厚多晶硅纳米膜,并对其界面进行表征.制作出单层Al金属的欧姆接触样品,在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对样片的电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退火使欧姆接触的电阻率降低,接触电阻率可达到2.41×10-3Ω.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